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廣州日報
內蒙古巴林右旗白音漢窖藏出土的遼白玉獸黑龍江綏濱縣金代墓葬出土的墨玉藻魚
蔣衛東
198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系,曾任浙江省良渚博物院院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玉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華玉文化中心專家委員、浙江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
大宋王朝周邊,先後雄起了幾個非漢族的政權,其中,北方草原地帶由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和蒙古族建立的元,不僅驍勇善戰,讓大宋俯首稱臣,而且其異彩紛呈的玉文化,也絲毫不遜色於大宋。
遼統治的中心,位於內蒙古東部和遼寧西部,考古工作者迄今在此發現了60餘處出土玉器的遼代墓葬、塔基和窖藏遺址,出土遼代玉器約400件(組),2000餘件。 其中,內蒙古奈曼旗發現的陳國公主和駙馬合葬墓,是出土玉器最為豐富的契丹皇族墓葬。 而金代玉器的考古資料,主要發現於女真族龍興之地的黑龍江、吉林,以及遷都中都後的北京地區。
契丹與女真,都是馬背上成就功業的民族,其玉文化,除了受到中原與西域的影響外,也各有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以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遼代玉器為例,既有馬背民族必不可少的服飾裝束以及馬俱上的裝飾玉器,如鑲玉銀胸帶、鑲玉銀馬絡、鑲玉銀蹀躞帶等;也有游牧漁獵生活所必需的工具和裝備,如玉柄銀錐、玉柄銀刀、玉臂鞴等;又有體現草原風物的各類組合型玉佩飾,如肖生佩、雙魚佩、螺形佩、交頸鴛鴦佩、鴻雁佩等;還有反映佛教信仰的摩羯玉佩等,與唐宋漢族地區的玉器存在明顯不同。 此外,契丹族還喜好色彩亮麗的瑪瑙、琥珀、水晶製品,也是有別於唐宋玉器的現象。
金代玉器的草原情趣比之遼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草原民族獨有的春秋兩季漁獵(“春捺缽”、“秋捺缽”)為題材的“春水玉”與“秋山玉”,成為金代玉器的重要主題,它們雖然以水草禽鳥、山林群獸為表現題材,但與宋代文人氣息的花鳥題材玉雕,大相徑庭。
不過,金代與大宋間經濟文化的密切交往,體現在玉器上,也時有難分彼此的糾結,如烏古倫窩倫墓出土的玉龜遊佩,便與四川廣漢宋代窖藏出土的玉龜遊佩極其相似,而長溝峪墓出土的雙鶴佩、折枝花佩、纏枝竹節佩等玉器,題材內容充滿了文人畫的旨趣,以致許多學者認為它們是北宋玉器,或是被女真族擄掠去的漢族玉工所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