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楊翔飛向記者展示1945年8月14日《大湖公告報》號外整版內容就兩個單詞“戰爭結束”。《星條旗報》號外以四個加粗加大英語單詞“JAPSSAYTHEYACCEPT(日本說他們投降)”縱向排列的方式,報導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記者寧田甜實習生張慶娟文記者平偉實習生張薇攝影
核心提示|70年前的8月15日,悍然踐踏中國領土的日本侵略者宣布無條件投降。
河南籍享譽全國的抗戰史料收藏家楊翔飛,歷時20多年收藏到了數百份當年日本投降前後,世界各國和國內報導這一好消息的報紙雜誌號外。 昨日,楊翔飛獨家聯合本報展示了他收藏的這批珍貴的日本投降相關史料,以示紀念。
泛黃老報紙的訴說
一張張“上了年紀”的報紙,記錄著日本當年投降的歷史
昨日上午,鄭州市豐產路上一個老舊家屬院,是楊翔飛的家。 不過,這個家基本不住人,絕大部分空間用來存放抗戰史料。
這個家裝飾得有點古樸典雅,進門客廳架子上擺放著各種收藏品。 臥室有一個大書架,上面擺滿了各種古舊的線裝書和各色報紙雜誌,內容大多是關於抗戰的。
在靠近陽台的書桌上,楊翔飛向記者展示了幾十份珍貴的國內外報紙,這些報紙大多是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一日(1945年8月14日),世界各大報紙和雜誌出的號外(EX-TRA)。這些報紙很多都已泛黃,每一份報紙都由一個塑料袋裝著,十分平整。 每份國外的報紙,袋子裡都附有一份關於這份報紙形式及內容的中文介紹。
在這些報紙中,記者看到,美國的報紙佔了相當大的分量,其中不但有《每日新聞報》這樣的大報,也有《邁阿密每日新聞報》、《費城記錄報》、《戴頓先鋒報》等地方性報紙,更有《星條旗報》、《大湖公告報》等當時的軍方報紙。 國內的報紙有《聯合畫報》、《正義報》、《廣西日報》等。
在楊翔飛收藏的有關日本投降的國內外報紙雜誌裡,紐約《每日新聞報》置頂大字號英文標題“日本投降,正在路上”,主要內容則是日本官方廣播發布消息,天皇接受盟軍條款,無條件投降。 無獨有偶,《邁阿密每日新聞報》號外版,頭版標題用紅色加粗大字號英文“THEWAR'SOVER(戰爭結束)”作標題,用整版講述盟軍接受日本投降,天皇將服從盟軍。
《大湖公告報》更是別出心裁,該報直接刊發了一份單頁號外,整版內容就兩個加粗加大的黑色單詞“WARENDS(戰爭結束)”,非常醒目。 《星條旗報》也是單頁號外,以四個加粗加大英語單詞“JAPSSAYTHEYACCEPT(日本說他們投降)”縱向排列的方式,報導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這些國外的報紙,除了美國的,還有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報紙。
國外的這些報紙,當天頭版封面大多以“日本投降”、“戰爭結束”、“和平降臨”、“和平最終來臨”這樣的字眼為標題,加粗加大字體,很是醒目,再配以大幅照片,吸引眼球,而新聞內容所佔篇幅則相對較少。 而楊翔飛展示的一些國內報紙裡,大多以頭版頭條的形式、配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今簽降書”的大黑、大紅加粗標題進行報導,內容略顯傳統和翔實。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頒布停戰詔書,接受《波茨坦公告》。 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世界各國。
楊翔飛說,在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全世界各大報紙、雜誌紛紛搶出號外,報導這一重大新聞,而這些號外則成了客觀記錄日本當年投降的歷史性瞬間。
為了方便以後展覽,楊翔飛專門找人為每份外國報紙的概要做了翻譯,用中文解讀。
楊翔飛的收藏之路
歷時25年,他怎樣收藏到珍貴的報紙號外?
有些是海外朋友寄給他,不惜花大價錢買
從23歲至48歲,楊翔飛的抗戰收藏之路,歷時25年。
已近半百的他,收藏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 他說,現在還有一些托朋友從海內外買的抗日戰爭資料正在郵寄的路上。
收藏日本投降前後國外報導此事的這些報章雜誌,楊翔飛說,是最有難度的。 有的是靠海外朋友寄給他,有的是靠和收藏愛好者交流換來的。 尤其從國外寄來的外文報紙,有些他不惜花大價錢買下。
截至目前,僅日本投降前後國內外的報紙雜誌中,他收藏的報紙就有300多份,其中國外報紙100多份,國內報紙200多份。
在他的家裡,有關日本投降的那段歷史,除了有第一手報紙資料外,還有一些畫報、手稿、雜誌等,如《勝利畫報》、《日本投降日》、《中國勝利日本投降》 、《日本帝國的毀滅》、《日本投降秘聞》等等。
拿起一本厚厚的也已泛黃的《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楊翔飛說,這本史料就很少見,是他花重金得來的。
記者看到,他收藏的這些有關日本投降的史料,有的是小冊子,有的是大開本,有的是印刷體,有的是手抄本,形式多樣,年代久遠。
是什麼,讓他愛上收藏?
家鄉城牆上的彈洞,激發他蒐集抗戰資料
楊翔飛之所以收藏這麼多當年日本投降方面的資料,和小時候的一種情結有關。
他老家是三門峽盧氏縣一個小山村。 小時候,別說外面的世界長啥樣了,就連老家盧氏縣城,都幾乎沒去過。
年少時,他有機會去了趟盧氏縣城,感覺很新鮮。 當時,縣城城牆上有很多炮眼。 據老一輩人說,那是當年日本鬼子侵略家鄉時留下的印記。
聽著老一輩人的講述,他犯嘀咕。 “日本人打到中國?還打到盧氏?日本在哪?”楊翔飛很好奇,於是便想著一定要了解這方面的歷史。
23歲那年,他開始蒐集、查閱資料,尋找家鄉老一輩人抗戰的足跡。
但後來他發現,有關家鄉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歷史資料並不是很多。 但這一努力也有收穫,他了解到,當年這些炮眼是日本人想攻打潼關佔領西安時留下的。 而那次,在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下,日本沒能攻破防線。
在蒐集和了解家鄉抗日戰爭史料的過程中,他還接觸了一些抗戰老兵,了解了一些抗戰故事。而這些積澱,又激發他走出盧氏、走向全國,更加詳盡地去了解抗日戰爭全貌。
不能忘卻的歷史,如何紀念?
抗日史料不能“沉睡”,希望辦公益展覽
楊翔飛說,目前他手中這些日本投降前後的國內外報紙雜誌,國內很多收藏家乃至很多紀念館都沒有,全都是第一手的歷史資料,彌足珍貴。 國內曾有20多家抗戰紀念館的負責人前來參觀,並給予肯定。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為紀念這一歷史瞬間,作為享譽全國的河南籍抗戰史料收藏家,楊翔飛主動發起了“抗戰史料全國巡展公益活動”。 他計劃今年,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他所收藏的珍貴抗戰史料。 目前,他已在省博物院、新鄉中原博物院等地成功舉辦了公益展覽。
但目前,他最大的煩惱是,因人力財力有限,他收藏的包括抗日戰爭在內的10多萬件抗戰史料、實物等珍貴物件,沒有專門的地方得以存放。 很多只能存放在自家屋內、倉庫和地下室,面臨蟲蛀、受潮發霉等損毀的情況。 而這其中,就包括他20多年來蒐集而來的2萬餘件日軍侵華資料,如畫報、畫冊、圖片、作戰軍用地圖等,而其中不少是當時日本通訊社之一的朝日新聞社專門派出的400人隨軍記者團在各大前線,用筆和相機記錄下的當時日軍侵華的史實和罪證。
目前,他最大的心願是,希望社會上的愛心企業或博物院、檔案館等,能為他的這些珍貴收藏提供一些地方,得以專門存放和保管。 同時,他也希望能聯合更多的社會人士和政府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免費舉辦更多的愛國主義教育公益展覽。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