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北京故宮館藏璽印賞析之八


 

轉自: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06/14/170041_4161196.shtml
北京故宮館藏璽印賞析之八



皇后之寶,通高10cm,紐高6cm,印面14×14cm,重1800k
金質,交龍紐,附系黃色綬帶,滿漢文篆書。
清 朝對皇后之寶有嚴格的規定,據《大清會典》載:「皇后金寶,清、漢文玉筯篆,交龍紐,平臺,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兩。寶盝高七寸八分, 方八寸;寶色池,高二寸,方四寸八分,均金制。外櫝繪鳳文。」製作亦有嚴格的程式,首先由禮部依據成例奏報皇帝,然後由造辦處製成印樣,手寫寶文,呈皇帝 禦覽。皇帝欽定後,再由禮部發印樣於鑄印局,鑄印局官會同內務府官於造辦處祭爐監造。鑄造完畢後交廣儲司銀庫以待鐫字。鐫字時,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禮部奏 報批覆,屆時把寶印送至內閣,在內閣大堂行禮後,按內閣翰林院預先撰發的寶文鐫刻,竣工後,收存內閣大庫,待行禮時提用。最後再由工部辦理製造寶盝、印池 等一應物件。
皇后之寶作為皇后身份的證據,只有在舉行了相應的冊封禮之後才有效。經過冊封程式後,寶璽便被置於皇后宮中,以證皇后的身份和地位。

田黃石淺浮雕「秋江待渡」石章,清中期,長6.1cm,寬4.1cm,通高6.5cm,重235g
  印田黃石製,隨形,薄意,側款。印文篆體,朱文,右上起順讀「丹鳳來儀宇宙春,中天雨露四時新,人間好事惟忠孝,臣報君恩子報親」七言詩一首。題款陽刻篆書體「秋江待渡」。
   由於田黃石珍貴難得,故在章料的雕飾上往往用其原形,儘量避免石材的損耗,根據石材進行「巧雕」,巧妙地運用田黃石與外層皮色,使圖案層次明晰。此件 「秋江待渡」的石章,一側為一老者拄杖待舟於岸,隨身小童招手呼舟,梢公撐一葉扁舟前來,岸上秋木蕭蕭,天空中寒鴉歸林,一派秋韻野渡的意境。另一側表現 一長者頭戴氈笠,擁裘,策蹇而行,一童子擔篋隨趨於後,路旁樹木凋零,秋意已濃,雕工與構圖頗具巧思。而宣揚忠孝之道的印文在立意和刻藝上都不甚佳,與此 方珍貴的石章實不匹配。 

十鍾山房藏鍾」石章,清,王石經篆刻,通高6.3cm,印面邊長4.3cm
印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十鍾山房藏鍾」六字。邊款楷書體陰刻「古器以鍾鼎為重,而鍾尤難得於鼎。餘年五十有六,乃竟獲十,諸家所未有也。因名山房曰十鍾,而屬西泉刻印記之。退修居士。」
此印面為王石經篆刻,玉筯篆,工整端莊,充滿印面。印款為陳介褀自治並記齋名緣由,款字中流露著篆、隸書意趣。 

彰厥有常」石章,清,桂馥篆刻,通高10.2cm,印面邊長4.1cm
印青田石質,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彰厥有常」四字。邊款行書體陰刻「嘉慶癸卯小春初吉,未谷摹秦人繆篆印于吉祥草堂」。
此印文內容取自《書·臯陶謨》中「彰厥有常」,「彰」即「彰明」,「厥」可釋為「其」字,「有常」意為「有恆」,此四字即為經常予以表彰之意。印面雖較秦漢印大出許多,但佈局、篆刻不失漢鑄白文印的法度。

陳介褀印」石章,清,翁大年篆刻,通高2.8cm,印面1.5×1.4cm 
石章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朱白文相間,分上下行迴文式排列,右上起逆讀「陳介褀印」4字。邊款陰刻「翁大年」。
此印佈局篆法深得漢私印精髓,足見翁大年對漢印精神的領悟。

松下清齋摘露葵」石章,清,朱文震篆刻,通高3.1cm,印面邊長3.3cm
印青田石質,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朱文,右上起順讀「松下清齋摘露葵」七字。邊款隸書體陰刻「朱文震敬篆」。
此石章印文摘自唐代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句。「清齋」即「素食」,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名「露葵」,即冬葵。戰國辭人宋玉亦有「烹露葵之羹」之句,王維晚年長齋,故用此典。此石章印文工整勻稱,舒展有致,挺拔中有下垂感。此印是朱文震為永瑢所治九思堂眾多藏印中的一方。 

金石千秋」石章,清,趙之琛篆刻,通高4.7cm,印面邊長2.5cm
  印壽山石製,方形,薄意側款。印文篆書體,朱文,右上起順讀「金石千秋」四字。邊款陰刻「趙之琛擬漢」。印面寬邊欄,鐵線朱文筆劃硬折,愈顯金石淩淩之氣。
金石」喻堅固,此處亦指代碑銘,「千秋」喻經歷久遠。此四字見於明代王世貞《弇州四部稿》中「金石千秋重,松楸一字香」與「姓名琬琰四海,文字金石千秋」之句。 

鄉里高門」石章,清,趙之琛篆刻,通高6.7cm,印面3.2×3.1cm 
印壽山石質,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鄉里高門」四字。邊款陰刻楷書體「次閒篆於補羅迦室」。
此印印文中「鄉里」指家鄉,「高門」指名門大戶,宋代楊億詩中有「鄉里高門表陰德」之句。

臣心如水」石章,清,桂馥篆刻,通高10cm,印面邊長4.1cm
石章青田石質,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書體,朱文,右上起順讀「臣心如水」四字。邊款行書體陰刻「圓則中規,方則中矩,或橫牽而直豎,或將放而更留,此漢印不傳之秘,桂馥。」 
此印印文為漢代鄭崇語(見《漢書·鄭崇傳》),即廉潔自守、清白如水之意。印面寬邊欄,印文筆劃轉折規矩,寧靜和諧。

小紅低唱我吹簫」象牙章,清,翁大年篆刻,印面邊長1.8cm,通高2.4cm
印象牙制,方形,壇紐,紐頂施環鏈,側款。印文篆體,朱文,右上起順讀「小紅低唱我吹簫」7字,印面有陽線邊欄。邊款陰刻隸書體「叔均」。
此 印印文出自宋代薑夔的詩句:「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里橋」,「小紅」為薑夔的歌妓。象牙材質堅實細膩,作印耐磨。 翁大年擅長刻像牙印,其鐵線朱文印既挺拔有力,又生動流暢。此印上端為覆鬥形,有細環鏈銜於頂部小環中,作品精巧,足堪賞玩。

 海濱病史」石章,清,王石經篆刻,通高2.2cm,印面邊長2.4cm
石 章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書體,白文,分左右兩行,右上起順讀「海濱病史」四字。邊款楷書體陰刻「餘年四十有二以病歸里,臥海濱者十有六年矣。 衰老日至,有不學之嘆,時夢觚棱,有玉堂天上之感。爰俛吾良友西泉以吳天璽碑法作印志之,印篆之奇,前此所未有也。同治己巳秋九,陳介褀記。」款字中間有 篆、隸體勢。 

乾隆帝田黃三聯璽,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cm,邊長2.6cm;中「樂天」,橢圓形,高1cm,長徑3cm,短徑2.3cm;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cm,邊長2.6cm
  此聯璽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時所鐫。系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雕刻而成。三方印鏈連在一起。
璽 文「惟精惟一」、「樂天」皆出於儒家經典。以「惟精惟一」為文之璽在乾隆早期即有多方,常與「奉三無私」、「乾隆宸翰」一同使用。「惟精惟一」出自《尚 書·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即危則難安,微則難明,故戒以精一,信執其中。乾隆以此表明其施政思想。「樂天」之義取自 《周易·繫辭》:「樂天知命,故不憂。」義即「順天施化是歡樂於天,識物始終是自知性命,順天道之常數,知性命之始終,自然之理,故不憂也。」
這 三璽的篆刻方式與璽文佈局均有不同。「乾隆宸翰」為陽文篆刻,佈局章法為傳統標準格式。「樂天」亦為陽文,兩字居中,左右飾以螭紋,使璽面富有動感。這種 字、畫結合的形式是漢印的遺風。「惟精惟一」為陰文篆刻,印文用漢代私印形式,採取回文法排列,錯開相同的兩個「惟」字與延長兩字上端一筆都是為取得整個 印面飽滿勻稱、和諧美觀的效果。
此三聯璽在乾隆帝上千方的小璽中備受青睞,以後各帝亦十分珍視。清末代宣統皇帝溥儀被逐出宮時攜出此印,且隨身不離,至1950年方將其交出,經有關機構移交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同道堂」璽,通高8cm,印面2×2cm,青田石質;「禦賞」璽,通高5cm,印面2×1cm,壽山石質。二璽皆光素無紐。
同道堂」、「禦賞」兩璽原是咸豐皇帝所用的閒章。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豐帝奕詝病逝於熱河避暑山莊,臨終前遺詔立6歲的載淳為皇太子,任命載垣、端華、肅順等8人 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嗣皇帝處理政務。同時將「同道堂」、「禦賞」兩方小璽分別賜給載淳和皇后紐祜祿氏,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 河密劄》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禦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硃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 其生母慈禧控制在自己手中,代子鈐印,從而取得了干預朝政的權力。
同道堂」、「禦賞」二璽作為諭旨下發的憑證,其使用從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始,約至同治十二年同治帝親政結束,是晚清政治的見證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

鄞馬氏凡將齋藏書」石章,近代,馬衡篆刻,印面6.4×1.1cm,通高4.9cm
印青田石製,長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朱文,上起順讀「鄞馬氏凡將齋藏書」8字,印面有陽線邊欄。邊款陰刻楷書體「此八年前作,以石有傷損,欲改作之而人事冗迫,至今不果,頃以書籍整理畢事,特檢出複治之,時廿有一年一月十有三日也。馬衡。」
  因材施以單行行文,是藏書印常用的佈局方法之一。此印以鐵線朱文刻治,筆意借助純熟的刀法,諸字的起筆、收筆和轉折體勢細密秀潤,展示出藏書章的端正雅緻。

避盛名求實事」石章,近代,吳隱篆刻,印面邊長3.4cm,通高6.2cm
印壽山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避盛名求實事」6字。邊款陰刻楷書體「己亥二月仿曼生司馬意,吳隱石潛甫作於海上。」
盛名」即「大名」,名實不副者為徒有虛名,《呂氏春秋·審應》:「兼愛天下,不可以虛名為也,必有其實。」故作者刻此印以自警。此印印文章法妥貼,凝重而和諧,無臃腫之失,有渾璞之感。

歲寒堂書畫印」石章,近代,王褆篆刻,印面邊長2.5cm,通高3.3cm
印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朱文,右上起順讀「歲寒堂書畫印」6字。邊款陰刻楷書體「戊辰壬日,福廠王褆刻於京師。」
王褆篆刻的鐵線朱文作品,不論印文多少或文字筆劃繁簡,皆能表現出圓體朱文的秀美與流暢,具有一種端莊婉麗的意韻,使人有如面對優雅柔美的垂柳流泉。


 萬竹廬圖書印」石章,近代,王褆篆刻,印面邊長2.5cm,通高3.5cm
印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朱文,右上起順讀「萬竹廬圖書印」6字。邊款陰刻楷書體「戊辰歲首,福廠為養吾道兄作於春住樓。」

處世若大夢 胡為勞其生」石章,近代,徐宗浩篆刻,印面邊長3.8cm,通高4.9cm
印壽山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10字。邊款陰刻楷書體「癸醜四月三十日,養吾篆。」
文人往往擇古人詩句刻作印章,這方印文即摘自唐代李白《春日醉起言志》詩句。此印奏刀精熟,平整中見雄厚感。 

馬衡」石章,近代,馬衡篆刻,印面邊長4.9cm,通高4.9cm
印 青田石製,方形,素面頂款。印文篆體,白文,右起橫讀「馬衡」二字,印面有陰線界欄。頂款陰刻楷書體「余於印石中最愛青田,見即收之,朋好中亦有傚尤者, 因之年來石愈少而直愈昂,此誠庸人自擾也。此石為八年前所買,亦百年以上物,以有人屬題榜,無適當之印,遂倉卒成此,叔平。廿年十月。」
馬衡先生的名印、室名別號印及收藏印多是自行篆刻,風格多樣,且青田石材少有劣者。此印印面施以陰線邊框,中有豎向界線分隔印文,字口與陰線邊欄等寬,是古璽印面形式的借用。印面工整中見氣魄,有鑄印的效果。印款以切刀法刻長銘,或以記事,在其作品中常有表現。
海燕廔」石章,近代,齊璜篆刻,通高5.4cm,印面邊長2.6cm
印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白文兩行,右上起順讀「海燕廔」三字。邊款楷書體陰刻「仲子先生為藝術院長,事不悠然,便求之不返,不耐煩難,真吾友也。屬刻此印並記欽佩。齊璜時辛未秋九月同客舊京」。
楊仲子曾寓長街紅樓一角,榜曰「海燕樓」,小石書額。此印印文「海」字偏旁三豎並齊貫通,「燕」字中下部分成剪叉形,「廔」字中豎筆貫通下曳,皆表現出力度感。
無咎周甲後作」石章,近代,王褆篆刻,通高4.3cm,印面邊長2.1cm
印青田石製,方形,素面側款。印文篆體,白文,右上起順讀「無咎周甲後作」六字。邊款陰刻楷書體「叔平社長六十壽。辛巳春日福廠刻寄奉祝」。
無咎」見於《易經》,意為無過失或災禍,古人多以之作名號,此處為馬衡先生之別號。王褆於此印款中稱馬衡為社長,所謂「社」即圓臺印社。辛巳年為馬衡周甲(60歲),時圓臺印社已成立13年。

----全文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