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鑑藏

 和訊網 

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
張德寧
時過“大雪”,天氣日漸寒冽。 不由得想到自古至今,歷代多有雪景圖傳世:唐王維《雪溪圖》,五代荊浩《雪景山水圖》、巨然《雪圖》,宋李成《群峰霽雪圖》、范寬《雪景寒林圖》、郭熙《幽谷圖》等等。 文徵明曾題曰:“古之高人逸士多為雪景,蓋欲假此以寄歲寒明潔之意耳。”以中國畫特有的黑、白、灰水墨色營造的雪山寒林,映射出清澈空寂、出塵脫俗的氣息,似乎正契合古代畫家所神往的“天人合一”、“澄懷觀道”的禪意。 南宋畫家梁楷的《雪景山水圖》也在此列,卻又別具一格。
《雪景山水圖》縱111.3厘米,橫49.7厘米,絹本,水墨淺設色,現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這是一幅無論構圖還是筆墨都極具時代特點卻又極具個性魅力的經典之作。 北宋後期,一些畫家已開始嘗試另闢蹊徑,如李唐,將北宋風尚的密點皴和卷雲皴簡化為一筆橫掃、意蘊萬象的斧劈皴,迫使後來者將北宋崇尚“高遠”法的全景山水畫簡化為近景細緻、遠景隱約的“深遠”法的“一角”(馬遠)、“半邊”(夏圭)山水畫。 形成南宋山水畫的新風尚。 而梁楷則發揮極致,《雪景山水畫》的構圖極其簡括:圖下畫一水岸,右邊岸坡畫三株大樹,一直兩偃,枝椏枯槎,左邊雪色蒼茫的山谷中兩人騎馬而行;圖上是雪山,左邊前後兩座山崗,頂上枝杈密布,後面山巒向右上高聳,唯餘茫茫一片。 山只畫半邊,畫面上大片的空白,只有山崗頂上的樹叢與岸畔的大樹相呼應,構圖極其簡練,卻寒氣逼人。
但在筆墨上,此圖卻有異於梁楷首創的“減筆”畫法,人物、鞍馬、大樹,都畫得十分細緻、逼真、生動。 他從賈師古學畫,宋寧宗嘉泰時曾為畫院待詔,受過嚴格的寫生訓練,故能精確地刻畫馬的動態,人的神態以及大樹的姿態,能“減筆”,也擅“細筆”。 勾畫的線條凝練、剛勁,大樹與山頂的樹叢,遙相呼應,形態酷似范寬《溪山行旅圖》所繪。 山石的勾、皴,為雪所掩,十分簡約,僅在山崗的陰面及水岸的交界處略施形似斧劈的短線皴。 全圖的雪景渲染,極具特色,先以宋以來新興的“留白”法用淡墨在水、天、山的陰面層層積染,以烘托出白雪覆蓋,然後在山頂、樹叢和岸上敷白粉,在大樹枝幹上方加畫白粉,以顯示積雪。 如此的數法並用,在存世的古畫中很少見,增益其雪景的寒凝潔淨。 而在通幅的水墨和白粉營造出的冷漠空寂中,兩個騎馬行者身披的暖色大氅和棗色的馬,光彩奪目,給觀者帶來生命的暖意。 這也是此圖在用色上匠心獨運之處。 此圖的左下坡岸邊以極小的字署“梁楷”。
來源:新民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