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來源:尚誠收藏公眾號
徐邦達(1911.7.7-2012.2.23)字孚尹,號李庵,浙江海寧人,家藏豐富,自幼學習書畫,由書畫而入鑑定,加之名師(吳湖帆)提攜,技藝精湛,遂成書畫鑑定一代宗師。 小編整理了徐邦達先生的部分著作,以饗讀者。
書畫作偽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完全由作偽者自書自畫,另一種是以舊本改頭換面,別立名目。前者主要是摹、臨、仿、造。 後者主要是古代書畫的改頭換面,包括刪改、更換名款、做舊等手段。 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摹
比如唐代雙鉤,以硬黃紙(熨燙過黃蠟的紙)蒙在原作上面,用細的墨線勾勒輪廓,以濃淡幹墨填成。 作品幾乎可以與原作媲美,比如現存唐代馮承素、褚遂良、虞世南三個蘭亭摹本。 比如武則天時期《萬歲通天帖》,以雙鉤廓填而成,下真跡一等。 但臨摹存在的問題是,一些臨摹者不懂得行草書的寫法,會將一些字筆法搞錯。
唐摹本王羲之《喪亂帖》與正常的書法筆劃不符,是臨摹的瑕疵
臨
指對著原作邊看邊臨,好處是避免摹寫中呆滯的弊病,壞處是容易失掉形似。 比如王獻之《中秋帖》即為米芾的臨寫本,語句不通,筆法過於成熟,只要對照《寶晉齋法帖》中王獻之的原作石刻本,便會真相大白。
王獻之《中秋帖》,被乾隆老爺子當做珍寶,鬧出了跟《富春山居圖》一樣的尷尬
仿
即作偽者憑藉自己想像,一般沒有藍本,自由寫作而成。 仿作帶有時代風格和作偽者個人特徵,相對容易辨別。
如王蒙的《仙居圖》,收入石渠寶笈,黃公望《山塢遠村圖》均為王石谷早年的仿作。
造
即憑空偽造,署名人之作。 如岳飛、海瑞的書法,楊維楨的雞,方孝孺的松,取其死無對證,便於欺騙,稍有常識的人便知基本屬於偽造。
一般來說,偽作多仿老年時作品,因為此時風格基本固定,容易脫手。
代筆
即找人代作書畫,落上自己名款。 此風自古皆然,據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唐代吳道子勾勒線條後,填色工作常由他人完成,王維作畫,像設計師一樣指揮工人。
《揆序帖》
南宋岳珂的《揆序帖》由兩人合寫而成,是代筆的一個例子。 明代董其昌,專門聘請一位文人為自己代筆,而宋徽宗,宣和畫譜中題寫御製的作品,大多數是畫院高手代筆。
書畫的改頭換面,主要是改、添、減、拆。
改
指挖去原作的名款、印章,改成古代名家的款識。 這在明代浙派、宮廷繪畫上表現突出,因為明代風格類似宋畫,如戴進、邊景昭、呂紀、林良等人的作品,多被改造成南宋院畫以求高價。
清顧复《平生壯觀》即有記述:“先君雲文進(邊景昭)、廷振(呂紀)、以善(林良)翎毛花卉,宋人餘教未衰。……邇來三人之筆寥寥,說者謂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易之,好事家所見之翎毛花卉宋人款者,強半三人筆也。
傳黃筌《竹梅寒雀圖》,即為邊景昭一派的作品
添
即無款作品添加名人,抬高身價的行為。
《六尊者像》
如世傳唐代盧楞伽《六尊者像》,即為南宋無名畫家作品,被好事者強行添加名款,但風格均不似唐風。
減
即移花接木,如兩幅作品有小名人的畫作與大名家的題句,作偽者把作者的歀題印記割去,使之成為大名家的畫作。
《吳淞春色圖》
《吳淞春色圖》為元代張中真跡,有倪瓚題詩,附董其昌、陳繼儒跋,作偽者挖去張中名款,偽作倪雲林作品。
現藏上海博物館。
拆
即把一幅作品拆成多件作品。 比如周文矩的《宮中圖》被切成5段,分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米友仁的《五洲煙雨圖》被分割成多段,目前僅存三分之一。 巨幅作品不便懸掛的,被裁減,讓戴進的《崆峒問道圖》,切去不少,影響了整體構圖。
戴進《崆峒問道圖》
上個世紀30年代,故宮文物南遷,徐邦達先生曾經翻閱清宮舊藏,發現乾隆把《富春山居圖》辨假為真,把真品打入冷宮,仿品卻愛不釋手,推翻了前人的定論。
鑑定是一門科學,需要材料、方法和長時間的積累,對此徐邦達先生曾言:我並非樣樣精通。目下字畫造假的方式稀奇古怪,層出不窮。 我初涉鑑定時是虛心,現在是心虛。 這自然是自謙之言,但收藏愛好者也需要不斷學習,而藝術家也要有保真意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