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
唐黃堡窯黑釉剔刻花填白花卉紋壺
樓鋼說古陶瓷之十一
本欄目摘選自著名古陶瓷鑑賞家樓鋼的著作《中國古陶瓷鑑賞手冊》,為讀者提供了一種閱讀古陶瓷的方式。
小唇口、直頸、修長腹、平底;肩上有鋬與口相連,另面出短直流,流下採用剔刻花填白形式飾花卉紋;通體施黑釉,釉層近底,釉色略帶醬色,為唐晚期物。
鑲嵌瓷和青釉白彩瓷是晚唐時期陝西黃堡窯特有的產品,其中鑲嵌瓷就是人們通常稱呼的黑釉剔刻花填白彩瓷。 其加工方法是,先在生坯上加施黑釉,晾乾後劃出紋飾輪廓,將輪廓中的釉和部分坯胎剔刻掉形成凹槽,然後將白色的粉狀材料填入剔刻後的凹槽處,再入窯燒製。 這種裝飾手段使得瓷器表面具有立體感,黑白對比分明,裝飾效果很好。
中國工藝品製作中的鑲嵌技術由來已早,它的發展是從“線”到“點”再到“面”。 戰國青銅器加工製作上就有錯金銀的方法,這種方法鑲嵌的是“線”,唐代金銀器中就有“點”的鑲嵌方法了,如鑲嵌寶石、鑲嵌玉等等,而黃堡窯陶瓷工匠就借鑒了這種金銀器的加工方法,發明了陶瓷剔刻填白的裝飾技巧。 到宋代,磁州窯工匠更進一步將這種技術發展,將輪廓線內所有的胎釉剔去,再用白色化妝土充填後入窯燒製,這就發展到“面”了。 明代以後的“景泰藍”則更進一步發展了這種技術,將“線”和“面”結合起來,以鑲嵌的“線”框輪廓,以填彩的“面”突出圖案和色彩,裝飾效果更加絢麗多姿。 所以,一切工藝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均是累積的結果。
黃堡窯的這種剔刻花填白的裝飾方法對高麗瓷器製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宋代高麗青瓷發展出鑲嵌填白青瓷,其源頭就與唐黃堡窯剔刻花填白瓷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