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4日 星期六

從篴在月明樓硯說起

 揚子晚報

硯
文/方翔
“筆硯精良,人生一樂。”書寫之餘,鑑賞和收藏名硯,成為文人的一大樂事,在近世藏硯名家中,三個人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天津徐世昌,常熟沈汝瑾,無錫許修直。 其中沈汝瑾藏硯為近年來收藏界所關注。
沈汝瑾,字公週,號石友。 沈石友在近世硯林是無人不知的收藏大家,所藏無論材質、形制都以品味格調為第一。 他每得一硯總是把玩再三,細心琢摸。 其子沈若懷民國時期為他拓印編輯的《沈氏硯林》,更是成為了收藏硯台領域的“石渠寶笈”。 近年來,隨著海外文物回流,許多​​《沈氏硯林》舊藏珍品紛紛出現在市場上,在今年東京2015春拍中,就有一方“篴在月明樓硯”。
“篴在月明樓硯”呈長方形,四周起邊框,硯池緩淺,石質堅密,細膩溫潤。 整硯不施雕刻,硯面光素無紋,硯色沉黑幽亮,此硯更依硯形配木質硯盒,更顯古樸凝重。 硯底銘:“煙雲筆下收,近水見高樓。人說詩書畫,山林第一流。公週詞兄屬題。松禪翁同龢。”
側款落“篴在月明樓”。 另一側側款落:“墨跡世爭收,公遊白玉樓。人心筆難挽,日逐海鹵流。石友和均。”由此可知,此硯乃沈石友舊藏。
1882 年,沈石友與吳昌碩相識,兩人雖年紀、經濟狀況相去甚遠,但志趣相投,相交甚篤。 吳昌碩常替沈石友收集古磚篆刻銘文, 而沈石友則常以家中收藏供吳昌碩增聞廣見,並資助吳昌碩學藝。 吳昌碩去世後,其弟子趙雲壑搜羅其遺墨,曾得吳昌碩與沈石友書札數十通,裝成二冊。 其中就有內容說吳昌碩請沈石友代作題畫詩:他畫了什麼花卉,有何配搭,佈局又如何,都寫述清楚,以便沈石友下筆。 應該說,吳昌碩本人擅長作詩,自己會作詩仍讓朋友代筆,主要原因只能是他晚年畫名大,求畫者眾,難以應付,為了一門心思畫畫,就將題畫詩之事請沈石友代勞了。
吳昌碩對沈石友也是情真意切、有求必應的。 從1905年到1917年沈石友去世的12年裡,吳昌碩為沈石友收藏的幾百方藏硯題銘。 這些硯銘,寓意深刻,書文雙絕,大大提升了沈石友藏硯的藝術價值。
對於收藏者來說,有時候僅僅看到名頭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許多表面的背後,需要我們深入地通過藝術史進行研究。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從工藝品到藝術品的過程,有時候需要的是藝術上的創造,只有這樣的藝術品才更有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