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藝術網
南宋夏珪《松岩靜課圖》團扇,絹本設色,25.7×26.3cm
書畫扇,長期以來屬於傳統書畫收藏的配角,但隨著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逐漸有藏家把目光轉向這一升值潛力巨大的門類。
近年來,諸多拍賣公司紛紛推出扇畫專場,一些名家精品屢屢拍出高價。 如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南宋畫家夏珪的《松岩靜課圖》、馬麟的《茉莉舒芳圖》、葉肖岩的《苔磯獨釣圖》,三幅扇面均以336萬元成交;劉貫道的《人物故事圖冊》(元代人物團扇畫六開)更以2420萬元創下當場最高拍賣記錄,藏家追捧古代名家精品扇面的熱度非同一般。
晉代《古今注》記載,扇發端於殷代,以鳥羽製成,作帝王威儀的象徵。 三國孔明之羽扇,非為自用,而作儀令之物。 漢代之後,隨著竹扇和紈扇的問世,遂用之祛熱納涼。 及至宋時,出現了今日常見的折扇,因其使用方便,又可附庸風雅而廣為流傳,風行至今。 如蘇州檀香扇、杭州綾絹扇、新會火畫扇、自貢竹絲扇,江蘇麥稈扇,無不聲名遐邇。
扇子,自古就以其“飄逸造清涼,執扇祛暑氣”的實用性打動人心,更以其與生俱來的文人氣質,引得歷代文人墨客競相在其上吟詩作畫,抒發情懷。 折扇繪畫題詩始於明代永樂年間,書畫扇使得扇子昇華為一種藝術形式,為後人留下豐富多彩的墨寶和藝術珍品。 扇面書畫向以美態養心,扇面製作向以精妙動心,因而為歷代收藏家所珍愛。
明代大書家祝枝山喻書扇為美女舞於瓦礫,乃盆景之象;吳子深、張大千等人的行書扇,字如龍騰,匠心獨運,世人刮目以數十萬元之高價爭相收藏;任伯年和趙之謙聯袂的扇面,猶如墨筆與金石同在,好似有高格名士相談,收藏價值不菲。
觀唐寅《秋風紈扇圖》,女子紈扇猶似天生一對,形娟秀,而神柔婉。 “輕羅小扇撲流螢”“團扇團扇,美人並來遮面”等詩句,更將紈扇女人或美或雅的姿態描繪得淋漓盡致。
在北京博物館,珍藏著一把縱長59.5厘米、橫寬152厘米的明代大折扇,一面畫著柳蔭賞花,任閒情若夢;一面畫著松下讀書,由儒風拂面。 此扇是中國最大折扇,扇畫為明宣德帝朱瞻基所繪,可謂傳世珍寶。
自古而今,扇子的實用性日漸式微,藝術性卻日見突出,並由此成為一個獨立的收藏門類。 賞玩古扇,清風雅意自會令人心動,為眾多藏家所青睞。 而寬不及寸、長不盈尺的扇骨,也以其精美的材質和獨特的藝術魅力,贏得藏家特殊的偏愛。
扇骨的材質有多種,以竹為類,多用玉竹、白竹、淚竹、湘妃竹、佛肚竹、桃絲竹、芝麻竹等名貴品種;以木為類,多用松木、檜木等,紫檀、檀香、紅木、烏木、黃楊、楠木、雞翅木等則用作上好的扇骨。 另有牛角、玳瑁、象牙、獸骨、貝玉等稀有材質,以及金、銀、銅所製作的扇骨。
扇骨製作,講究陽雕、微刻、鑲嵌、髹漆、燙花、手繪等手法,其中扇骨雕刻最為普遍和常見,尤以竹刻為多見。 竹刻分陰刻和陽刻,陰刻又分深刻和淺刻。 明清時期盛行淺刻,民國時期則多喜深刻。 扇骨作為單獨的收藏品類,其雕刻工藝極為藏家所看重,這也是古扇賞析和估價的重要因素。
扇骨是以檔來劃分,所謂檔即扇骨的數目。 扇子兩端的兩片骨為大骨,大骨間的若干小片骨則為小骨,大小骨數目之和即為一把扇的檔數。
扇骨聚頭處的柄部形狀俗稱“頭型”,在折扇初興之時,頭型僅有方頭和圓頭,另有從日本傳入的“和尚頭”。 時移世易,隨著扇型的發展和製扇材質的增多,方寸之地的扇柄始而多變,扇的頭型越來越多,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複雜,頭型式樣竟多達120餘種。
扇子藏家章先生介紹,扇子收藏特別看重藏品的真、精、新。
真,是考證扇子的時代和作者,確認其是否後彷? 更要分清扇骨的年代和扇面的年代。 扇子鑑定著重從藝術和工藝兩方面分析。 如書畫扇,可舊骨配新書畫,也可新骨配舊書畫。 看扇骨,可從材質的新舊上分析其使用的年代特徵;看工藝,可從造型和手法上分析其製作的年代特徵;然後依據扇面繪畫、書法、題款等,綜合分析以確認扇的新舊和真偽。
著名書畫鑑定家張珩論說:“書畫鑑定的主要依據是書畫的時代風格和書畫家的個人風格,輔助依據是印章,紙絹、題跋、收藏印、著錄、裝潢等。”其實,書畫扇的鑑定亦如此。 看一件扇藏品,應該詳盡了解其來源出處,年代越久的扇子越要看謹慎。 新扇做舊,以假代真,歷代都有,在高新技術日益發展的當下,仿品更是層出不窮。 收藏扇子,不能只看重款識。
精,是藏扇在藝術性和工藝上所體現出的極致精美,應該是每個工藝師和藝術家的精品傑作。但真者未必就精,在名家的成長過程中,精品必然稀少,覓為藏品更難。
新,是指藏扇要品相好、外觀全、質地堅,特別是書畫扇,字與畫尤其要精到完好,品相觀之,彈眼落睛。
工藝精湛的扇子和傳統書法繪畫完美結合,相得益彰,妙趣橫生。
扇子收藏,可謂尺縑片楮,小中見大。 不乏書韻之妙,不乏畫魂之美,於書畫流韻中澄心靜思歸一隅。
來源:山西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