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鈞紅釉蘋果罐賞析


鈞紅釉蘋果罐鈞紅釉蘋果罐
宋代的鈞窯利用銅的氧化物為著色劑,在還原氣氛中燒成的銅紅釉,成為鈞紅。 因它最初為河南禹州鈞窯所燒製,故稱“鈞紅”。 鈞紅釉瓷器屬我國最早出現的一個銅紅釉品種,它的誕生結束了當時青瓷獨占鰲頭的局面,這在我國的陶瓷發展史上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
鈞紅是最早的紅釉,當時的釉料配置不夠精細、準確,除了銅以外,還混雜著其他金屬氧化物。 因此鈞紅釉具有紅裡泛紫的色調,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紅色,所以又稱為“玫瑰紫”和“海棠紅”。 自元代後,禹縣鈞窯日漸衰落,至明初已不能燒鈞紅釉瓷器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禹州燒製鈞紅釉的技藝被其它產瓷區繼承了下來。 景德鎮自宋末起就已開始燒製鈞紅釉瓷器。 鈞紅製品中,還常出現紅、蘭、紫三色互相交錯、如火如霞的絢麗畫面。 鈞紅釉的創制,為陶瓷的裝飾工藝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明代的寶石紅、霽紅,清代的郎窯紅、桃花片及一些窯變釉的出現,都與鈞紅有關。
鈞紅釉是以銅為著色劑的釉色,釉層肥厚,紅而且濃,滋潤均勻,華而不俗,釉層中有細小的龜裂紋理。 此釉在高溫焙燒的過程中雖會向下淌流,但色釉一般不脫口,而且多生窯變,特別是清中期時窯變色澤豐富,流淌自然,成行成絲,滿窯變或局部窯變,深受世人所愛。 清代的鈞紅釉燒製比較複雜,白胎燒製時在器表罩一層醬黃色的護胎釉和銅紅釉。
此鈞紅釉蘋果罐胎骨很白淨,修胎很規整,釉面很光潔,其內口的護胎醬釉色澤較深,而底部護胎釉釉色不很厚,略呈現黃色,器底旋胎紋和跳刀痕清晰可見,紅釉表面光潤,釉層很肥厚。 且底足不平整,這是由於這種釉在燒製中流動性強,燒製時器物多被盛裝的匣缽連到了一起,不把匣缽打掉,器物拿不下來,故老的鈞紅釉器物在出窯時都是從底部慢慢的將匣缽上砍下來的。 外表光滑,開片均勻,遠觀近觀都有讓人陶醉的感覺,值得珍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