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清代針囊:藏在深閨無人識

和訊網

中國古代人們生活的普通模式便是男耕女織,是以對於每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孩來說,女紅都是必須勤加學習的基本技藝,也是體現古代女性賢淑與否的重要評判標準。 女紅,亦作“女工”、“女功”,或稱“女事”,屬於中國民間藝術的一環,多指女子所做的針線活方面的工作。 舉凡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傳統技藝,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拼布、貼佈繡、剪花、漿染等等,就稱為“女紅”。 中國女紅是講究天時、地利、材美與巧手的一項藝術,而這項女紅技巧從過去到現在都是由母女、婆媳世代傳襲而來,因此又可稱為“母親的藝術”。 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就是“女紅”的一個經典故事。 生就一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模樣,偏有一雙奪天工的巧手,臨危不辱使命,終化干戈為玉帛。 晴雯的織補本領,是大觀園的女中狀元,當之無愧的“女紅”高手。
若要稱為女紅高手,必然針線不離手,是以古代女性深閨之中都有剪刀、熨斗、針線盒、頂針、量具、繞線板、針拔、刮板、噴水壺、繡花棚架、針線簍等,可惜的是,歲月流轉,這些嫵媚的器物都早已淡出人們的生活,被人們遺忘甚至拋棄,即使是作為收藏品,也是藏在深閨無人識了。
其實,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女紅”文化的載體,“女紅”用具自有它獨特的魅力,與深厚的社會文化一脈相承。 只要是其他藝術品、日用品上能反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在“女紅”用具上一樣有反映,比如筆者最近所見的幾個清代銅蟬針囊。
蟬性高潔,一直被傳統文化藝術品所鍾愛,無論是具形還是紋飾,都有許多耳熟能詳的物件​​。而銅蟬針囊在當時也是比較常見的,它們一般長約一到兩寸,鑄製成蟬形,其頭部雙眼頗為惟妙惟肖,而翅羽刻畫也較為傳神。 此類銅蟬中部可以分離,兩部分套合的中空部分,即為存放繡花針的地方,十分精巧。 且銅蟬頭部雙眼部分有兩孔,可以串聯絲線等物使之不易脫落遺失。
以收藏的價格考量而言,這類銅蟬並沒有多大的升值潛力,因為其材質和工藝都是民間風味,且數量巨大。 但作為體現民俗特色的收藏品,卻有十分重大的民俗意義。 從技術上講,女紅屬於傳統手工藝,其作品無不滲透著廣大勞動婦女的真情實感;從文化上講,以針囊為代表的女紅藝術由底層的勞動者創造,無拘無束,率真自然,以其“淳風之美”哺育了其他上層藝術,因而成為民族文化的基石。
當然,清代銅蟬針囊作為饒有意味的收藏物件,體現的是一種閨房之美和民俗之美,也有豪門巨室以珍貴材料製成的精美針囊,如以金銀、烤藍、琺瑯、鑲嵌甚至雕鏤等工藝製作而成的針囊,則無論在材質上還是工藝上都更勝一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