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
東漢“青羊”銘對置式神獸鏡工作人員展示透光鏡本組圖片由記者鄒飛實習生蔣興宇攝西漢“長樂未央”銘博局紋鏡
銅鏡起源於先秦時期,直到明清時期玻璃鏡傳入後才被取代。 在約4000年曆史長河中,銅鏡見證了中國社會的變遷。 昨日,三峽博物館舉辦館藏銅鏡展,展出該館收藏的170餘面銅鏡,最早的是戰國時期的。 據介紹,這些銅鏡只是三峽博物館館藏的一部分,實際上館藏總數超過700件。 此次銅鏡展將持續到10月8日,市民可免費參觀。
西漢星星圍著太陽
反映:古人眼中的天文星象
星雲紋鏡多出現在西漢時期,上世紀50年代出土於四川簡陽的銅鏡背面有這樣一幅畫:中間一個太陽,周圍一圈星星,反映出古人眼中的天文星象。 此外,漢代銅鏡上有不少反映相思之情的銘文,如“見日之光,長毋相忘”,羽化登仙、長生不老之類的銘文也很常見,體現了當時社會“視死如生”思想。
隋唐葡萄紋多起來
反映:當時社會大量種葡萄
隋唐銅鏡出現了菱花狀和向日葵狀,紋飾豐富,植物、動物多起來,或多或少與當時經濟發達、思維開放有關。 紋飾中出現最多的是瑞獸葡萄紋,表明當時社會大量種植葡萄。
宋代銘文強調真品
反映:鑄鏡業發達冒牌貨多
宋代銅鏡紋飾很多以故事為主,如許由巢父鏡、達摩渡海鏡等,紋飾更加世俗化,與當時銅鏡普及、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有關。
此外,銅在古代是一種重要資源,最初銅鏡都是由官營手工作坊製作,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私人鑄鏡逐漸多了起來。 浙江湖州是宋至明清時期的鑄鏡中心,鏡背面有鑄家地點、名號,有的還有價格,如宋代湖州鏡中就有湖州石念二叔、湖州石家八叔、湖城薛惠公等多家字號。
繁榮的鑄鏡業導致激烈競爭,冒牌貨應運而生,所以有的湖州鏡銘文還會特別註明,自己才是真品。
鏈接
現場體驗透光鏡
鏡背紋飾可投影上牆
市民還可現場體驗透光鏡的奧妙。 透光鏡是指鏡面對著陽光時,可將鏡背紋飾映射到白色物體上的銅鏡,歐洲和日本學者稱之為魔鏡。
古鏡鑄造後需研磨才能使用,當鏡面研磨到一定程度時,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鏡面與鏡背的曲率差異,從而產生透光效果。 上海、河南等地均發現多面古代透光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