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瑪瑙天然圖案:被遺忘的收藏貴族

 中奢網 

瑪瑙天然圖案:被遺忘的收藏貴族瑪瑙天然圖案:被遺忘的收藏貴族瑪瑙天然圖案:被遺忘的收藏貴族瑪瑙天然圖案:被遺忘的收藏貴族
瑪瑙天然圖案石因質地優、色澤美,圖案象形畢肖,在藝術價值、收藏價值、投資價值上有著先天優勢。 瑪瑙天然圖案的歷史記載,自古以來,中國的文人雅士特別喜愛圖紋石,對那些畫面奇特、線條流暢、質地良好、色彩亮麗、富有美感的圖案石更視若珍寶,推崇備至。
瑪瑙天然圖案石的收藏,早在宋代就已成風氣。 宋代重文輕武,上自皇帝,下至臣民,迷石者甚眾。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賞石專著——《雲林石譜》(成書於南宋紹興三年,即1131年),書中介紹了116種奇石,而其中有8種皆是瑪瑙石,所佔比例最大。 可見在宋代,瑪瑙就已經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觀賞石種。
《雲林石譜》中記載“峽州宜都縣(今湖北省枝城市)產瑪瑙石,外多沙泥積漬,凡擊去粗表,紋理旋繞如刷絲,間有人物鳥獸雲氣之狀。土人往往求售,博易於市。泗州盱眙縣寶積山與招信縣皆產瑪瑙石,紋理奇怪,宣信間招信縣令(忘其姓名)獲一石於村民,大如昇,其質甚白。既磨礱(研磨)中有龍作蜿蜒盤屈之狀,歸貢內府。”這塊經過研磨後發現的“龍”形瑪瑙天然圖案,人們視若珍寶貢獻給朝廷,是古代典籍最早記載的一塊瑪瑙天然圖案石。 出產這塊龍形瑪瑙天然圖案石的瑪瑙河,在今湖​​北省宜昌地區,流經宜昌、當陽、枝江等地。 《歸州志》載“蒼茫溪,一名瑪瑙河,盛產瑪瑙,大者如瓜,小者如豆,藏在遍河床卵石之內……色紅、茶黃、淡青……尤以透明紋理、中有魚蝦、月亮、屋宇圖案者為貴。”
成書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的谷泰所寫《博物要覽》雲:“瑪瑙非石非玉,自是一類。有紅、白、黑三種,有紋如纏絲者。人以小者為玩好之物,大者研為器具……其中有人物、花鳥形者最貴重。”書中所說最貴重的人物、花鳥形者,就是瑪瑙天然圖案石。
此前,明曹昭《格古要論》成書於洪武二十一年,即1388年,記載:“瑪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堅而且脆,快刀刮不動,凡看碗盞器皿要樣範好,碾得薄不夾石者為佳,其中人物、鳥獸形者最佳。”將有人物、鳥獸形的瑪瑙天然圖案石列為最佳。
瑪瑙天然圖案石古物太過稀少,流傳至今的更是鳳毛麟角,現在我們只能在故宮博物院館藏的瑪瑙鼻煙壺中偶能看見。
瑪瑙的開采和利用不同種類瑪瑙顏色的形成,與瑪瑙本身所包含的微量化學成分和微量礦物成分密切相關。 正因為自然界中瑪瑙所含微量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的多樣性,才使瑪瑙的顏色豐富多彩,美麗動人。
瑪瑙的顯微結構主要是隱晶質結構和纖維狀結構及纖維放射狀結構。 由於形成環境有規律的改變,形成了色調差異的條帶狀構造和環帶狀構造,加上夾雜進來的不同微量礦物和化學元素分佈的不均勻性,這種條帶和環帶的差異就更加突出,從而這些千姿百態的條紋、環帶最終構成極富想像空間的瑪瑙天然圖案,成為藏家手中的珍藏。
瑪瑙古代也稱“馬腦”。 傳說三國時期曹丕同父親曹操北征烏恆,當地人進貢瑪瑙酒杯一隻,曹丕見酒杯紅似飛霞,晶瑩剔透,便揮筆寫下《馬腦勒賦》,並在序中說:“馬腦,玉屬也,出西域,紋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頸,或以飾勒。餘有斯勒,美而賦之。命陳琳、王粲並作。”有學者分析認為,說瑪瑙出自西域,是因為當時我國所開採者數量有限,瑪瑙大多來自西域、印度、波斯、日本等國的貢品。
近代地質勘察證明,中國的瑪瑙資源豐富,遼寧、黑龍江、江蘇、新疆等地都有出產,遼寧阜新的瑪瑙儲量佔全國50%。 該地區出土的瑪瑙早到新石器時代晚期,以後歷朝歷代有關瑪瑙的文物都有出土。 出土的瑪瑙主要有三種用途:一是生產工具,查海遺址、紅山文化遺址、青銅時期文化遺址都出土過瑪瑙製作的刮削器。 二是生活用具,彰武縣朝陽溝遼墓出土了瑪瑙盅,蜘蛛山鄉羅匠溝遼墓出土了黑白兩種瑪瑙圍棋子。 三是裝飾品,八家子鄉梯子廟遼墓出土了瑪瑙管、瑪瑙珠,舊廟鎮海力板遼墓出土了瑪瑙帶板。 這些都說明古代遼寧阜新盛產瑪瑙,並被古代先民所利用。
清乾隆年間,瑪瑙的開採、加工進入中國歷史上的繁盛期,據《清實錄》記載,遼寧阜新地區開挖窯洞十六、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 乾隆皇帝也對瑪瑙製作的朝珠非常喜愛,瑪瑙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有美麗花紋的瑪瑙當時幾乎與黃金同價,所以又被稱為“玉黃金”。
中國現代的瑪瑙開採、加工活動在“文革”時期一度受到嚴重影響,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隨著改革開放後人們逐步富裕起來,瑪瑙的各種手工藝品因顏色亮麗、品種豐富、物美價廉而大受人們歡迎,一股瑪瑙加工熱在“瑪瑙之鄉”遼寧阜新也隨之興起。 其從業者多是一些當地農民。 囿於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的局限,他們起初只是將瑪瑙切割成板、片,製成圓片牌出售,這種價廉物美的簡單飾物很快行銷全國各大旅遊市場。
瑪瑙牌的加工材料主要採用遼寧阜新當地開采和後來大量進口的巴西瑪瑙原石。 改革開放後的近30年中,是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十家子鎮周邊地區瑪瑙切片加工的高峰期,其中1994年至1998年間,更是瑪瑙牌產銷的最盛時期,日上市交易的瑪瑙片少則數万片,多時達十幾萬片。 因使用了遼寧阜新和巴西進口的瑪瑙原石品種——黑紅花、黑白花、紅花,通過切割手段把隱藏在瑪瑙層間的圖案最大限度地呈現在人們眼前,機緣巧合再加上人類豐富的想像力,古代典籍中記載的花鳥、魚虫、人物、山水、風景的瑪瑙天然圖案世界又豁然出現在世人面前。
但十分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加工的審美觀念存在誤差,幾乎毀了這一珍稀收藏品種——那時的加工戶普遍認為瑪瑙牌染成紅色、綠色是最美的,也容易出售;有瑪瑙天然花紋的片子卻被他們叫作花料,因不好染色被當成殘次料。 因此他們便想辦法用劇毒化學顏料將花紋蓋住,稱其為“蓋色”。 這種對美理解上的誤區,導致瑪瑙天然圖案幾乎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有很多玩奇石的朋友說,瑪瑙天然圖案雖好,但它經過了人工切割打磨,有失天然性。 然而剖石探寶,古來有之。 春秋時,那塊價值連城的“和氏璧”就是古人剖開一塊璞玉而得到的。 《雲林石譜》書中記載的那塊有“龍”形圖案的瑪瑙奇石,不也是經過研磨後才被人們發現的嗎? 瑪瑙天然圖案妙趣天成,這種切割打磨如同開啟門窗一樣,使人們一睹石中的奧秘,它們同那些覓自江河山野的河卵奇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發現的過程、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瑪瑙天然圖案石花紋美麗、質地堅硬、色彩艷麗、多種天然顏色形成人們普遍認同的人物、風景、山水、花鳥、魚虫、水草等圖案,具有極高藝術美感,欣賞瑪瑙天然圖案最大的樂趣就是不斷地發現過程,是對心靈的洗禮、衝擊、震撼和共鳴過程,給欣賞者帶來無比的心靈愉悅和滿足。 同時,天然瑪瑙圖案石存世稀少,不可複制,具有長遠的投資與收藏價值。
來源/《收藏》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