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

翰墨飄香有筆筒:筆筒的鑑定與養護

新浪收藏 

沉香雕山水人物紋筆筒沉香雕山水人物紋筆筒明 週制 魚龍海獸紫檀筆筒明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清中期 黃花梨嵌百寶花蝶紋筆筒清中期黃花梨嵌百寶花蝶紋筆筒
文 嘉和
筆筒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喜愛的文房用品之一,它既可供使用,又可作觀賞,因而書房的陳設高雅便成為品評文采的標準之一,各種式樣精美的筆筒應運而生,許多供皇室御用的筆筒,成為中國歷代工藝品寶庫中的精品。
數枝門柳低衣桁,
一片山花落筆床。
這是唐代詩人岑參《山房春事》中的經典詩句。 筆床就是筆筒的前身,唐時的筆床是將毛筆橫臥其上,如人臥床。 一隻筆床上至多可放三四管筆。 雖然造型新巧,但使用起來不太方便。
筆筒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湖北江陵鳳凰山168號漢墓和山東臨沂金雀山周氏漢墓各出土一件竹筆筒。 金雀山漢墓的竹筆筒兩端穿透,筒身鏤有八孔,筒身中間及兩端有三道皮箍,筆筒塗黑漆,出土時,筆筒裡置有竹筆。 筒身鏤孔是為便於取筆。 由此可知,兩漢筆筒是一個鏤孔的細竹管,筆完全置於其中,與後世圓筒狀插筆的筆筒有很大不同。 三國時期的吳國文人陸璣,在《毛詩草木寫獸蟲魚疏之》《螟蛉有子》篇中寫道:“取桑蟲負之於木空中,或書簡筆筒中,七日而化”。 筆筒一詞,便有史可查的綿延了二千餘年。 宋無名氏《致虛雜俎》載:“羲之有巧石筆架,名'扈';獻之有斑竹筆筒,名'裘鐘'皆世無其匹”,當然竹木易腐,無論是兩漢,還是唐宋,筆筒存世者皆寥寥可望。
到了明代,圓口直壁、造型新巧、簡約實用的筆筒開始出現,經過能工巧匠的設計加工,材質多樣、雕鐫精緻的筆筒,成為文人雅士的芸窗新寵,至今盛而不衰並風靡天下。 明人朱彝尊曾作《筆筒銘》雲:“筆之在案,或側或頗,猶人之無儀,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閒彼放心,歸於無邪。”一語道出了筆筒容毫納筆的精神內核。 明屠隆《文具雅編》載:“湘竹為之,以紫檀烏木棱口鑲座為雅,餘不入品”。 又明文震亨《長物誌》雲:“筆筒,湘竹,栟櫚者佳”。 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筆筒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符號,藝術價值與實用價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們的喜愛。
在古代文人中,如果沒有講究的、有格調的文房用具,那麼作為一個文人,他的修養乃至做人的品質都是要遭到質疑的。 正是因為如此,我們今天才得以看到這些材質考究,製作嚴謹,韻味十足的形形色色的筆筒。 這些流傳於世的藝術品,不知經過了多少文人細心地擦拭與觸摸,也不知在書房案頭上,激發了多少才子的玄思冥想。 這些筆筒身上,至今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一般來講,文化含量越高的筆筒價值越高。 所以選擇筆筒收藏時,不管是什麼材質,都應該首先選擇名家的作品。 清代中晚期的文化氣息很濃,文人墨客、詩畫名家在筆筒上下工夫很足,所以筆筒上有名人題詩、作畫、題印的就比一般的筆筒價值要高。 除此之外,再看筆筒的材質、工藝水平、藝術水平以及它的品相。 目前有收藏價值的筆筒的材質大致分為五大類:瓷、木、竹、漆、玉和象牙。 在拍賣場上,出現數量較多的是瓷筆筒。
瓷筆筒。 中國自宋代起已出現陶瓷筆筒。 明代初期,文具愛好之風興盛,各種式樣精美的筆筒應運而生。 其中,五彩瓷、青花瓷筆筒最為流行。
到了清代,瓷筆筒製作工藝更為講究。 許多皇室御用的筆筒成為中國歷代工藝品寶庫中的精品。 康熙即位後,非常重視瓷器燒製,特別是文房用瓷。 在他執政期間,文房用瓷的燒製數量和工藝水平都到達了歷史最高峰。 據記載,當時在景德鎮御窯場內燒製了大量瓷質文房用具,其種類之豐富,製作之華美,造型之奇巧,釉色之秀雅,均可稱冠於世。
近年拍賣場上最貴的瓷筆筒是北京翰海2012年春拍中亮相的“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筆筒”,成交價達3450萬元。 清雍正時期,王朝初興,瓷製筆筒的生產也達到鼎盛時期,不僅品種繁多,有青花、五彩、鬥彩、釉里三彩、顏色釉等,而且裝飾圖案豐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裝飾紋樣有山水、人物、花卉、鳥獸或題寫詩詞歌賦等。 “清雍正·五彩山水人物筆筒”,圓口直壁,外底中心內凹。 外底、足牆、口沿及器內施木紋釉,外壁中部留白,通景繪墨彩山水,並點染五彩裝飾。 外底滿繪仿木紋理,無款。 胎體緻密,圖案在器物上環繞一周,展開則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畫卷,構圖有密有疏,水面的遼闊,林石的繁密,形成巧妙的對比。 筆觸上也極好的表現出多樣的技法,山石的皴筆層次清晰,樹木依種類不同或用點簇或用夾葉。 彩墨結合,以墨筆為骨幹,以青綠為主調,間雜些許鮮紅,由於釉料的緣故色彩比之繪畫又多了一分鮮亮明快。其構圖疏密得體,層次分明,景物錯落有致,頗得章法,筆觸運用自然靈活,渲染皴擦,格調清新,別具藝術魅力,整體畫風富有清代宮廷山水畫慣有的嚴謹富麗,文雅含蓄的特點,令人觀之悅目,賞玩不盡。
但瓷製筆筒真偽非常難於辨別,對收藏者的專業技術要求極高。 瓷筆筒的鑑賞收藏除了要看胎、釉的質量外,主要看瓷畫的水平和釉的髮色。 瓷畫水平不同,價格會有天壤之別。 目前市場仿品、贗品很多,且價格奇高,踏足其中需慎之又慎。
木筆筒。 主要材質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癭木、櫸木等。 最具價值的是紫檀木、黃花梨這些木材的筆筒。 鑑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外,還應熟悉雕工刀法。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錯誤觀念,認為但凡木質器,只要用料上乘,只要是硬木,則就是好東西,收藏價值也就高。 其實並不然,對於木筆筒還應從其工藝水平、年代早晚、產生的時代背景等諸方面綜合評估,用料的高檔與否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比較典型的一件木筆筒是“明·魚龍海獸紫檀筆筒”。 此筆筒器表滿浮雕魚龍海獸圖像,最引人矚目的主角是氣勢懾人的二龍。 值得注意的是,它們的形態、風格與表現方式與其它造型奇古的海獸有異——二龍一為海水龍,一為騰雲龍,它們本來就是明代龍紋兩種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二龍各自盤踞在橢圓形狀筆筒較寬的一面。 身形較大的龍,以矯健之姿從海中翻騰躍出海面,激起洶湧波濤,龍身呈現雙S形的盤旋姿態。 龍首豐頤而突出,長喙巨開,腦後鬃鬣(音讀:zonglie)分為兩股向外奮張,神態威猛有力,成功地表現巨龍扭身轉首,彷彿要破壁飛出的瞬間姿態,可說是整個浮雕最精彩之處。 另一面,身形較小的龍則是騰雲飛翔,身軀有部分出於畫外,其勢如從空中俯衝而下,迅即轉身急停。 它的龍爪向前探出,目光恰與另一龍遙相對望,兩者儼然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從面對筆筒較寬一面的正面視角觀賞之,可發現二龍的龍尾則又分別“藏”於筆筒較窄一面的波濤漩渦和卷雲中,使二龍行藏更顯得變幻莫測、迷離莫辨,猶如後世所形容的“神龍見首不見尾”。
竹筆筒。 目前最早的是南博藏明嘉靖、正德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朱松鄰領採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深峻,立意古雅。 現今古物市場多見仿製品,其水平只能望名家項背。 鑑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格,然後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後看款識。 竹製筆筒隨著時間與環境溫濕度變化,表皮會起物理變化——起皺不光整,希望藏家不要一味迷信名款。
漆筆筒。 北京故宮藏帶“宣德”寄託款的戧金彩漆雲龍筆筒為目前存世最早的漆筆筒,它的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創作還是仿作。 其中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後鑲添補痕跡,原作無損品相佳則價高。
象牙、玉質筆筒。 目前市場較為少見,其價值也很高。 玉質筆筒多見於清代。 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 牙、玉筆筒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與竹木雕鑑定法也有借鑒之處,或可按時代風格,表麵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鑑定。
中國人的文化習慣是“於細微處見精神”:越小的藝術品,在製作上越是精細。 筆筒作為古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符號,從來就不曾被忽略。 可以說,筆筒收藏,不僅僅是一件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種文化的收藏、歷史的收藏。
明清瓷製筆筒的特徵與鑑別
明清筆筒的收藏在整個筆筒收藏中佔有絕對的壟斷地位,而明清筆筒的大宗產品當推瓷器,由於其燒造相對簡單,產量高,傳世品多,故為廣大收藏者所喜愛。 瓷製筆筒始於明代嘉靖、萬曆年間,但傳世品中極難一見,在具體的收藏過程中對此時期的筆筒要慎之又慎,以免上當受騙。
一般而言,明天啟、崇禎時的瓷筆筒生產量較大,以青花為主,紋飾有植物、動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為直口,平底,腰微束。 如青花人物故事筆筒,直口,平底無釉。 筒壁繪有青花人物,直花呈色淡雅,繪工精細。 器口器足處有暗刻紋飾為崇禎瓷筆筒的典型特徵。
清順治瓷筆筒傳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種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 一般來講,前者瘦高,後者粗壯。 以青花為主。 青花花鳥紋筆筒,為順治時器物,體型較大,束腰侈口,筒壁有暗刻及青花紋飾。 康熙時瓷筆筒的生產達到鼎盛時期,品種極為豐富,有青花、五彩、鬥彩、釉里三彩及各種顏色釉。 紋飾內容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博古等。 器型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節形、方形等。 其典型特徵是胎釉結合緊密,胎質細膩。 無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器壁上亦見有乾支款。
雍正、乾隆時期是清代瓷筆筒生產的第二階段,傳世品較清初要少,但製作精巧,特別是出現了一些新穎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雙聯形等。 裝飾味道較清初濃郁。 如粉彩雙聯方勝型山水筆筒,為乾隆時筆筒的典型。 這一時期瓷筆筒的品種有青花、青花釉里紅、粉彩、各種顏色釉地粉彩及單色釉。 雍正瓷筆筒的特徵是清新典雅,乾隆則富貴華麗,官窯器物多有紀年款,民窯則為乾支款或堂名款。
嘉慶、道光時是清代瓷筆筒生產的第三階段,仍以粉彩為主要品種,器型以細高為主。 紋飾以人物等居多,較為側重觀賞性。 此時的另一特點是雕瓷筆筒開始出現,多模仿竹雕器物,以黃釉雕瓷筆筒最為出色。 如黃釉雕瓷筆筒,以剔地手法刻出松、石,口沿及底繪成竹節斷面痕跡。 官窯多有紀年款識,民窯有堂名款或刻工名號。 雕瓷的著名工匠有陳國治、王炳榮、湯源和等人。 晚清瓷筆筒仍較盛行,但質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徵是胎釉結合不緊密,釉面泛灰,青花浮於器表。 多有六字青花款和六字紅彩圖章款。 素胎剔地筆筒,為光緒時難得一見的精品。
筆筒的養護
筆筒的養護最好不要用水洗。 老筆筒表面的包漿和白皮物質,對筆筒有很好的保護作用。 民間傳世的竹木雕筆筒,其附著物已生根,要清洗掉必須加適量的肥皂水,但這樣很傷老包漿。 當然,經清洗後上核桃油的筆筒,不易生蟲,是否需要水洗,應視具體雕件而定。
筆筒要用帶殼的生核桃軋成的專用保護油,而不要用炒過的核桃仁軋油。 帶殼核桃軋出的油沉積物少,且含有一定水分,不燥,故不傷筆筒。 熟核桃仁軋的油燥氣大,抹上晾乾後,筆筒易開裂。 因老筆筒的大多數主人歷代均有保養,所以,上油時只需用食指輕沾一點,以指尖膚面有油為度,將油抹在另一掌心,兩手搓勻後,雙手持筆筒把玩,即可達到養護目的。 油不可多,多了易回潮。
切忌用各種刀具修刮筆筒上的附著物,這對雕件的原貌和品相都有影響。 不要塗抹任何油漆和化學色料,專業書上雖有上漆一說,其利弊應該斟酌。 老雕件本身有沉積多年的保養油和把玩的汗沁,上漆後很難幹,雖能確保雕件不開裂,但這樣做也就不會形成竹木自然色變產生的美感。
有條件的收藏者,可將藏品放在玻璃罩內密封保存,採用此種方法保管,能確保恆溫。 也可製作專用的木質格子櫃保管。 專用保管櫃氣溫在20℃至35℃,相對濕度在35%至40%時,下部放瓷器或其他物品,離地1米放竹木雕件。 如溫濕度過燥過高,可在室內放盆水,或放幾本書於櫃內。 如收藏者住樓上,夏季過於乾燥時,可放半杯水在格子上,但雕件與水杯要保持一定距離,要經常檢查,不用時要及時取出。 也可採用放舊報紙的方法,但報紙的回潮力較強,不宜多。 要經常把玩和檢查,發現長毛,及時用鬃刷清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