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細品沉香與爾同香(圖)

 新浪收藏

青釉素貼人面香熏 北宋青釉素貼人面香熏北宋
本報駐山東記者 常會學 孟 娟
香,既悠然於書齋琴房,又飄渺於廟宇神壇;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於席間怡情助興;既能空里安神開竅,又可實處化病療疾;既是一種精英文化,又是一種大眾文化。 香,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複興,香文化也悄然而盛,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2013年12月28日至今年6月30日,由山東博物館與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吸引了國內外約50萬人次前來觀展。 而在剛剛閉幕的第五屆山東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上,記者留意到,出售沉香的展位不在少數。
從古至今,為什麼沉香受到如此多人的喜愛? 日前,記者就沉香文化的內涵、沉香文化與現代生活、沉香文化的推廣與普及等問題,採訪了山東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郭思克、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常務館長黃毅、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理事黃娜。
記者:據相關文字記載,從漢代開始,沉香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或履行著敬天禮佛的使命,或成為人們藉以修身養性的媒介。 幾千年來,沉香文化之所以能綿延不斷​​、生生不息的原因是什麼?
黃毅:在漢代以前,我國就有用香的習俗。 只不過那時使用的不是沉香,而是草木香。 比如,澤蘭、艾蒿、佩蘭、鬱金等。 到漢代時,沉香、蘇合香等樹脂類的香料開始進入中國。 由於沉香氣味典雅,且具有靜心安神、養生治病等功效,所以在歷史上一直是上層社會所使用的奢侈品。
另外,人們在使用沉香時,經歷了一個由外向內的發展過程。 一開始,人們在生活中使用沉香來熏衣服和房子,把它做成藥丸、食品等,給我們帶來嗅覺、味覺等感官的享受。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追尋思想和精神層面的昇華,把茶、香、花等事物從單純的物質層面上升到個人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媒介,通過其淨化自己的心靈,陶冶自己的情操。 而沉香在這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越性。 它美好的氣味能安撫人們躁動的心靈,使人們能更反觀自己的內心,釋放​​心靈的壓力。 這也是為什麼從唐代開始,特別是兩宋時期,文人階層如此推崇沉香原因。
當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每天都在不停地往前趕,久而久之,相信很多朋友都會感覺身心疲憊。 能不能“偷得浮生半日閒”,抽一點時間,喝喝茶,插插花,聽聽琴,品品香,看看書,讓自己的生活節奏慢下來? 既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也讓人從內心得到感悟與自省。
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這點。 只不過前幾年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人們是去打高爾夫、騎馬;而這幾年更多的人發現,更適合我們的是中華民族祖祖輩輩流傳至今的傳統文化。
黃娜:在現代人看來,用香是一種時尚,一種奢侈。 在古代,香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 當時,家家戶戶都用香,不管是皇室貴族還是市民百姓,香在他們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後,他們可能要燃一炷香,靜心醒神,這跟我們如今喝杯茶、點根煙一樣,是一種生活習慣。
更重要的是,香代表了一種禮節、一種禮儀文化。 作為禮儀之邦,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講究禮儀。 在古代,如果會客時不點香,就等於沒有以禮相待。 敬人如此,敬天、敬神亦然。 為什麼四大宗教都推崇沉香,這不是表面上的形式或是奢侈的表現,而是它們都認為這是最上好的禮節,是與佛、神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之一。 在我看來,沉香文化之所以能延續幾千年,最終原因在於禮的傳遞,即中華民族對禮儀文化的理解與重視。
記者:在古代,用香是一種生活方式。 但現如今,人們在談到沉香時,恐怕更多地與高級會所、收藏等詞彙聯繫到一起,而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郭思克:我們做“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就是想告訴人們一種生活方式。 為什麼我們要復原宋代文化書房的場景,設置沉香雅集? 因為我們很多的觀眾還是隔著玻璃在看沉香。 單單只是看,觀眾怎麼能了解沉香? 所以我們配合這個展覽,設置了沉香雅集,焚香、點茶、掛畫、插花,讓觀眾在觀看展覽的基礎上,在古樸雅緻的香席展示中,全方位地體驗到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 而這種生活方式,恰恰是我們現代人所缺失的。 大家只有先了解這種生活方式,才有可能慢慢接納它,進而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沉香和喝茶一樣,必須先靜下心來才能體會,否則無法品味出它的精妙。 而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我希望大家能坐下來,讓香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直到現在,“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已經結束兩個多月了,還有不少觀眾來到沉香雅集坐一坐,喝喝茶,品品香,這是非常好的現象。
黃毅:之前也有不少媒體朋友問我,說:“沉香天價,大家怎麼玩得起?”我不這麼認為。 沉香自古以來就被作為一種珍貴和罕見的自然資源,掌握在極少數權貴手中。 而我們現在的生活比歷史上大多數時期都要富足,人均消費水平也要高於歷史上很多時期。 問題並不在於大家能不能消費得起沉香,而在於大家的消費觀念。
另外,大家消費沉香還存​​在一個心理誤區,僅僅把沉香當成收藏品。 沒錯,一個好的沉香手串、一件好的沉香雕刻品,的確是非常理想的收藏品,這確實也是天價的。 但更多的時候,香是供人品聞的。 如果你只是品聞它,去隔火品聞一爐沈水香,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心裡更舒坦,讓自己有一個休息的空間、怡情養性的途徑,其實成本並不高。 沉香不單是一件奢侈品,它更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能夠讓我們身心更健康的媒介。 如果這樣來理解沉香,我想大多數人都能玩得起。
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如今所處的時代背景、所熟悉的生活方式與古人並不相同。 所以,在傳承沉香文化或者是中國傳統文化時,並非
全地去複制、一味地去還原,而應該是把傳統文化里的精華,融入到我們現在的生活中來,讓它符合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比方說,很多人可能覺得沉香很好,但我就是沒有時間坐下來去撥弄爐灰,用半天的時間來品一爐香。 那怎麼辦? 現在有很多高新技術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比如各種形式的電香爐,讓我們能夠很方便、快捷地感受到香給我們帶來的美妙。 當然,這是從生理層面來說的。 如果要追求心理層面的享受,那還得坐下來,用心去體會和感悟。
黃娜:沉香可以分為野生香、種植香。 野生香是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價格的確昂貴;但人工種植香的價格一定是平民化的,足以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早在十多年前,國家林業部門已經開始扶持沉香種植,以配合市場的需求。 事實上,從明代開始,我國就開始大量使用種植香,供百姓日常使用。
未來,沉香的市場也會分化開。 就像茶葉一樣,老百姓天天喝茶,如果消費不起10年的茶,也能買得起5年的茶喝。 倘若有部分人偏就要喝百年的茶,他也同樣可以買到,只不過價格貴、資源少。 這是合理的市場規劃。 沉香市場也是如此。
目前,國家主管部門正在做這方面的引導。 在信息更公開的情況下,隨著人工結香技術的成熟,沉香原料的增加,再加上人們理性消費,沉香的價格肯定會回歸到合理的價位。
記者: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沉香文化具有濃郁的東方色彩,凝聚著先民的智慧。 如今,我們該如何推動沉香文化的傳播?
郭思克:近幾年,沉香行業發展非常迅速,但由於目前國家還沒有出台相關的行業標準,所以顯得不那麼穩定。 山東博物館和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自然博物館等單位正在努力,希望能製定一份沉香行業的地方標準。
除此之外,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策劃,舉辦一些高水平的展覽,給公眾進行一些知識性的普及。 比如,配合“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除了設置沉香雅集外,我們還舉辦了沉香文化論壇、沉香文化講座、線香手工製作等公益文化活動,普及沉香文化知識。
展覽結束後,在8月19日至21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植物文化與環境國際會議上,來自全國的10餘位專家對“沉香文化”做了專題研討。 接下來,展覽還可能會在我國的台灣、江蘇等地展出,把沉香文化的傳播延續下去。
黃娜:鑑於我個人的理解,包括“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等知識性的公共展陳,相關的圖書、媒體宣傳等,都能普及沉香文化,但利用其蘊含的商機會更有效地帶動文化的推廣。 換言之,利用經濟模式來推廣它,或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從2012年起,我們舉辦了兩屆中國國際沉香文化博覽會,首屆“香博會”以“認識沉香”為主題,讓大眾認識中國歷史悠久的香文化及沉香的種類、產地及如何鑑別沉香;第二屆“香博會”以“沉香文化的國際交流”為題,吸引了眾多東南亞展商和15國駐華使節的參與;今年9月25日至28日將舉辦的第三屆“香博會”則聚焦“香為主導的藝術生活空間”,通過知名設計師們設計的空間,配合參展商的參展作品這一全新的展覽模式,向公眾傳達香在當下空間的美學意蘊。
我們辦博覽會,不是為了賣一塊沉香、一個手串,而是要讓沉香的使用者、銷售者知道什麼是沉香文化,它能與哪些文化相結合。 商家也需要加以引導。 很多商家賣香並非因為單純的喜好,而是因為價值。 但一味地急功近利,就可能會破壞沉香行業的規則。
一方面是知識性的展覽,一方面是商業模板性的展覽。 通過這兩個途徑,我相信沉香行業一定能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黃毅: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傳承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 我很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人對沉香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這一點從這麼多觀眾朋友踴躍來參加我們舉辦的展覽、文化交流活動就能看出來。 “空靈之約——中國沉香文化展”能吸引約50萬觀眾來觀展,這是我們一開始都沒想到的。 這證明大家是喜愛並且願意去了解沉香文化的。 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加以正確的引導。 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做商業的東西。 這也沒有錯,文化如果離開商業,它就沒有銷售力了。 但是在商業的前提下,還應該以真正、純粹的文化來引領市場。
作為國內首家沉香主題博物館,傳承與推廣沉香文化,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責無旁貸,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 但一個機構的力量終歸是渺小的,還需要更多愛香、懂香的有識之士共同參與,把沉香文化傳承好,並發揚光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