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戰國黑漆朱繪星宿紋衣箱(湖北省博物館藏)圖2朱漆戧金雲龍紋盝頂方箱(山東省博物館藏)圖3明作朱漆戧金纏枝蓮龍紋御用衣箱
文/特約撰稿朱寶力 編輯/蔡靜琦
本文的這個章節將結合實物探討明代箱匣類家具的識別與鑑賞。
先談談衣箱,衣箱屬於大型的箱匣類家具,古人不僅用它貯藏衣物,也經常用它貯藏書籍、財寶等物品,在古代生活用具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早期的衣箱是沒有底座的(圖1),直到明代早期,從魯王朱檀墓中出土的幾件衣箱實物和冥器都還沒有底座(圖2)。 目前發現最早的帶底座衣箱是一件朱漆戧金纏枝蓮龍紋的皇家御用衣箱(圖3),約為明代前期或中前期製作,目前存世十分罕見。 它長87厘米,寬56厘米,高61厘米。 造型為長方形,箱蓋拱形隆起,箱體配有矮座,又名“車腳”,矮座的開光內設有四孔,以便穿繩搭抬。 此箱以杉木製胎,杉木不易開裂變形,香氣具有抑菌驅蟲的功能,非常適合於製作箱櫥。 樟木雖然亦可驅蟲,但明代的箱櫥很少有樟木材質的,因為明人認為婦女常聞樟木味道易導致不孕和流產,箱櫥以杉木製作最為理想。 此箱的製作是在箱體木胎上蒙牛皮,上下箱口各釘有一圈木條壓住皮邊,底再套上木座,然後通體內外皆糊麻布,披灰並飽浸熟桐油,依次髹底漆、黃墊光漆和朱紅面漆,最後再清鉤戧金纏枝蓮龍紋,工藝極其繁難而又十分牢固。 明代衣箱的提手兩端外撇,便於穿手握提。 其銅面葉安裝在箱口壓牛皮的木條上,所以是橫條形的。 明代的漆飾木箱受到皮箱和竹藤箱的影響,銅面葉也基本為橫條形或橫長方形的。
至明代中期以後,衣箱的設計製作水平進一步得到發展,出現了帶有須彌式底座的精美造型,這應該是藉鑑了經函、佛龕的底座設計。 明代帶底座衣箱的尺寸相當劃一,儘管製作年代和作坊有別,但相差並不很大,這是根據當時拔步床地平空間標準的實用性設計。
圖4嘉靖年間朱黑漆彩繪描金五子祝壽圖衣箱
朱黑漆彩繪描金五子祝壽圖衣箱(圖4),製作於明朝嘉靖年間,是目前發現的在同類器物中年份最早且原畫篇保存較為清晰的珍品,長86厘米,寬59厘米,高62厘米。 此箱配有精美的須彌式底座,銅飾件的造型為典型的明代風格。 其正面圖案描繪的是五代時期,後周的諫議大夫燕山人竇禹鈞教子有方,五個兒子俱都中舉做官,齊來向他祝壽的富貴場景。 圖案中的仕女梳圓偏髮髻,上身皆穿大袖圓領襖,肩搭帔帛(寫實的帔帛要比仙女、舞姬的帔帛短),下身穿拖泥裙,是當時蘇南婦女的流行妝束,印證了蘇南文人范濂在《雲間據目鈔》中對隆慶初年婦女流行妝束的描述。 而在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南京刻本的《西遊記》插圖中則表明,這種妝束在嘉靖前期就已經出現了,只是范濂當時尚未出生而已(範濂生於嘉靖十九年,即公元1540年)。 綜合分析,此箱應製作於明朝嘉靖年間。 最近在海外發現了同作坊製作的另一件衣箱,造型、紋飾與之基本相同,只是圖案中仕女的衣領變尖,出現了奢華的伎樂等明代晚期特徵,漆地的老化年份也較之晚後,驗證了此前筆者在《明清大漆髹飾傢具鑑賞》一書中關於年代演變的推論。
明代還有一種造型奇特的皮箱,拱頂鼓腹,均用代表明朝官方權威的朱漆進行髹飾,這是明朝政府參照蒙古人的馬背漆皮箱設計製作的一種便攜式官用皮箱。 它的設計特點在於輕便、堅固和防雨水,可以長途運送軍餉寶鈔和機要文書等重要物品。
圖5明早期朱漆官皮箱
朱漆官皮箱(圖5),長72厘米,寬44厘米,高49.5厘米,為明早期製作,銅飾件為菊花造型,尚有宋元風格。 它底座較為簡樸,僅為一圈墊木。 箱蓋是實木蒙皮的,分量還比較重,也具有早期特徵。
官皮箱與普通的木胎皮箱不同,這種皮箱是脫模製作的,即用生牛皮蒙在模型上用皮條線縫製,牛皮乾硬後取出模型,用木條做蓋棖、箱口及底座,相對較輕,便於攜帶。 牛皮胎製成以後,還要糊麻布,做漆灰底(做血料灰底者則必飽浸桐油),然後髹漆多道,故箱子的耐朽性極強,特別堅固。 其鎖插為厚實的銅鑄件,有的還採用了雙搭扣保險,在出土的明代王墓隨葬器物中就有類似的銅飾件,但在民間的箱子上尚未見到。 除了做成較耐水的灰漆表層之外,其箱蓋的造型為拱券式,不會存水,而且箱子的里口特別高,其銅飾件在安好後,往往還在箱裡貼皮封固並髹漆,真可謂是滴水不漏。 這樣,天氣再惡劣,裡面的機要文件、軍餉寶鈔等重要物品亦能安然無恙。 此外,它通體圓滑無棱,製作時要比方形費事得多,但便於捆紮繫繩擔挑;也可以成對套在箱袱中搭在馬背上馱載,對馬匹不易硌傷。
在明人繪製的《徐顯卿宦跡圖》組畫中,有一幅“鹿鳴徹歌圖”,描繪的是徐顯卿鄉試中舉以後辭別友人上路時的情景。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隨從有一個扛著長柄青羅傘,另一個挑著擔子,擔子一端的物件很像朱漆官皮箱。 根據明朝的製度,舉人已經有了俸祿和做官的資格,平民百姓需尊稱“老爺”。 長柄青羅傘和朱漆官皮箱應該是官府配發的,使舉人老爺在進京會試的途中可以遮雨防曬,確保所攜身份文書的安全。
圖6明中後期朱漆戧金鳳凰花卉紋官皮箱
又如,朱漆戧金鳳凰花卉紋官皮箱(圖6),長83厘米,寬52厘米,高56厘米。 成對存世,約為明中後期製作。 其通體清鉤戧金鳳凰纏枝花卉紋,銅飾件是鏤空鏨花的,為皇室貴族所使用。 它的設計製作比前者更加成熟完美,在底座上挖了壼門,並在壼門的前後鑽有四孔,以便穿繩捆紮。 箱蓋也改成了脫胎製作,內以木條為托襯,減輕了重量,更加便於攜帶。 同時箱子的里口進一步加高,增強了防雨性能。 原來的合頁式銅鉸鏈已經不便使用,改成了套環式,要先提起箱蓋再扣在箱體上。 這種造型一直沿用至明末,明朝滅亡之後,朱漆官皮箱被清廷廢棄,三百多年後,就連它的本名也被張冠李戴到了梳妝小木匣上。
本文的下一章節將繼續對明代家具進行探討和研究。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