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導語:沉香被喻為“植物中的鑽石”,它是香料、是中藥,更是鬼斧神工的天然藝術品。 在古代,沉香是上層社會的奢侈品,所謂“沈檀龍麝”,沉香成為四大名香之首,彌足珍貴。 在紛繁的世界裡,讓我們靜一靜,點燃一支內心的沉香,飄出裊裊的氣息,那是年年歲歲的沉澱和記憶,一一從眼前飄過。
撰文:朱千華
攝影:魏玉明
莞香是嶺南珍奇之一。 莞香樹是中國唯一以地方命名的樹種,屬於沉香。 沉香因沈水而沒,謂之沉香,東莞人又稱土沉香、白木香、女兒香,為瑞香科沉香屬喬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上好沉香需經百年凝結而成,所以沉香被譽為植物鑽石,實際上,它是莞香樹傷口處的油脂分泌物。 在古代,莞香樹被蟲蚊蛀空,或被大風吹倒,傷口處就會分泌出大量油脂。 油脂凝結成塊,越長越大,奇香無比,所以,人們就利用莞香樹傷口凝脂的規律,主動在香樹上砍鑿一兩道傷口,讓其流脂凝結。
每年舊曆年底,正是採香季節。 所謂採香,是指活樹取香結。 香樹被砍過的地方,香脂不斷分泌積累,越積越大,狀若樹癭。 此即香結。 取香結時,香農需用特殊香鑿,小小翼翼鑿取。 這是施於植物的一種剝離手術。 先順勢刮開香結周圍的樹皮,露出香結,再以香鑿、香鏟取之。
周而復始。 莞香樹年齡越長,則樹身上必然是傷痕累累。 越是傷痕累累的老樹,其香結的品質越高。
根據收藏界的評定,採下的香結,依品質優劣可分四等。 最低品級為白木香。 此為香門初開,第一次鑿採,香味青澀,清淡;第二年、第三年從舊的香口鑿出的香結,名蓮頭香。 此種香塊略有木質花紋,少油質,價格比白木香略高。
沉香多產於老香樹,油脂豐富。 此外,沉香還有生熟之分。 所謂生香,即人工採鑿得之;熟香者,又稱脫落香,狀如樹癭,自然脫落。 林天蔚著《宋代香藥貿易史稿》 中記載,所謂沉香:“乃千年枯木所結,如石桂、如拳、如肘、如鳳、如孔雀、如龜蛇、如雲氣、如神仙,人焚一片,則盈屋香霧,越三日不散。”
最高品質的沉香,名為牙香,鑿自多年開采的老香樹,富有油質。 香農精心地將其鑿成一條條馬牙形,如手指大小。 牙香是沉香中的精品。 在古代,牙香因其小而香,一些香農之女偷藏懷中,以換取脂粉綢布。 每從胸中拿出牙香時,則香氣滿堂,久之,亦稱牙香為女兒香。
香結從莞香樹身上取下來之後,需要進行一項特殊的工序,名“理香”。 理香需用專用工具,有鉤刀,鋤刀,彎刀,目的就是剷除香結表層多餘的部分,這部分稱為白木層。 沉香的香味,主要是由沉香油脂揮發而生,沉香含油量是決定沉香等級的主要標準之一,含油量越高,香油揮發的時間越長,香氣越久遠。 如果香脂表面有白木層覆蓋,則香脂無法揮發,必需剷除。
剷除白木層,需要精心操刀。 用力了,裡面的沉香會受到損失,力道不夠,則香脂無法顯露。一隻手拿鉤刀,一隻手拿香結,如同雕刻。 一刀一刀細細鉤鏟。 等到露出一些黑色的油點,那就是最純正的沉香,其硬如鐵,滑如脂,色如金,重如玉,沈水而不溶,紋理清晰。 用手指蹭幾下,就能聞到香味。
鉤鏟下來的白木屑,因其與沈香互為表裡,亦帶有香氣,稱為沈香屑。 沉香屑的主要用途,可以磨成香粉,製成線香或粉香之用。
經過一刀一刀的鉤鏟,如同一次次精心的雕刻,完整的沉香現出原形。 此時的沉香塊,不含任何雜質,其形狀千變成化,如山水,如植物,如飛禽走獸,如各式人等,無不惟妙惟肖,可謂鬼斧神工。 此等沉香塊,除香料價值之外,又多了一層美學意義,配以紅木座架,其價無法估量。
更有甚者,取長有香結的木料一截,隨形雕刻,讓沉香自然嵌於白木之中,別有情趣。 此類雕刻,多以壽星、佛像等吉祥內容為題材,是沉香雕刻藝術中的新品種。
由於沉香的名貴,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木雕工藝品最上乘的原材料,真正的沉香木可以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香,色澤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深,油脂線的分佈也會越來越多。
沉香木雕,最宜收藏,高品級的沉香,其香味能夠持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絕。 在寮步鎮一條叫做井巷村的偏僻小街,我拜訪了一位沉香木雕藝人,他叫盧柏恩。 現年50歲的盧師傅從小接觸沉香,2000年開始迷戀沉香木雕刻。 為此他賣掉了自己苦心經營的運輸公司。 盧柏恩的作坊裡瀰漫著濃郁的沉香氣息,桌上擺著幾件雕好的沉香木雕,有孔子、彌勒佛等人物,個個栩栩如生。
在收藏圈內,沉香以其修身養性的文化特徵和潛力巨大的升值空間吸引著許多藏家爭相購買,因具觀賞與實用的雙重品質,價格逐年飆升,頂級沉香每克高達3萬元,貴比黃金。 為此,有人稱沉香是瘋狂的木頭,東莞當地有句順口溜:“紅木論噸賣,花梨論斤賣,沉香論克賣。”
沉香如此價昂,還因為它是一味名貴中藥。 沉香能熏香辟穢,使人神清氣爽。 從前,姑娘將胸前的熟結,溫潤得光潔如玉,結婚之後,再將女兒香傳給新郎隨身攜帶, 意為不離不棄。 若郎君外出做工,身體偶遇不適,可以熟結磨些香粉服下,即刻康復。 也有貧寒人家,無奈之際才將熟結出售。 那種浸透了少女體溫與體香的沉香, 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出賣的。
東莞沉香協會尹豐田會長是資深沉香收藏家。 他收藏的沉香不僅品種全,數量多,他還種有大面積的莞香樹,並且因對沉香有著獨特的情感和見解,已成為當地沉香收藏界的大佬。 關於沉香品質的鑑別,尹會長向我介紹了一種方法。 以水試沉浮,此為傳統辦法。 將沉香置水中,分為沈水、半浮沉、浮水三種。 沉入水中的香料,就是上等沉香,油脂含量高,凝香密度大;半浮沉者,略次一等;浮在水面的香料並非不好,只是相對來說,它的含油量比較少,但它終就是沉香里的一個品種。
清代嶺南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載了沉香的十五個品種,其名目之繁多,想像力之豐富,真教人嘆為觀止:黃沉、 生結沉、 四六沉(四分沈水,六分不沈水)、 中四六沉、 下四六沉、 油速、 磨料沉速、燒料沉速、紅蒙花鏟、 黃蒙花鏟、 血蒙花鏟、 新山花鏟、鐵皮速、老山牙香、 新山牙香等。
關於沉香,儘管各人收藏的角度不一樣,但聞香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其程序是:一聞其味,二驗其脂,三看其型,四觀其色。
奇楠是沉香中的極品,它並不一定沈水,但沈水的奇楠則一定是頂極的沉香。 尹會長告訴我,奇楠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沉香,到目前為止仍未形成定論,因價格奇高, 這也給奇楠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但古典文獻中,還可找到相關記載,清代張嶲所著《崖州志》中,有“蟻蜜”說:“伽楠,雜出於海上諸山。凡香木之枝柯竅露者,木立死而本存者,氣性畢溫,故為大蟻所穴。大蟻所食石蜜,遺漬香中,歲久漸浸,木受石蜜,氣多凝而堅潤,則奇楠成。”意思是說,在沉香的形成過程中, 摻和了大蟻的石蜜而形成。
供圖:劉松泰
還有一種說法,是明代慎懋官所著《華夷續考》所記載的“蛇蜜”說:“奇楠香品雜,出海上諸山,蓋香木枝柯竅露者,木雖死而本存者,氣性皆溫,故為大蛇所穴。蛇食蜜,歸而遺漬於香中,歲久漸浸,木受蜜結而堅潤,則香成矣。”
關於奇楠的種種說法還有很多。 我在東莞採訪數日,並未真正見過奇楠,儘管朋友們都說自己藏有奇楠。 沉香價格越高,對莞香樹的需求也就顯得尤為迫切。 東莞境內,以個人名義承包荒山野嶺大面積種植莞香樹者日漸增多。 1998年,清溪人劉東曉在清溪承包一些山頭,種植莞香樹。 如今,劉東曉的莞香園面積超過千畝, 成為莞香樹種植大戶。
在寮步鎮劉屋巷村,我參觀了尹豐田會長創建的香博園。 這是一個面積200多畝的莞香林。 站立山頭,香林如海。 莞香樹為常綠喬木,樹皮褐色。 葉薄,光亮,卵形。 有小花,芳香,黃綠色,狀若茉莉。 有果,似連翹,長約兩厘米。 成熟後,種子從開裂的果殼垂下,圓形,黑色。一棵莞香樹,從培植到成材,需六七年時間。 莞香樹長成後,一般有十餘米高。 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其豐姿極有可觀。
寮步鎮被稱為香市,是沉香交易、收藏、運輸的集散地,地處東莞丘陵地帶,靠寒溪河邊,水運交通十分發達。 每年臘月前後,四方香農將鑿出的沉香拿來出售。 外地的商人、香販、藏家云集寮步鎮,採購沉香,再沿寒溪江而下,進入東江,販賣至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地。寮步沉香交易始於宋朝,到明朝時達到鼎盛,形成十三條專業街,其中牙香街是當時莞香主要集市。 每逢農曆一、四、七趕集的日子,整條牙香街擠滿了賣莞香的香農。 香農們往往邊賣香,邊用香爐焚燒,以此來吸引顧客。 牙香街因此終日人聲鼎沸,長年香霧繚繞,成為名副其實的香街。
離開寮步鎮時,我買了幾片沉香藏在身上。 那感覺十分奇妙,就像一個春天推開了緊閉一冬的窗,縷縷沉香氣息撲面而來。
來源:華夏地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