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靜
愛壺、藏壺13載
藏品曾在省博物館展出
有道是南有義烏,北有臨沂,自古以來,臨沂以商賈云集,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之城.鄉野人見面問:「吃了麼?」臨沂人見面則問:「你是賣什麼的?」而讀壺齋就身處這樣一個商海鬧市之中,不過這裡不是買賣的交易場所,而是紫砂愛好者的交流場所.
讀壺齋的齋主名叫李寶華,從1999年接觸紫砂至今有13年了,出了四本有關紫砂壺的書,其藏品曾在山東博物館展出,藏品被不少愛壺人所「惦 記」,不過因為李寶華每個月都要到紫砂器的原材料產地宜興走一趟,所以被藏友戲稱「來無影去無蹤」.4月15日凌晨五點左右,李寶華從宜興返回臨沂,上午 十時記者終於在臨沂市銀雀山路見到了這位紫砂壺的鐵桿粉絲.
走進李寶華的讀壺齋,就走進了紫砂的世界,不過細看一下,紫砂製品有幾十種,李寶華卻只「單戀」紫砂壺.「你看這個壺,上面有花鳥還有書法,壺底部還有印章,一把小小的壺卻包含了詩書畫印,我為此著迷.」李寶華說道.
來自地下800米的五彩泥
每個月去宜興「淘寶」
紫砂壺的原料是宜興獨特的產物,古時曾有「買富貴」的說法,其實這裡的富貴就是指山中製作紫砂壺的陶土,在當地俗稱「南泥」,不過當人們挖出這種色澤特殊的陶土,用它制壺時才終於理解了買富貴的含義.
「紫砂壺的原料來自地下800米以下,是一種五彩的泥土.」李寶華告訴記者,泥土挖出來後,還要在露天風化才能使用,所以在宜興,幾乎家家戶戶都囤土,而隨著這種不可再生資源的逐漸稀缺,當地流傳這麼一句話「一兩土等於十兩金」,做壺的人沒有賣土的人掙得多.
據記者瞭解,雖然現在紫砂製品原料稀缺,但囤土人手中的土也足夠用二三百年了,不過這並不影響紫砂壺的升值空間.紫砂壺一代宗師顧景舟手下的一 款藝術品,2003年價值300萬,2005年升值到500多萬,到了2010年則漲到了1300萬.而這也是為什麼李寶華月月都往宜興跑的原因,因為很 多紫砂壺製作大師都是宜興人,去宜興就是為了跟大師套近乎,目的為了「淘寶」.
每個茶系都有自己的壺
用茶水養出來的尤物
說起紫砂壺,就不得不提龍窯,唐宋元明清均為龍窯,現存的已經為數不多,這裡燒出來的紫砂壺都有著不菲的身價.除此之外,主導紫砂壺價格的主要 還是燒製人.在紫砂壺領域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從下到上依次為:民間藝人、工藝美術師、助理工藝美術師、國家級工藝美術師、高級工藝美術師,而最高一級沒 有職稱,是國家級大師的榮譽稱號.
而如同製作人的等級劃分,在綠、紅、黑、白、黃等六大茶系面前,紫砂壺也是對號入座的.據李寶華介紹,綠茶適合用大口的紫砂壺沖泡,鐵觀音就適合用中小口的紫砂壺,烏龍茶則配一個手就能握過來的「手壺」.
正如開篇所說,「壺為茶之父,水為茶之母」,所以在紫砂壺領域還有這養壺一說.「我們的寵物就是紫砂壺.」李寶華告訴記者,紫砂壺會呼吸,是有 生命的.原來,紫砂壺的分子結構是鏈狀雙氣孔,茶水在裡面可以呼吸到外面的空氣,久而久之,茶汁慢慢滲透出來,給紫砂壺包上了一層漿,像玉石一樣溫潤,讓 人上癮.
也許是因為孔孟之鄉的文化底蘊,也許是因為產茶大省原因所致,從南方來到山東的紫砂壺市場正迅速崛起,目前收藏界沒有年齡之分,幾乎每一個喝茶的人都對紫砂壺沒有抵抗力,因此也推動了紫砂壺收藏市場.
在山東,臨沂是紫砂壺收藏起步較早的城市,同樣在臨沂,有大型紫砂製品批發市場.採訪中記者看到,在紫砂壺批發市場,有價格百元左右適合老百姓喝茶的紫砂壺,也有價格千元左右,工藝美術師和助理美術師的作品,更有萬元左右中高檔藏品.
有收藏就有投資,難免沾染上俗氣,不過幸運的是,紫砂壺從未脫離它泡茶的使命,當手與壺自然貼合的那一霎那,人壺似乎合為一體,所感到的只是實意,所觸的只是溫潤,讓空氣中的茶香就這樣瀰漫開來吧.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