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壽山石種石介紹

山坑類--金獅公山礦脈(金獅峰石、房攏岩石、鬼洞石、野竹桁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2007-9-4 18:39:18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金獅公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金獅公山礦脈簡介
  金獅公山礦脈位於壽山村東部約兩公里 (以壽山石館距離計)的金獅公山及周圍山崗。主峰海拔875米,屹立於壽山中洋,北接柳坪尖,南鄰壽山溪,東連吊筧山,西臨農舍田園。礦床呈脈狀或團塊狀。分佈零散,礦層稀薄,石質略粗,產量較少。其中部分塊狀獨石,質稍佳。主要石種有金獅峰石、房攏岩石、鬼洞石、野竹桁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gskm/2007-7-9/200779oi+vh-oCee162344.shtml

山坑類--九柴蘭山礦脈(猴柴壇石、無頭佛坑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2007-9-4 18:39:18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九柴蘭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九柴蘭山礦脈簡介
   九柴蘭山礦脈位於壽山村北部約兩公里(以壽山石館距離計)的九柴蘭山(又稱猴柴山)及其周圍山崗。海拔高度為9417米, 是壽山三大主峰之一,東接旗降山,西鄰柳嶺。山中出露的石英斑岩、流紋斑岩多受蝕變為次生石英岩,礦床呈不規則透鏡狀或脈狀賦存其間。礦體大小不一,有部 分出露地表。礦石以葉蠟石為主,有石英—葉蠟石、水鋁石—葉蠟石等類型,適用於冶金耐火工業,其中質細者也可作為雕刻材料。主要有猴柴壇石、無頭佛坑石 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clskm/2007-7-9/200779d_1k_3dr-+175420.shtml


猴柴壇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又稱「九茶岩」、「猴柴南」,產於壽山村的九柴蘭山,以產地命名。石質稍鬆軟,微透明,近似老嶺石。有黃、綠、白、灰、紅諸色,以黃、綠最常見。礦藏豐富,早在南宋已行開發,曾大量用作雕刻石俑。
猴柴壇石中有特色的礦塊又按色相和石質命名晶目。主要有:

(1)白九茶
  是指純白色的猴柴壇石,微透明,色略帶粉綠如豆青,細嫩純淨。

(2)豹皮凍
  指猴柴壇石中,質凝膩,色純黃,石面含斑紋狀如豹皮的結晶體。通常夾雜於粗質的石材之中,難得成材。

(3)檳榔九茶岩
  是猴柴壇石中,質疑膩,色灰黃,石面含條紋及斑點的礦塊。因狀如檳榔的紋理,故得名。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clskm/2007-7-9/200779UOy0NBU8KK175434.shtml


無頭佛坑石
http://news.fznews.com.cn   
  無頭佛坑石產於九柴蘭山麓的水澗旁。相傳此地古時曾有一座女媧氏神廟,清末石農在採礦時偶然挖出一尊無頭神像,取「無頭佛」作石名。
  無頭佛坑石與猴柴壇石同出一脈,石質相近,惟稍堅硬多裂紋。有黃、綠等色。此類石出產量甚微,礦洞荒廢已久,流傳於世者亦少。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clskm/2007-7-9/200779WQA3PDW+MM175447.shtml

山坑類--柳嶺礦脈(老嶺石、大山石、豆葉青石、圭貝石、汶洋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柳嶺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柳嶺礦脈簡介
  柳嶺礦脈位於壽山村北偏西約兩公里(以壽山石館距離計)的柳嶺一帶山中,海拔高度為867米。地處壽山、日溪兩鄉交界處,山勢險要,巒峰連綿。
  柳嶺礦脈與東側的九柴蘭山礦脈同屬熟液充填(交代)型礦床,礦質優良,蘊量甚豐,既適合於雕刻藝術品,也是冶金工業的好材料。據地質勘察,該礦由8個小礦體組成,分佈面積較大,長者可達100多米,寬度約有23米。主要石種有老嶺石、大山石、豆葉青石、圭貝石、汶洋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tn_AnatHkj174610.shtml
 
老嶺石
http://news.fznews.com.cn   
  老嶺石又稱「柳嶺」,產於壽山村北端與日溪鄉交界的柳嶺山頂。礦石儲量頗為豐富,開發年代悠久,迄今已有千年的歷史。老嶺石質地堅脆,微透明,頗具光澤,色以綠、黃最為普遍。其品目按色相和石質命名。主要有:
(1)老嶺青
  指純綠色的老嶺石。色青翠明潤,純淨雅潔,佳者與碧玉相彷彿。

(2)老嶺黃
  指純黃色的老嶺石。淡者如杏黃,濃者近褐黃,質多不通靈,紋理略粗。

(3)黃縞老嶺
  指黃色老嶺石中密佈深黃色紋理的礦塊,質堅微透明。

(4)紅縞老嶺
  指黃色老嶺石中密佈紅色紋理的礦塊,質堅微透明。

(5)色縞老嶺
  指老嶺石中密佈紅赭、棕黃和乳白各色紋理的礦塊。以色彩鮮明,紋飾瑰麗,質地純潔者馬上品。

(6)老嶺通
  指質地晃朗通明的老嶺石礦塊。半微明,偶含白色點,有黃、綠二色。黃者似蜜臘,綠者如豆青,為老嶺石之珍品。

(7)老嶺晶
  指質地晶瑩透澈的老嶺石結晶礦塊。通靈度尤勝於老嶺通。肌理含脈狀色紋,分明可辨,色灰白略帶淡綠或微黃。通常夾雜於老嶺石礦體之中,難於單獨成材,故稀罕難得。以純淨通靈為佳品。

(8)虎嘴老嶺
  又稱「虎口」,指產自柳嶺虎口崖下的優質老嶺石。質細嫩溫潤,微透明,其中色綠而帶微黃,純潔無瑕為佳。取名虎嘴綠者,是老嶺石的精華。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8Sc7V-j44174634.shtml


大山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大山石產於柳嶺北面深山之中,是由於柳嶺採石業自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日益興盛,礦洞不斷向縱深擴展所出產的新品種,取大山為名,意為石出大山之中。大山石 質與老嶺石極為相似,惟稍粗硬。含綿砂及斑紋,紋理細密如瓜絡,色多粉綠棕黃或乳白。肌理間雜色點,多裂紋。在大山石中,偶含團塊狀結晶體者,以質地不 同,分別名為大山通、大山晶和大山花坑凍。

(1)大山通
  指質地明朗通亮的大山石。質純潔無塵滓,有黃、綠等色,以色純地清者為上品。

(2)大山晶
  指質地晶瑩透澈的大山石結晶體。質地通靈含脈絡狀色紋及乳白不透明色層。通常夾雜於粗質大山石礦塊之中,砂多塊度小,難求純淨。

(3)大山花坑凍
  指大山石中,質地通靈,肌理含明顯筋絡狀色紋的礦塊。以紋理清晰美麗為佳品,渾濁雜亂者次之。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wqbDqdwKnm174650.shtml


豆葉青石
http://news.fznews.com.cn 
  豆葉青石又稱「豆青綠」,產於柳嶺之麓,因色如青豆之葉而得名。石質細而明潤,色綠而青翠,濃淡相映,間有紅、黃色筋絡。佳者酷似老嶺通,惟略欠通靈。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7Ra6T+h3217479.shtml


圭貝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圭貝石又稱「雞背石」,產於柳嶺山腰靠近豆葉青礦洞處。兩者同出一脈,石性為相近。色綠而微翠,質靈而微堅,間雜米黃色筋紋及粉白斑塊,隱隱約約。自從20世紀30年代開採一批珍品後,不再出石,故流於世者極為稀少。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FzjLymFTvv174727.shtml


汶洋石
http://news.fznews.com.cn    
汶洋石產於日溪鄉汶洋村與壽山村柳嶺交界處,即虎嘴崖北側山坡。舊時該地曾有產石,因質粗僅宜雕硯,不為人們所重視。至20世紀末,汶洋村民集資開礦,先後辟洞十數幗,產石頗具特色,漸著名於世。

  汶洋石質細嫩,微透明,多白色,間有黃色層或含紅、黑等色。佳者,白如脂,黃如栗,黑如墨。礦石裂層常見深紅色或鐵紅色薄皮。多含細密格紋,純淨者難得。

  在汶洋礦洞附近的小溪澗兩旁沙土中,埋藏塊狀獨石,稱為「掘性汶洋」。

  掘性汶洋:指散落在汶洋礦洞山麓砂土中的塊狀獨石,靠挖掘而得,故名。石質溫潤,粗者如牛蛋黃,細者近鹿目格,具黃色或黑色薄皮,紋理似老嶺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llkm/2007-7-9/200779hb5oa7hv__174746.shtml

山坑類--金山礦脈(連江黃石、山仔瀨石、黃竹秀石、壩頭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金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金山礦脈簡介
  金山礦脈位於日溪鄉東坪村的金山頂及其周圍山崗,海拔高度為714米。南近吊筧山,西臨柳坪尖,東北面與連江縣的潘渡鄉塘阪村接壤。礦床開發於清代中葉,出產一種純黃色礦塊頗具特色。主要石種有連江黃石、山仔瀨石、黃竹秀石、壩頭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km/2007-7-9/200779wqaCpcvJml162658.shtml


連江黃石
http://news.fznews.com.cn 
   連江黃石,產於日溪鄉東坪村的金山頂東北坡,與連江縣接壤的金獅壋一帶。石質硬而微脆,純者濃豔朴茂有光澤,以純黃色為多見,故名。石表含細裂痕,肌理 隱條條直紋,其佳品易與田黃石相混。但紋理粗且直,呈夾層狀,俗稱馬「九重裸紋」,有別於蘿蔔紋。其質地也遠不及田石溫潤,且經油漬色易變暗,故可分辨。

   清代,曾有商賈以色正質嫩的連江黃石冒充田黃石高價出售,矇騙不少顧客。據郭柏蒼《葭跗草堂集》記載:「連江黃,出連江,似田黃,色黝質硬,油漬即黝。 宦閩者誤以田石珍之。」壽山石農也有諺語說:「連江黃,假田黃,騙呆囝,不識詳。」時至今日,石市上仍有將連江黃充田黃的現象,不過多以人工在表層偽造石 皮、紅筋,購者稍不留神則上其當。

  連江黃石以黃色為主,有杏黃、藤黃、枇杷黃和深褐黃多種,肌理含細點及白暈。此外,  也有少量呈白色的礦塊,名為連江白」。

  連江白:指連江黃石中色白略帶微黃或淡綠的礦塊。質細嫩,間有淡黑色水痕及裂紋,歷久色黝,裂痕益深。20世紀30年代曾出產一批,晶較佳,以後漸少見。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km/2007-7-9/200779HBlNAoHVxx172441.shtml


山仔瀨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山仔瀨石又稱「山井籟」,產於日溪鄉東坪村金山北面山麓的山仔瀨。礦位處於連江縣交界的峰巒。石質脆硬近似連江黃,多含砂礫,難於受刀。有黃、白、紅、黑各色。近年所產質稍佳,細嫩微透明,色黃少砂。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km/2007-7-9/200779e_2l_4es--172454.shtml


黃竹秀石
http://news.fznews.com.cn  
  黃竹秀石,產於日溪鄉東坪村的瓦坪黃竹秀山中。礦洞與東坪蝙蝠洞隔山相望,地勢十分險峻,是近年新開發的石種。石質細而通明,有黃、紅、白各色,其中質地較為純潔的,近似高山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km/2007-7-9/200779d_1k_3dr-+172551.shtml


壩頭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壩頭石產於黃竹秀山麓,礦洞窄且淺,稱為雞窩洞,開發於20世紀80年末。質微透明,具滑膩感,色多黃、白相間,佳者似芙蓉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skm/2007-7-9/200779PJtVIvO2FE172630.shtml

山坑類--虎崗山礦脈(虎崗石、栲栳山石、獅頭石、碓下黃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虎崗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虎崗山礦脈簡介
  虎崗山礦脈位於壽山村中洋的山巒。南面與都成、月尾諸山連綿,向西北起伏漸下。礦床呈脈狀及隱晶狀結構,礦石以葉蠟石、高嶺石為主,有時可見微晶石英混雜,形成不規則透明狀紋理。屬高嶺石(地開石)——葉蠟石、石英——葉蠟石類型。石質多粗硬不透明,含未蠟化的高嶺土及砂粒。其中部分純潔結晶體具有收藏觀賞價值。主要石種有虎崗石、栲栳山石、獅頭石、碓下黃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hgskm/2007-7-9/200779MGqSFtL0CC162242.shtml


虎崗石
http://news.fznews.com.cn  
  虎崗石又稱「老虎艮」、「虎頭崗」,因產於壽山村中洋的虎崗山而得名。石質微堅實,滲雜硬質斑紋,狀如虎皮,浮起石面不易磨平,多不透明,含紅色細點。色多杏黃或灰青,黃者稱「老虎黃」,青者稱「老虎青」。礦洞開發於20世紀30年代,後脈斷停產。近年又開鑿新洞,所產石質微透明,較細嫩,其中通靈者,稱為虎崗晶。

  虎崗晶:指虎崗石中通靈純潔的結晶體。多青灰色,夾雜於虎崗礦石中,塊度較小,稀罕難得。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hgskm/2007-7-9/200779DxiKxkDRut165618.shtml


栲栳山石
http://news.fznews.com.cn   
  栲栳山石又稱「富老山」,產於壽山村中洋,因山形如一個大栲栳而得名。其石質粗松,含砂質。有黃、紅、白、紫諸色相雜,偶見黝暗色斑,俗稱「鷓鴣斑」,欲求潔者甚難。少量質純少砂的礦塊尚可用作雕刻材料,餘者則不足取。其中石面具奇特斑紋者,別其名曰花坑。

  栲栳山花坑:指栲栳山石中含結晶狀色紋的礦塊,以質通靈,色澤豔麗者為佳品。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hgskm/2007-7-9/200779uo_AnatHkk16584.shtml


獅頭石
http://news.fznews.com.cn 
  獅頭石產於壽山村中洋的獅頭崗(又稱鐵頭嶺),故名。石礦與栲栳山石同出一脈,質粗糙不透明,難於受刀,色多青灰,或各色錯雜。自20世紀30年代開發以後,採石時斷時續。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hgskm/2007-7-9/200779ic5ob8iw__165827.shtml


碓下黃石
http://news.fznews.com.cn   
   碓下黃又稱「帶夏黃」、「岱下黃」。產於壽山溪碓下阪附近的山坡中,以產地命名。有洞產和掘性獨石兩種。石質細軟,不透明或微透明,裂紋細而密,日久則 現紫色痕跡。肌理散佈乳白或粉黃色細泡點,俗稱「蝨卵」。石色以純黃最常見,淡若蜂蜜,濃如桂花,暗則黃褐似桐油,故稱碓下黃。

  碓下黃石零散埋藏砂土中的塊狀獨石,別其名曰掘性碓下。

  掘性碓下:是古代碓下黃石碎塊自礦體分離而深埋土中,靠挖掘而得,故名。質稍潤,優於礦洞所產,外表包裹紅或黑色皮,石紋呈紅紫色。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hgskm/2007-7-9/20077993O_3Q9e0Z165942.shtml

山坑類--吊筧山礦脈(吊筧石、雞角嶺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吊筧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吊筧山礦脈簡介
  吊筧山礦脈位於壽山村東面與日溪東坪村接壤處的吊筧山及其附近山崗。開發年代稍晚,約在清末民國初始行開採,百年來斷斷續續,產量不豐。主要石種有吊筧石、雞角嶺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dlskm/2007-7-9/200779tn_zm_sGjj162453.shtml


吊筧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吊筧石又稱「豆耿」、「吊肯」。產於吊筧山後背瓦窯門。石質堅硬,可達摩氏三度。微透明或半透明,富有光澤。以純黑色如濃墨者最為常見,含黃、白色皮及筋絡。此外亦有灰白、墨藍等色錯雜於墨赭之中。偶見紅色環帶狀花紋,別有情趣。在吊筧石中,質地凝膩者,名為吊筧凍。

  吊筧凍:是吊筧石中通靈凝膩的礦塊。多呈蒼藍或赭黑色,肌理隱黑色條痕,酷似「牛角凍」,但沒有蘿蔔紋。另有一種色褐黃,具灰白或黑色斑紋,其狀如虎斑,以其形象特徵又叫「吊筧虎皮凍」。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dlskm/2007-7-9/200779QKvXKxQ4HG17197.shtml


雞角嶺石
http://news.fznews.com.cn   
  雞角嶺石產於雞角嶺(又稱雞公嶺),以產地命名。石質稍鬆,微透明,含細裂紋,俗呼雞爪紋。各色均有,以黃、白最為常見,民國初出產,質地略粗。90年代初雷林海在舊洞重新開發,所產石質細嫩通靈,巧色多夾層狀,近似高山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dlskm/2007-7-9/200779ke8re+kyba171922.shtml

山坑類--旗山礦脈(馬頭崗石、水洞灣石、大洞黃石、三界黃石、水蓮花石、雞母孵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旗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旗山礦脈簡介
    旗山礦脈位於壽山村西偏北約兩公里(以壽山石館距離計)的旗山附近山巒中。旗山又名麒麟山,是壽山最高的山峰。礦脈分佈零散,多為不純葉臘石,其質地堅 硬。其中部分礦石雖適宜雕刻,但產量極微,偶有自礦床分離而沉積溪野的塊狀獨石,尚有一定收藏價值。主要石種有馬頭崗石、水洞灣石、大洞黃石、三界黃石、 水蓮花石、雞母孵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MGrTGtM0DC175948.shtml

 馬頭崗石
http://news.fznews.com.cn  
  馬頭崗石又稱「馬蹄崗」、「馬頭艮」,產於壽山村旗山旁的馬頭崗,因山形如一匹昂首飛奔的駿馬而得名。石質堅硬多砂,不透明,色多灰黃或青灰,難於受刀。除少數質地較鬆軟的礦塊可用於雕刻外,一般僅用作磨礪石材料,稱為「旗山磚」。

  在馬頭崗山坡砂土層中,埋藏塊狀獨石,別名曰「掘性馬頭崗」。

  掘性馬頭崗:又稱「馬頭崗牛蛋」,是零星埋藏於馬頭崗山坡及溪畔砂土中的獨石。呈塊狀,不透明,色黃含斑點,近似田坑所出「牛蛋黃石」,惟質略粗,塊度頗巨,表層裹色皮,間雜細砂。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BvgIuiBPrr1806.shtml

水洞灣石
http://news.fznews.com.cn  


  水洞灣石俗稱「水桶灣」,產於旗山東南側的水桶灣山坳,以產地名。石質略堅,不透明,有白、灰、紅、黃各色,多雜綿砂及色塊。出產礦石中能用於雕刻者極少,自20世紀30年代後不再開採。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GAlNAnGUxw18018.shtml


大洞黃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大洞黃石產於旗山馬頭崗旁。質脆且硬,不透明,易進裂,色多暗黃,間雜粉黃色渣滓。其中質細而純潔者,似老嶺黃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4YI+XK3_UU18041.shtml


三界黃石
http://news.fznews.com.cn  
  三界黃石產於旗山旁山崗礦洞中,因石面含紅、黃、白三色而得名。質稍粗硬不透明,但因色彩交錯呈各種自然花紋,尚可供賞玩。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ke8rd+kyaa1810.shtml

 水蓮花石
http://news.fznews.com.cn 
  水蓮花石產於旗山旁山崗。質粗硬,不透明。常見有白、灰、黃、紅等色,往往是各色呈塊狀混雜交錯。其中有少量質細稍通靈者,可供雕刻藝術品。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mg+tf+mAcc18124.shtml
 
雞母孵石
http://news.fznews.com.cn   
  雞母孵石產於旗山旁山崗,質略堅不透明,色多黃、白、紅,以暗黃、赭紅色最為常見。其中有部分藤黃色,質稍鬆軟,含白色細斑,品較佳。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qskm/2007-7-9/20077960L-0N6bXW18137.shtml

山坑類--加良山礦脈(芙蓉石、綠若通石、半山石、竹頭窩石、峨嵋石、溪蛋石)



山坑類
http://news.fznews.com.cn    
  山坑石產自壽山及日溪、宦溪一帶山巒岩層中,分壽山和峨嵋兩大區域。已開發的礦脈有:高山、都成坑、月尾山、虎崗山、金獅公山、吊筧山、金山、柳坪尖、旗降山、九柴蘭山、柳嶺、旗山、黃巢山、加良山14處。

  山坑石的礦質因礦脈、產地和坑洞的不同,各具特色。即使同一礦洞開採的礦石,質地、色澤以及紋理也是變幻無窮,琳瑯滿目,所以山坑石的品目特別豐富。它的命名是以產地為主要依據,輔以洞別、色彩、質地和礦狀等,計有百種之多。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2007-7-9/200779TOy0NAT7KJ174024.shtml
 
加良山礦脈
http://sss.fznews.com.cn   

加良山礦脈簡介
  加良山礦脈位於宦溪鎮峨嵋村南面的加良山及其周圍山巒。海拔高度為636米,處於壽山—峨嵋晚侏儸世火山噴發盆地東南緣,與壽山相距約8公里,是峨嵋區域的主脈。礦床賦存於流紋質晶屑玻璃屑凝灰岩和含火山角爍凝灰岩中,略呈環形分佈,大部分出露地表及淺部,約有50多個大小礦體組成。礦層深厚,蘊量豐富,礦體形態複雜,或為大透鏡狀,或似層狀。與圍岩界繞不清。礦物成分以葉蠟石為主,其次是石英、水鋁石和高嶺石,含少量黃鐵礦。礦石類型有葉蠟石、水鋁—葉蠟石、石英葉蠟石—凝灰質葉蠟石、高嶺石—葉蠟石等。

  加良山礦脈在明代後期始行開發,用於雕刻。20世紀以來,該礦的工業價值引起了國內外科學界重視,據勘察調查,高品位礦藏達600多萬噸,具有廣泛的工業用途,亦為雕刻藝術品的好材料,是我國目前最大的葉蠟石礦藏。主要石種有芙蓉石、綠若通石、半山石、竹頭窩石、峨嵋石、溪蛋石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2WG8VI1_SS20058.shtml
 
芙蓉石
http://news.fznews.com.cn   
   芙蓉石產於宦溪鎮加良山東側山峰。因色潔質嫩,猶如初開的木芙蓉花,溫柔迷人而得名。開發於明清之際,初期石質略粗,且多含砂團,品位遠不及壽山所產。 至清乾隆時,將軍洞芙蓉問世,始初露頭角,備受文人雅士讚賞,被稱為石中君子,躋身印石「三寶」之列,與田黃、雞血並駕齊驅。

   在我國古代,人們總喜歡將玉比作君子。《詩經》曰:「言念君子,溫如其玉。」南宋以降,上層社會漸興藏石之風,文士們視賞石、品石為脫俗雅事。芙蓉石以 其清白明瑩,凝結晃朗,不入俗世,具君子風範而令他們倍加珍愛。郭柏蒼《閩產錄異》稱:「芙蓉石似白玉而純粹,玉不受刀,遜於芙蓉矣。」陳亮伯在《說印》 中更說:「馬之似鹿者,貴也,真鹿則不貴矣;印石之似玉者,佳也,真玉則不佳矣。」

  近代印石研究家也對芙蓉石百般推崇:龔綸《壽山石譜》說:「(芙蓉石)溫潤凝膩,山坑之石無其比,名曰芙蓉,豈以類初曉之木芙蓉花耶?」陳子奮《壽山印石小志》記:「芙蓉之質與色直可與田黃凍石雄峙壽山,古人重其雅潔,凝似羊脂。」

   芙蓉石光潤結細,微透明如脂玉,鑑賞家形容其質似脆而實凝,似松而實結。以白色為典型,其他尚有黃、紅、青、紫等色,或兩色乃至多色相間。肌理偶含不透 明粉白色綿砂團塊,如鳥糞狀,俗呼「芙蓉屎」或叫「臥虎屎」。是芙蓉石及其同族石質的重要特徵。芙蓉石的品目以色相、礦洞、石質和礦狀分別命名,主要有:

(1)白芙蓉
  指純白色的芙蓉石,妍嫩細膩,純淨潔麗,是芙蓉石的主要品種。又以不同的色調和紋理的近似物象取名,如白玉白、藕尖白、豬油白,以及蔥白、粉白等,以藕尖白最為名貴。高兆《觀石錄》所謂「如莫愁湖中新藕」正類此。

(2)黃芙蓉
  指純黃色的芙蓉石,質稍堅實,通明嫵媚,但多拖白,少見純淨。又按照不同的色相取名,如淡黃、牙黃、杏黃、明黃、朱黃等。

(3)紅芙蓉
  指純紅色的芙蓉石,嬌豔奪目,光彩煥發。肌理含水痕及黃色筋絡。有燭紅、桃紅、朱紅、李紅、粉紅、橘紅等色。以燭紅為上品,甚稀罕。

(4)芙蓉青
  指純綠色的芙蓉石,色青翠如竹葉者為上品,色白裹透青如鴨蛋殼者次之。多不通靈,肌理多隱細黑斑。

(5)紫芙蓉
  指純紫色的芙蓉石。舊產少見,新坑頗多。紫色分茄皮紫、葡萄紫、青蓮紫等多種,惟色純而不雜者難。其肌理含白色筋絡及色點,質地多不通靈。

(6)巧色芙蓉
  指兩種以上顏色交錯成各種紋理的芙蓉石。其中有五彩斑斕紋者,名曰「五彩芙蓉」。

(7)芙蓉凍
  指質地凝膩的芙蓉石礦塊。各色皆備,以白玉白、藕尖白、蜜黃和燭紅較為常見,屬芙蓉石之珍品。其中白色中暈紅斑者,稱為花紅凍芙蓉。

  花紅凍芙蓉:又稱紅花凍。在通靈潔白的芙蓉凍石中含鮮紅色斑塊,濃淡相映,疏密有致,像束束紅花散在雪中,甚為別緻,堪稱神品,不可多得。

(8)芙蓉晶
  指質地瑩澈通靈的芙蓉石礦塊。色多白、黃、青,純潔無瑕,十分稀有。多夾生於芙蓉礦石之中,材多不巨。   

(9)粘岩芙蓉
  指緊貼於堅硬圍岩的薄層芙蓉凍石。凡砂岩之質越堅,凍石就越通靈,可惜往往石層淺薄,殊難成材。

10)將軍洞芙蓉
  是以礦洞命名的芙蓉石名品。洞位於加良山頂部,洞深達30多 米,垂直而下,十分險要。該礦洞開發於清初,原名天峰洞。至乾隆年間洞歸某將軍所有,出產石質分外純潔細膩,獨具特色,為芙蓉石之極品,故易名為將軍洞芙 蓉。後坑陷於水,不可複理,從此絕產。今流於世者,皆百年舊品,稀世瑰寶。將軍洞芙蓉是乾隆時期芙蓉珍品的專稱。近年在古洞附近改採者,其質皆不及當年, 稱為「新洞芙蓉」,兩者不可混馬一談。

11)上洞芙蓉
  又稱「天面洞」,是以礦洞命名的芙蓉石品種。洞位於將軍洞上方,石質凝膩。有白、黃、紅各色,以豬油白最常見,但多不純潔,含雜粉白色不透明團塊,該洞開發於清代初期,至20世紀後半期已瀕絕產。現流於世者皆舊品,甚為珍貴。

12)新洞芙蓉
  指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開鑿礦洞出產的芙蓉石。礦洞位於加良山頂部的古礦洞周圍。石質細嫩,惟多含細裂紋,其中以純潔藕尖白最難得。坊間又以「新性芙蓉」稱之,以別於前代所出之「老性芙蓉」。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d_1k_3dr-+20121.shtml
 
綠若通石
http://news.fznews.com.cn  
  綠若通石又稱「綠箬通」、「箬笠通」,產於加良山。礦洞位於「將軍洞」下方。石質微細而堅實,色青翠。佳者凝膩通靈如凍,富有透明感,故名。肌理偶含紅色渾點或紅筋,粗者則常雜砂礫及色斑。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0UF7UH0-RQ20137.shtml

 半山石
http://news.fznews.com.cn  
  半山石產於加良山腰,因礦洞位處半山,故名。
  半山石與芙蓉石同出一脈,質亦相若,略逐其凝結明朗,礦洞開發稍後於芙蓉各洞。郭柏蒼《葭跗草堂集》說:「(半山石)質地硬實,磨以加條,燙以禾籜,終不見輭潤,往西北遇凍自泐。」色有白、黃、紅諸種,以白色間雜他色馬多見,其品目以色相、石質分別命名,主要有:

1)黃半山
  指純黃色的半山石,色多棕黃、赭黃,含紅筋絡及色點。偶有溫潤綿密如剝皮枇杷者,品最佳。

2)紅半山
  指純紅色的半山石,多粉紅滲三色,或暗紅,濃淡不均。偶有通體紅豔如蠟獨者最佳。

3)白半山
  指純白色的半山石,多含色團和斑紋。其中質細者,近似白芙蓉。

4)花半山
  指兩種以上顏色相間的半山石,最常見者是白色質地滲間雜紅色斑紋。

5)半粗
  指半山石中,質地粗硬的礦塊,往往在瓦礫地間夾雜大小通靈結晶體。色多灰綠、土紅、赭黃,錯雜無章。藏家將其取名「半粗」,以別於「半山」。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HBlNAoHVxx2020.shtml

 竹頭窩石
http://news.fznews.com.cn  
  竹頭窩石又稱「竹頭青」,產於加良山旁的竹籃洞。質細而滑潤,似芙蓉石,但潔淨終不及。色多粉黃或灰白,微泛綠意,含纖細條痕。其中質粗者,多雜砂礫地,名曰竹頭粗。

  竹頭粗:是指竹頭窩石中,質不純而雜砂礫的礦塊。因堅硬難於受刀,一般不取作雕刻材料。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mg+tg+mAdc20220.shtml

 峨嵋石
http://sss.fznews.com.cn    
     峨嵋石產於加良山西側的峰巒,因礦山為宦溪鎮峨嵋村屬地,故名。該礦早在清代已行開發,舊書志稱作「月洋粗石」,是因為當時山麓有月洋自然村之故,自1971年該處闢為水庫後,村民搬遷壟頭居住,村落不復存在。該礦自20世紀70年 代大規模開發以來,礦石主要用於耐火工業材料,其中部分礦塊質細而微鬆,也適宜於雕刻。早期在「五號礦」中采鑿的礦石近似半山石,質較佳。後期則擴展到整 個露天礦山,凡硬度適中者均取作工藝品雕刻材料,量豐且材巨,大者可達千斤。是繼柳坪石之後壽山石雕的大批量原料。峨嵋石質微硬,多不透明,色錯雜,有乳 白、淡黃、嫩紅及青灰等色,多黝暗含黑斑點,有砂丁及裂痕。其中色純質優者又按色、質分別命名,主要有:

1)峨嵋黃
  指純黃色的峨嵋石,質細而光潤,有牙黃、粉黃、橙黃等色,含白色或棕色細點。格紋呈鐵紅色。

2)峨嵋紅
  指純紅色的峨嵋石,色多醬紅,不通靈,含砂丁。其中色嫩紅而微透明部分,豔麗可愛。
   
3)優質峨嵋
  指峨嵋石中質地細潤純潔的礦塊,可與半山石相媲美。

4)峨嵋晶
  指夾生於峨嵋石礦床中的結晶體。塊度較小,質地通靈,多蜜黃或豆青等色,偶然而得,屬峨嵋石之精華。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9Tc8W-k5520244.shtml

 溪蛋石
http://news.fznews.com.cn  
   溪蛋石又稱「溪卵」,零散沉積於宦溪桂湖坡頭一帶的溪底,呈卵石狀,溫潤可愛。這種石是古代開採芙蓉石時殘留在洞口的礦塊,經山洪沖蕩而流人溪中。因為 長期受溪水浸潤沖刷,形態圓滑,表層泛淡淡黃色皮,而向內漸轉白色。其質微堅,近似白田石,但質地有明顯差異,俗稱「溪蛋田」。

本文來自:福州新聞網
http://sss.fznews.com.cn//szjs/sank/jlskm/2007-7-9/200779b-Yh-1bp++2032.s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