吉祥圖案
明清時期 ,福州民間出現了一批技術精湛的木雕藝人,許多精美的作品為世人喜愛。 當時的木雕作品有淺雕、浮雕、透雕、圓雕等,以紅色為主。 不少金漆木刻還貼以金箔,光彩奪目。 圖案有人物、山水、花草、魚虫、飛禽、走獸、八寶、博古等,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尤以吉祥類圖案最為多見。 這些作品常見的吉祥圖案,有喜、福、祿、壽等類別,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廣大民眾祈求吉祥等世俗心態,反映了幾百年來民間追求喜慶福祿壽的傳統文化情懷。
喜慶類圖案主要以喜鵲、麒麟、梅花、牡丹、蓮花、石榴、梧桐、靈芝、如意、鴛鴦、龍鳳、鸞鳳等傳統喜慶吉祥類象徵物入畫,構成諸如“喜鵲登梅”、“喜上眉梢” 、“龍鳳呈祥”、“鸞鳳和鳴”、“榴開百子”、“麒麟送子”、“連生貴子”等喜慶圖案。 常見的有:
一、“喜上眉梢”。 以喜鵲與梅梢構圖。 喜鵲是民間傳統的報喜吉祥鳥;梅開百花之先,為報春之花。 “梅梢”與“眉梢”為同音雙關語,喜鵲立於梅稍,寓意喜事來臨,喜上眉梢。
二、“榴開百子”。 由一顆碩大裂開露出許多石榴籽的石榴構圖。 石榴多籽,“籽”與“子”為同音雙關字,民間傳統以之為多子。 凡有石榴入圖的木刻,都寓意“多子多孫,後代繁衍昌盛”。
三、“連生貴子”。 以蓮花、蓮蓬和荷葉上的魚鳥銜蛙構圖。 “蓮”與“連”為同音雙關字,蓮蓬多籽,寓意“多子”。 荷葉上的魚鳥銜蛙寓意“得娃”。 蓮花與蓮蓬花果並生,寓意“連生貴子”。
在吉祥類木雕作品中,尤以福像類的題材為廣泛,入圖的主要有龍、鳳、龜、麒麟、天馬、獅子、象、鹿、鶴、蝙蝠、金蟾、鯉魚、牡丹、月季、梧桐、荔枝、佛手、石榴、蘭花、靈芝、瓜瓞、百合、柿子、葫蘆、橘子、如意、磬、博古等。 構成的圖案內容豐富,生動有趣。 如表現太平盛景的“河圖洛書”、“雙龍戲珠”、“五福臨門” 、“喜上眉梢”、“龍鳳呈祥”、“麟鳳呈祥”、“太平有像”、“太平花果”、“吹簫引鳳”、“鳳穿牡丹”、“鶴象同瑞”、“金蟾戲月”等圖案。 表現富貴長久的如“福祿壽喜”、“富貴連綿”、“五福臨門”、“迎祥納福”、“天官賜福”、“連年有餘”、“金盆聚利”、“大吉大利”、“麒麟送寶”、“瓜瓞綿綿”、“三多九如”等等。 茲引數例:
一、“太平有像”。 以大象和寶瓶構圖,大象象徵著吉祥,傳說佛從西天乘象而至,因此它披上一層神聖的光環。 大象身上的寶瓶,傳說裝有聖水,聖水灑向人間,帶給人間祥瑞和太平。 此外,“瓶”與“平”同音雙關,寓意“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有的還附以三條戟組圖,寓意“連升三級”
二、“河圖洛書”。 古代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背負洛書,龍馬神龜出而天下太平。 古人亦將之象徵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炎黃文化。 民間此類木刻圖案,或龍馬馱圖,或神龜負書,週繞祥雲,寓意“天下太平”及“中華文化的悠久燦爛”。
三、“雙龍戲珠”。 雙龍戲珠由雙龍與珠組圖。 龍在古代民間為吉祥神物,相傳龍戲之珠為龍口吐納而成,是為至寶。 “雙龍戲珠”是由古代民間祭祀龍神活動中的舞龍燈演變而來。 圖案中的雙龍左右相對,兩尾相交,戲珠其上。 龍身遍體金鱗,四周祥雲環繞,雕刻精美形象,寓意“太平祥瑞”等。
四、“鳳穿牡丹”。 鳳凰古有“百鳥之王”之美稱,又有“太平盛世祥瑞靈鳥”之說。 牡丹素有“國色天香富貴花”之美譽。 二者構圖,寓意“天下太平,繁榮昌盛”。
五、“五福臨門”。 木刻中為福字,四面各刻一隻蝙蝠。 “蝠”與“福”同音雙關,民間廣泛以之寓意“福”。
五、“五福臨門”。 木刻中為福字,四面各刻一隻蝙蝠。 “蝠”與“福”同音雙關,民間廣泛以之寓意“福”。
六、“麒麟送寶”。 麒麟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瑞獸,麒麟與元寶、芝寶瓶、艾葉等構圖,寓意“納吉祛邪”、“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七、“瓜瓞綿綿”。 木雕以一根盤纏曲折、綿延不斷的藤上長著大大小小的瓜構圖。 《詩經》有“瓜瓞綿綿”之句。 大瓜稱瓜,小瓜稱瓞,瓜藤相連,後人多用以祝福子孫昌盛。 寓意“多子多孫”、“子孫萬代”、“綿延相傳”。
祿像類作品常以鹿、獅、猴、鯉魚、蟹、天官、童子等入畫。 常見的圖案有“太師少師”、“封侯得祿”、“馬上封侯”、“加官進祿”、“冠帶流傳”、“魚龍變化”、“鯉魚躍龍門”、“必定高中”、“黃金甲”等等,反映了人們追求高官厚祿、仕途順利的功祿名利心態。 茲引數例:
一、“太師少師”。 由大小獅子與喜鵲、牡丹等組圖。 大獅小獅之“獅”與“師”字同音雙關。 寓意“太師少師”。 中國古代官制設太師、太傅、太保“三公”及少師、少傅、少保“三孤”,太師與少師乃公、孤之首,寓意“高官”。 其圖襯之喜鵲、牡丹,象徵喜慶富貴,寓意“高官厚祿”、“喜慶富貴”。
二、“封侯得祿”。 所見的一對建築木構件左刻大小兩鹿及梅花、喜鵲等,寓意“喜報得祿”。 右刻一鹿一猴及松鶴等,“鹿”與“祿”、“猴”與“侯”皆同音雙關,寓意“封侯得祿”、“世代長春”。
三、“鯉魚跳龍門”。 古代神話傳說,每年春季,數千鯉魚爭赴龍門山下,準備跳龍門,能過者成龍,失敗者仍為魚。 此後,民間廣泛以此比喻科舉得中出仕者。 圖面上眾多鯉魚爭先恐後擁躍龍門,右側一龍張牙舞爪,表示龍門難過。 寓意科舉仕途如魚躍龍門,得奮力拼搏,才能高中出仕。
四、“魚龍變化”。 “魚龍變化”是民間俗語,意味著人不發跡是時運未濟。 需要努力上進,以期有朝一日跳過龍門,變化成龍。 民間此類木刻一般都是刻一龍,與龍相隔的是龍首魚身的魚龍。
五、“必定連中”。 這類圖案有多種,或稱“連中科甲”。 以螃蟹和蓮花構圖,蟹呈黃金甲,寓意科甲。 蟹腳呈蓮花狀,“蓮”與“連”同音雙關,寓意“連中科甲”。 另有以一隻蟹構圖,其殼呈元寶狀,腳為蓮花及筆狀,元寶錠寓意“定”,蓮寓意“連”,蟹寓意“甲”,筆寓意“必”,總的寓意是“必定連中”。
壽像類常見的圖案有“群仙拱壽”、“蟠桃獻壽”、“壽福連綿”、“福海壽山”、“麻姑獻壽”、“童子拜壽”、“南極仙翁”等。 常見的有:
一、“群仙拱壽”。 此類圖案有多種。 其中有以水仙、壽石和蝴蝶構圖。 水仙寓意“壽仙”,壽石寓意“長壽”,“蝶”與耄耋之“耋”同音雙關,後襯的盤長寓意“長久”。 全圖的寓意是“群仙拱壽”、“仙壽長綿”。
二、“蟠桃獻壽”。 以金盆及蟠桃構圖,金盆寓意“富貴”,蟠桃為神話傳說中的長生果,食之長生不老,總的寓意是“富貴長壽”。
明清近代福州民間的吉祥類木雕作品,大致可見幾個特點:
一、內容豐富,寓意深刻。 喜象、福象、祿象、壽像類吉祥圖案取材廣泛,豐富多彩,囊括了民眾追求嚮往的喜慶福祿壽的重要像徵性題材。 在寓意手法方面,雕刻工匠們通過對各種物體的比喻、借代、象徵、諧音雙關等手法,巧妙地把要表現的內容,通過有關物體表達出來,使人一目了然,妙趣橫生。
二、圖案風格完整、圓滿和艷麗。 由於圖案要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雕刻者在整體構圖方面注意掌握完整、圓滿和艷麗的製作風格。 各種圖案佈局均勻,講究對稱,注意圓滿。 在著色方面,製作者註重艷麗,以大紅、大綠和金黃色為主色。 尤其是不少金漆木刻,貼以金箔,顯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 這些技藝的運用,使各種吉祥圖案作品熠熠生輝,充滿喜慶、吉祥的氣氛。
三、既有中國民間傳統的民俗文化內涵,又有一些地方民俗文化特色。 總的來看,各類吉祥木雕作品保持了中國民間傳統的民俗文化特點。 如“雙龍戲珠”、“鳳穿牡丹”、“喜上眉梢”、“榴開百子”、“連生貴子”、“五福臨門”、“連年有餘”、“瓜瓞綿綿”、“太平有象”、“太師少師”、“封侯得祿”、“群仙拱壽”等圖案。 另一方面,又出現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動物、植物,如荔枝、鱟魚的構圖等,這些動物、植物都是福州特產,以之入畫,寓意“吉利”、“多子”等,獨具一格,別有韻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