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白玉獸面紋鳳鳥卮
高 11.5cm(杯) + 8.5cm (蓋), 共 20cm高
長 20cm
重量 : 1362g(杯) + 189g (蓋), 共重 : 1551g
我拍第1次照片的時候, 特意沒有把陰刻線的灰塵擦洗乾淨, 因為自己的拍攝技術不好, 太乾淨了, 就沒法把陰刻線拍出來, 除非是放大圖。
擁有高古玉,我個人感覺最快樂的事情就是瞭解它背後隱藏的玉文化, 尋找它當時的故事。
我的第一眼: 精美。
當時它是躺在盒子,我在想, 造型上伸出了一個鳳鳥, 能站得住嗎?
竟然是無論有蓋還是沒有蓋, 它都是站得穩穩的。古人究竟是用上了什麼量度工具? 竟然如此的鬼斧神工?
就算是換了在現代, 有大師級人馬加上精密儀器輔助,要雕琢出此玉卮 , 還是不容易。
一個龍頭和一個鳳頭相連, 巧妙地做成了把手。龍頭和鳳頭相連在古代也有求雨的意思。
從這側面可以見到, 玉卮的一面保留了本身玉質的晶瑩潔白、質地細膩、光澤滋潤、狀如凝脂的特點; 另外一面則已經鈣白化了。
從上面望下去, 也可以看到玉卮的一面保留了本身玉質的晶瑩潔白、質地細膩、光澤滋潤、狀如凝脂的特點; 另外一面則已經鈣白化了。
漢代有大量鳳鳥紋出現, 器皿蓋子上雕有一鳥或者三鳥的很多見。對鳥的崇拜,至少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已出現。 在我國古籍中,關於鳥崇拜和鳥生傳說相當多。如《左傳》、《史記》、《山海經》等書中,多有論述。
太昊、少昊氏族部落是典型的鳥崇拜。太昊以鳳鳥為圖騰,《史記-三皇本紀》「太昊庖犧氏,風姓。」風即鳳,說的是太昊以鳳鳥為圖騰之證。傳說句芒是一種神鳥,《山海經-海外東經》:「東方句芒,鳥神人面,乘兩龍。」句芒又稱九鳳,如《山海經-大荒北經》:「太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即太昊句芒的圖騰是鳳鳥。
在《詩經.商頌.玄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殷商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
《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玄鳥便成為商族的圖騰。
於是商代就雕造出許多玉雕鳥類形象來表達對它們的崇敬之情,婦好墓出土的玉鳳美麗精巧,就是很好一例。
《漢書》記東夷人「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像鳥也」。按古越人習慣,航海時,每遇厄難,拜求祖先圖騰——鵅鳥,降臨福佑,保護他們。
在這種圖騰崇拜的意識支配下,每次出海時,按照圖騰形象,把他們自己裝扮成以鳥羽為衣冠的羽人或鳥人,同時也把他們所乘的船隻予以圖騰化,祈禱平安。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
浙江紹興出土一戰國時古越人銅質房屋模型,屋頂立一圖騰柱,柱頂塑一大尾鳩。故宮索倫桿頂立一神鳥,古代朝鮮族每一村落村口都立一鳥桿,這都是對鳥的崇拜。
獸面紋跟漢武帝時間的獸面紋風格一樣, 特別是鼻子的風格,跟戰國的不同。
漢代漢武帝時間的獸面紋。
上文說到土龍, 土龍是個很陌生的名字,剛好這獸面紋上雕琢有一隻尖嘴的龍,即土龍,這次看得比較清楚,所以緊接著上文推出。
土龍是祈雨用的, 上文已經提及, 這次不再重複。
能夠收藏到漢之前玉器皿的收藏人仕都知道, 古人因為工具有限, 很多時都用上嵌粘, 這蓋子也是用嵌粘的。
作假的商人只照拍賣圖片來模仿,不知道古玉是有界限線, 有些地方, 古人是沒有能力做出來的。
本人認為此玉卮不是實用器, 而是儀仗玉禮器。 獸面紋加上土龍, 圖騰崇拜色彩濃厚,加上突出的鳳鳥, 不便於使用。
把它放在我心愛的瓷器旁邊, 它一樣是很搶鏡, 真漂亮。
高古玉承載著厚重的文化沈澱,在藝術作品中甚至囊括陰陽五行,天人感應,通天地而合神明,是玉器類鑑藏的終極目標。當我們面對那些來自於遙遠時代的,威武赫赫的神人獸面玉雕塑中所散發出的神秘、深邃魅力的古代藝術傑作,我們不由得為祖先們鬼斧神工的藝術創造力而折服。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NlXbCjSTHhTCJa9kArzHQVOQXD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