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候因為父母、師長、朋友、親人所講的一句話,因而改變了我們的一生。
孔子的弟子顏琛,人雖聰明,但不立志,後來因為孔子的一句話:“你不願意苦學,我也從來沒有指望你成為大材。”顏琛經此刺激,閉門謝客,發心苦讀,終於在三千弟子中獲得成功。
唐朝時,丹霞禪師本來是一名士子,在進京赴考途中,遇見一位出家人對他說:“選官不如選佛。”他當下改變主意,到寺院出家參禪,而成為一代悟道的高僧。
為了一句話,有的人積極向上,發奮圖強;有的人則消沉頹唐,自暴自棄。 所以一句話可以使人成功,也可以使人失敗。
有一家的父母,對來訪的客人介紹自己的兒女說:“這個孩子沒有出息,沒有大用。”那知道小兒女聽了之後,心想:“好,媽媽既然說我沒有出息,說我沒有大用,我是一個壞孩子,我就壞給你看。”
又有一個學校的老師,指著一個學生說:“你這麼懶惰,一點都不像讀書人,倒像個小流氓。”學生聽了以後,“好,老師你認為我是一個小流氓,我就做個流氓給你看。”從此他就過著胡混時光的日子。
同樣的一句話,有人認為這是教育,這是鼓勵,有人則認為傷害了尊嚴,從此一不作二不休。 例如:有人跟我們講:你怎麼不說好話? 有人聽了就勉勵自己要說好話,有人聽了就想:我就說壞話給你聽。
老師對學生說:“你們真笨!”有的學生就發心學習靈巧,不願意做個笨拙的人,但也有的人聽了:“我就是笨,我就做個笨人給你看。 ”
同樣一句話,有不同的解讀,就有不同的結果。 因此,父母師長對學生子弟說話,要多麼留心,多麼的注意後果。 禪門有很多的學生,就是因為一句話而開悟,儒家也有對弟子的一句話鼓勵,而成就了學生的一生。
創辦生命線的曹仲植先生,太太勉強他要皈依佛教,要他禮拜,他非常反感,幾乎要成為叛徒。 但一位法師在旁邊說:“行佛就好,不一定要拜佛。”他聽了非常開心,認為行佛我做得到,所以後來便成為佛教的一位大護法。
一位劉教授,有人勸他參與“九二一”的賑災,他慳吝不肯捐錢倒也罷了,還放大聲音說:“我什麼人都不救濟”。 一位法師說:“難道要受災的人來救濟你嗎”? 一句話之下,當頭棒喝,如夢初醒,後來一改而為一個樂善好舍的知識份子。
人要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對別人的影響之大,往往超乎想像,所以出言吐語,都應該要再三的思之慎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