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水墨,無疑是近年的一大熱點,倏忽間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各層級市場上冒出頭。 近期,更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中出現變動,成為藝術市場的一個新焦點。 儘管,“當代水墨”這一術語在學術界還存在爭議,但“當代性”、“反傳統”的特徵已經賦予了它不同於傳統書畫的特殊魅力。
機構之變
9月初的香港蘇富比秋季拍賣北京站預展之際,香港蘇富比宣布委任唐凱琳出任新成立的當代水墨部主管,專責籌辦每年兩度在香港舉行的當代水墨季度拍賣會。 自此涉及當代水墨的新聞事件就有這位唐女士出面了,而不再是中國藝術部的某位專家。 這也表明,當代水墨市場在蘇富比的戰略中還是一塊不小的蛋糕。 實際上,去年蘇富比就曾多次舉辦當代水墨展覽,3月14日在紐約舉辦的“SHUIMO——中國當代水墨展”,據說在大多數中國藝術家飛抵紐約之前其參展作品就全部售空。 伴隨展覽而舉行的學術講座“水墨:為什麼我們現在應該關注”也吸引了大量觀眾的參與。 6月的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更推出了兩場當代中國水墨藝術收藏展及展售會,包括只展不售的“七十後:新水墨──怡情齋收藏展”以及“一墨相承──香港藝術家十二人展”。
實際上,佳士得雖然未曾專設當代水墨部,但去年3月紐約亞洲藝術週期間,佳士得私人洽購部同樣推出了一場私人洽購展覽“閱墨——中國當代水墨畫展”,這也是佳士得首次在紐約舉辦的私人洽購中國當代水墨展覽。 而今年,香港佳士得也宣布將於秋季拍賣舉辦當代水墨專場。
而2013年12月,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水墨藝術:古法今用”的展覽,更是一個國際市場熱點。 該展覽梳理中國水墨創作自上世紀80年代至今的變遷,展覽向觀眾呈現了中國抽像水墨、觀念水墨、新水墨的藝術實踐,展現了中國當代水墨本體發展狀態以及當代水墨創作同中國社會之間的關聯。 該展覽是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在國際化的重要博物館亮相,顯示了中國當代水墨獨特的藝術價值,也使更多人了解中國當代水墨、當代書畫發展狀況。
我們將目光轉向大陸藝術圈,同樣是2013年,中國美術館推出“水墨新維度——2013批評家提名展”,旨在為當代水墨提供學術指導,促進中國新水墨的發展。 而今年9月,中國現當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在北京798藝術區推出“中國當代青年水墨年鑑”系列展第一回展,這個展覽是中國當代青年水墨年鑑項目的一部分,此外還包括相關的叢書出版,旨在以當代性與國際性的視野關照青年水墨創作。
拍賣市場中,不僅北京保利有當代水墨部,中國嘉德也在書畫部設立專人專職當代水墨部分。儘管沒有單獨設立部門,但早在2005年,中國嘉德就增設了“中國當代書畫”項目,2008年更在今日美術館舉辦了“四門陣——今派傳承中國當代水墨主題展”,以田黎明、李津、劉慶和、武藝四位中國當代水墨畫創作中成就卓著的藝術家領銜,匯聚了20位青年水墨畫家的100多幅作品。此外,今年春拍北京匡時也推出了“匡時匯?VIP之夜——當代水墨藝術品鑑”活動,拍賣預展演變成一種新的藝術教育平台。
行情之變
隨著藏家收藏趣味的變化和當代書畫自身學術價值的凸顯,當代書畫逐漸成為畫廊、拍賣公司、學術界以及收藏界共同關注的焦點,因此,當代書畫的市場行情近年來一直穩步增長。
2013年我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前一年整體回調之後行情略有回升。 2013年我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中,中國書畫成交額297.12億元,同比有8.67%的增長,已呈現出回暖的趨勢。 其中當代書畫上拍106923件,成交56315件,成交量同比增長22%,成交率53%,成交額為70.76億元,同比增長27%。 當代書畫所佔書畫市場的份額每年都在增加,2010年,當代書畫成交額僅佔書畫市場的9%,2011年上升到13%,2012年佔20%,2013年佔書畫市場成交額的份額達到24%。 從近十年當代書畫拍賣成交額(2004-2013)來看,中國當代書畫的發展關鍵點出現在2009年,全年拍賣成交額突破十億,而第二年春季拍賣開始更實現單個拍賣季成交總額十億元以上的好成績。 書畫拍賣億元成交價迭現的2011年下半年,當代書畫以五十億元的成交總額達到當代書畫拍賣市場的單季成交額階段最高點。 當代書畫在書畫市場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也是對書畫市場穩定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的動力。
相比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畫,當代書畫整體平均價格仍然偏低,2013年當代書畫成交作品均價為12.56萬元,同比增長4.23%,但相比古代書畫30.83萬元的均價和近現代書畫24.08萬元的均價仍有差距,但從市場長期發展來看,當代書畫很有增長的潛力。 而當代書畫由於藝術家學術及市場成長度的差別,在拍賣市場中的成交價階梯跨度也較大,名家作品的市場價格並不比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遜色。
作為當代書畫的焦點“當代水墨”,從目前拍賣市場的反應來看,其市場份額同樣在擴大,而隨著當代水墨學術挖掘和藏家群體的拓展,當代水墨藝術家作品成交價也屢創新高。 在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當代水墨五大專場中,成交價超過五百萬的當代水墨作品就有十件。 成交價在二百萬以上的作品有28件之多。
中國嘉德在今年春季拍賣“大觀”夜場中首次引入當代水墨作品,其中潘公凱長逾六米的巨幅創作《月初墮》以1518萬創個人紀錄,李華弌《飛瀑青松》也以460萬創下個人成交最高價,均刷新了個人作品的拍賣成交紀錄。 徐累《念奴嬌》也以379.5萬元成交,僅次於北京保利2013年春季拍賣中以402.5萬元成交的《向達芬奇致敬—天花》。 2013年曾在北京保利秋季拍賣中以專場形式“他的史詩——楊佴旻專場”出現的楊佴旻,至今成交價超過百萬元的就有十一件之多,其中《太行的早晨》更達到1265萬元。 活躍於港台市場的劉國松也表現不俗,今年5月在香港佳士得上拍的1993年作《春之交響》估價260-400萬港元,最終成交價也達到784萬港元。
整體來看,由於“當代水墨”在學術定義上的爭議,目前出現在市場中的“當代水墨”藝術家劃分不夠明晰,尤其是二級市場拍賣領域,不同拍賣公司“當代水墨”專場中所涉及的藝術家也有所不同,而認可度較高、當代水墨特徵明顯的藝術家的市場接受度普遍較高。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學術挖掘和業界的共同推廣,當代水墨市場存在不小的發展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