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

宋代花鳥玉雕如同工筆小品

 大洋網-廣州日報 

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花鳥形玉佩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花鳥形玉佩
蔣衛東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花鳥畫成為國畫中的獨立門類,大約始自唐代。 花鳥題材入玉雕,也始見於唐代,經由五代的發揚光大,到宋代由於文人畫旨趣的注入,花鳥題材玉雕遂成為一時代的高峰,並深刻影響到金代、元代的花鳥題材玉雕。 宋代花鳥題材玉雕,延續唐、五代傳統,常見各式扁平片狀造型的佩飾、簪花、巾環、絛環等,以花卉、花鳥、魚虫等為表現對象。 花卉多見纏枝花與折枝花卉;花鳥多見銜花、銜繡球的鳳鳥、孔雀,對舞、追逐的雙鳥或停棲花叢中的綬帶鳥;魚虫則多見魚蓮、魚藻等。
花卉類中的纏枝花卉玉雕,多數枝蔓纖細,花朵碩大。 較流行的折枝花卉,是宋代的創新,常由一兩朵花、三四片葉及其枝蔓組成,造型雖多為片狀體,但花朵與葉片深挖下凹,花蕊與花瓣的表現方法也更趨向寫實,迥異於唐、五代圖案化的細斜格紋和長弧線紋,枝蔓則多層鏤雕,迭壓纏繞,營造出遠勝於唐、五代的立體感。
花鳥類的表現形式與技法,豐富多樣。 禽鳥或振翅飛翔,或斂羽棲息,或回首輕啄翅羽,大多形象逼真生動,姿態優美。 禽鳥的眼睛,多以小圓點和小圓圈形表現,炯炯有神。 翅膀發達,所佔比例較大,有的甚至超過身體,而身體的邊緣部位,見有表示絨毛的短細平行陰刻線。 翅膀多數伸展,除飾有豎直的陰線外,一般還用一二道橫線分出羽毛的層次,個別斂翅的禽鳥以組合的陰刻線詳細表現背部豐滿的羽毛。 北京丰台區金代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一件花鳥形玉佩,具有宋代花鳥題材玉雕的特徵:一隻綬帶鳥斂翅停息在花叢中間,折枝的五瓣形花朵、花苞和枝葉,以多層鏤雕技法雕琢,花朵怒放,葉蔓層疊,鳥兒安詳愜意,簡直就是一幅清新的工筆花鳥“玉畫”小品。
宋代的魚虫類玉雕,魚兒常與水藻、荷蓮相伴,強調其水生的環境。 其中一類身軀扭動宛如游動著或跳躍著的魚兒,是宋代的創新品種。 這類魚兒身軀狹長,形似草魚,多無鱗紋,制琢簡練,卻生動傳神。 魚兒的點睛手法也別具匠心,用小圓點一下便把魚的眼神點活了。
總之,宋代的花鳥類玉雕,雖然不及唐、五代的渾厚飽滿,但更注重寫生,更關注細節,更強調情景相融。 因而,自然的野趣與文人的雅趣,躍然眼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