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西藏考古新發現:1800年前天珠你見過嗎

 新浪收藏

資料圖 天珠資料圖天珠
中國西藏網訊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發布6項“2014年中國考古新發現”,西藏阿里地區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成功入圍。 其中,絲綢、黃金面具、帶柄銅鏡、天珠等大都是西藏地區的首次發現,是考察象雄時期西藏西部的文化、經濟、生活等情況的一手資料,尤其是被藏族視為神聖之物的天珠的發現具有極高的價值。 故如甲木墓地和曲踏墓地均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象泉河上游,相距不過百來公里,具有相當多的共同因素。 包括形制相同的箱式木棺、黃金面具、絲織品、陶器、銅器、鐵器、木器、料珠以及喪葬習俗等方面,應屬於象雄時期的同一個考古學文化,其影響範圍很可能擴展到了整個喜馬拉雅山地帶。
從2012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聯合展開發掘工作,歷時三年,發現並清理出了一批土坑墓和洞式墓,出土了大批珍貴文物。
曲踏墓地位於札達縣,距今1800年左右,隨葬品種類十分豐富,該墓地很有可能是另一處象雄部族的貴族墓地。 出土的大量青稞種子和牛、羊、馬動物遺骨可以看出當時象泉河流域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的繁榮。
墓主周邊擺放的彩繪木案、方形木梳、帶柄銅鏡、紡織工具以及大量玻璃珠、長方形木盤、草編器物和彩繪陶器等外來物品則反映出這一文化對外來文化的廣泛吸收和融合的特徵,這些豐富的隨葬品為研究古代象雄部族的社會生活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
故如甲木墓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共發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時期墓葬和3座吐蕃時期墓葬,其中8座象雄時期墓葬的年代距今有1800 -1700年。
象雄時期的墓葬皆為豎穴土坑石室墓,發現完整的側身屈肢葬式。 大型墓葬深度都在5米以上,均為多人合葬,結構複雜,存在二次或多次開挖跡象,填土層內殉葬有人和動物。 高規格的墓葬很多是用橫木搭建墓頂和長方形箱式木棺。
故如甲木墓地是迄今阿里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埋葬最為集中的墓葬群,與象雄都城(穹窿銀城)具有密切的關係;曲踏墓地是阿里地區在主動發掘中首次發現的洞式墓群,兩處墓地地域接近、時代相同、文化面貌統一,而且形式完整、內容豐富,涵蓋了當時社會物質生活的諸多方面。
這兩處墓地的年代都為公元2-3世紀前後,這個時期正是像雄王國的強盛時期。 對此的發掘表明象泉河上游是像雄王國統治的核心區域,也是阿里地區人口最為集中、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
在這之前,關於象雄時期的發現特別少,很多地方都是一片空白。 通過這兩年的考古發掘,把象雄時期的面貌基本呈現出來了。
延伸閱讀
天珠——“神佩戴的飾品”
天珠是一種含玉質及瑪瑙和晶體礦成份的沉積岩,有極強的磁波,有天然形成的規則圖案,以眼球形為主,輔以三角形、四邊形等,據稱可辟邪。 成品凸顯眼珠狀紋飾,是價格無法估量的佛教聖物。 最早發現於西藏、尼泊爾等地,被人尊為“天降之石”。
專家稱,由於藏族民眾普遍將天珠視為“神佩戴的飾品”,並篤信天珠為天降之石和最為貴重的護身符,年代久遠、品相良好的老天珠現已很難在市面上找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