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觀自在菩薩的“自在”表現在哪十個方面?

《心經》開篇就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觀自在菩薩”又稱“觀世音菩薩”,民間俗稱“觀音菩薩”。顧名思義,無論“觀世音菩薩”還是“觀自在菩薩”,都有其特殊之蘊意。 那麼,“觀自在菩薩”究竟有哪些“自在”?
安岳毘盧洞紫竹觀音(圖片來源:鳳凰佛教攝影:曹立君)
“觀自在菩薩”是指誰? 依照字義來看,觀是觀察的意思。 觀是用眼去觀,但這裡不是以眼睛的眼,而是以心眼、慧眼的眼來觀察這世間的一切法。 “自在”即是“自由”,我們說他自由自在地生活,或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但這並不是佛法上所說的自在;佛法講自在是指一個人擺脫了種種煩惱的系縛,內心沒有執著。
不但如此,大乘經論裡舉出菩薩有十種自在——
一、壽自在:三明六通的阿羅漢在入滅前,能夠隨意住世一劫,但只限一生而已。 菩薩的壽命要長可長、要短可短,不但隨自己安排,而且是隨機示現的,已無生死壽夭之相。 延萬劫而不長,促一念而不短,這就是壽自在。 釋迦牟尼佛也是壽自在,只要眾生請佛住世,佛可以住世間一劫來度化眾生。
二、財自在:菩薩所要一切所須之物,不用經營,自然可得到,這並非以神通力得到,而是過去世所修的果報殊勝,所須之物應有盡有,這就是財自在。 天人心想要進食,其所想要吃的食物就現前,這也是財自在,只是其自在力有限。
三、業自在:眾生隨業力所轉,隨業力去投胎,隨煩惱業習去造業,但佛和菩薩摩訶薩就不被業力所轉,他們能夠知道過去世的某些業因緣,跟某地區的眾生有緣,可應機設化,利濟自如。 這與阿羅漢不一樣,阿羅漢稱為無生,這一生了結了生死,就進入涅槃,不再出生了。
四、受生自在:菩薩能隨願入胎,在六道中隨願到任何一道去度化有緣的眾生。 他的受生,並不像眾生愚癡般的入胎。 有些菩薩入胎不迷,住胎就迷惑了;有些入胎、住胎都不迷惑,但一出胎就迷了;只有不退轉菩薩是入胎、住胎甚至出胎都不迷惑。 悉達多太子就是如此受生自在,從兜率天觀機緣,再決定到淨飯王家中受生。
五、願自在:凡夫有願,難得自在做到,就成虛願;而菩薩要做的事,必得圓滿完成,隨心想而做,隨願而成,沒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感慨。
六、心自在:凡夫通常心猿意馬,妄想紛飛,心隨境轉,沒有辦法給予切實的控制;菩薩則不一樣,能掌握自心,不被外境所轉,不被貪、嗔、癡等煩惱所迷惑,於任何境界,內心自由自在。
七、如意自在:也叫做神力自在,菩薩具大神通,威力難量,要變化什麼都能,要到哪裡都可到,無障無礙。
八、法自在:菩薩能修行一切法,亦能演說一切法,普令眾生,受法圓滿。
九、勝解自在:菩薩於佛法中自得勝解,了徹勝義;亦為他說,令他普得勝解,了徹勝義。
十、智自在:菩薩具大智慧,善說法要,辯才無礙;眾生愛樂,歡喜受化。
觀自在菩薩即般若觀慧已得自在的菩薩,這主要是指菩薩以慧眼觀察世間的真相,心不再迷惑,身心自由自在。 用經文來解釋,照見五蘊皆空即是觀,度一切苦厄即是得自在,所以凡是能觀察真理獲得痛苦解脫者,都叫觀自在菩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