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紅山文化類型石取火器
紅山文化類型雙耳細石杯
遼金刻字石權
遼金石軍磨
在中國古代,特別是舊石器和新石器時期,打製石用具等石器是人類的一種選擇。 而透過一件件古代石器,今人便可捕捉到古代人類社會的某些信息。
近日,記者在長春華聯古玩城紅山文化館見到一些古代石器,多數為石製用具,其中有屬於紅山文化類型的石取火器、石杯、石杵,遼金石權、石軍磨等。 據紅山文化館經理谷大軍介紹,這些古代石器均出自農安縣農安鎮寶城村境內。
寶城村有兩處古代遺址
寶城村位於農安縣城西北20公里處。 村內有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寶城遺址和一處遼金威州古城遺址。
寶城遺址位於一處條形土崗上,南北長約3公里,東西長約2公里。 西北距波羅湖15公里,西南、東南和東北分別臨近敖包圖、廣興店和元寶窪泡。 年代距今5500年左右。 地勢較高、臨近水源,是紅山文化時期先民居住址的特點。 紅山文化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之一,因內蒙古赤峰市紅山後發掘而得名,年代距今約6500年至5000年,在中國文明起源的研究中佔重要地位。
多年前,寶城村農民在寶城遺址耕種和挖沙時,就發現了紅山文化類型的玉璧、玉豬龍、玉璜、玉斧、玉環、玉勾雲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等玉器和石斧、石刀、石耜、石璧等石器。 谷大軍藏有出自寶城遺址的青花玉璧、青黃玉勾雲形器、青綠玉斜口筒形器、白玉璜、玉斧和多件石器。
遼金威州古城遺址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金時期,威州隸屬黃龍府,屯兵屯糧,而黃龍府是北方軍事重鎮。 南宋名將、民族英雄岳飛曾激勵部下:“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引語出《宋史·岳飛傳》)在遼朝,威州和在今農安縣境內的祥州、益州、賓州,共同拱衛黃龍府。 其兵事由黃龍府都部司統領。
當地農民也曾經在威州古城遺址發現了鐵鍋、鐵犁、鐵鏵及刀、劍、矛、箭鏃等兵器及石獅、石臼等多件石器。
在寶城遺址發現珍貴石器
1、紅山文化類型石取火器:
中國古代有“鑽木取火”和“鑽燧取火”的傳說。 內蒙古赤峰市博物館展出一件紅山文化時期的石取火器,似半球形,主面中間有半孔。 電子顯示屏演示:將木棒一端置石取火器半孔內,用雙手轉動木棒摩擦生熱,半孔內的易燃物便燃燒起火。
谷大軍收藏的一件出自寶城遺址的紅山文化類型的石取火器呈“饅頭形”,高7厘米,主面直徑29厘米,主面中間半孔徑3厘米,內壁光滑。 與內蒙古赤峰市博物館藏的紅山文化石取火器類似。谷大軍分析,如果將一種植物花的絨毛放入取火器半孔內,用木棍搗或轉動木棍摩擦便可生火。
2、紅山文化類型雙耳細石杯:
內蒙古赤峰市博物館藏有兩件罕見的紅山文化石杯。
而在寶城遺址,也發現了一件紅山文化類型雙耳細石杯,非常珍貴。 此雙耳細石杯高8.5厘米,雙耳端相距8.2厘米,橢圓形杯口,口沿一側頂部有規則的短斜刻痕。 此雙耳細石杯與內蒙古赤峰市博物館藏兩件紅山文化石杯大體相同。
3、紅山文化類型石杵:
一件紅山文化類型石杵出自寶城遺址,長32厘米,上半部為長方體,下半部為圓柱體,下部頂端呈球面形,有像髮絲狀磨痕。 石杵與石臼組成舂米器。
在寶城遺址,曾發現一件石杵中間有非常光滑的磨痕帶。 谷大軍分析,遠古先民是將幾條粗繩繫在石杵上,然後幾個人同時用手拉放粗繩,操控石杵搗石臼內的穀物等,去其皮殼或將其搗碎,即舂米。
4、紅山文化類型石磨盤:
一件出自寶城遺址的紅山文化類型的石磨盤為粗石,配有磨棒和磨餅,組成磨米器。 與其他地區發現的同時期石磨盤、磨棒和磨餅有共同點。
5、紅山文化類型石斧:
谷大軍收藏了一件出自寶城遺址的紅山文化類型石斧,長20餘厘米,為綠色細石磨製,堅硬,斧刃鋒利,非常少見。
在遼金遺址發現罕見石器
1、遼金刻字石權:
在古代,將秤砣稱“權”,秤桿稱“衡”。 “權”和“衡”統稱“衡器”。 “權”就被看作是公正的象徵,其材質有銅、鐵、石等。
幾十年前,寶城村一位農民在遼金威州古城遺址撿到一枚石器,上部有孔,不知何物,便用它做壓柴垛的繩墜。 兩年前,谷大軍購得這枚石器。 根據石質特徵,谷大軍鑑定它是遼金石權,該石器一側刻隸書“公正”二字,這表明遼金文化受唐宋文化影響,而遼金時期使用石權,也說明當時銅和鐵缺少。
2、遼金石軍磨:
上世紀80年代,寶城村農民在遼金威州古城遺址挖沙時,在沙土內發現一排簡易土壘“行軍灶”和多件平底六耳鐵鍋,並在它們旁邊發現成堆小型石磨。 當時,有幾套小型石磨流入民間,谷大軍收藏了其中的一套。 谷大軍收藏的小型石磨上扇與下扇直徑均為33厘米,厚均為10厘米,磨齒清晰。 上扇有註糧孔和安驅動桿孔。 小型石磨為花崗岩料,密度大,特別堅硬,與內蒙古哈薩爾博物館藏一座遼代九層石塔(高約120厘米)的石料相同。
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出現了磨車,“置石磨於車上,行十里輒磨麥一斛”。 “斛”為舊量器。
谷大軍鑑定,這套石磨是遼金軍用石磨,搬運方便。 行軍時,可將這種小型石磨裝到車上,在行軍途中就可用它磨米麵。 一種方式為,車上有傳動裝置,車行時,石磨轉動磨米麵;另一種方式為,一人或幾人推磨,即人工磨米麵。
3、遼金石車輪:
石車輪應是很原始的車輪。 一件遼金石車輪,直徑約22厘米,厚約8厘米,中心有方孔,為固定車軸孔。 此石車輪可為獨輪車使用,也可為雙輪車或四輪車使用。
據谷大軍介紹,在遼金威州古城遺址,還發現了一件大型車輪,直徑約120厘米,厚約10厘米,輪頂已磨光滑,谷大軍判斷這應是大型車輛安裝的石車輪,且使用長久。
4、遼金石打砸器:
一件遼金石打砸器,最長14厘米,中間有鑽孔,鑽孔直徑約4厘米。 谷大軍分析,這件遼金石打砸器可做農具使用,即在孔內穿繩,另一端系在木棍上,揮動木棍,打砸穀物等。
5、遼金小石杵:
一件遼金小石杵長約19厘米,頂端有淺孔。
谷大軍分析,可在這件小石杵淺孔安裝木棍,與石臼配套舂米。 5000多年前,北方先民使用石杵與石臼舂米;遼金時期,北方契丹族和女真族也在使用石杵與石臼舂米,中間跨度大約4000年。 石杵與石臼在北方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谷大軍認為,這些出自農安縣寶城遺址的紅山文化類型石器和遼金威州古城遺址的石器,雖然外表不精美,但它們是吉林省久遠歷史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他希望所收藏的這些石器能夠成為有關專家、學者的研究素材。
來源:長春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