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 來自中國,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約公元前3500年
玉面 來自中國,新石器時期,約公元前2000年
玉琮 來自中國南部,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約公元前2500年
玉璧 來自中國,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
大英博物館以龐雜豐富的收藏傲立於世界頂級博物館中.近300年的歲月中,它收藏了來自全球數百萬件人類文明遺產.管理者根據不同文明形態把這些瑰寶進行分類展出,用實物構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發展史.玉龍簡介:
長久以來人們都認為中國文明發源於黃河流域,然而,現在我們知道在該地區以北和以南有許多更早的文化.大約從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 批現 在被認為是紅山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居住在遙遠的東北部地區,即現在的遼寧省和內蒙古.他們建立了一個成熟的社會,那裡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儀式遺址.
很顯然,玉在紅山文化中有很高的價值.玉製品常常是唯一與死者的屍體合葬於墓穴中的物品.
這個時期玉的主要類型包括帶洞圓盤和蹄形物品,蹄形物品是佩戴在頭髮上的飾物.卷龍是另外一種重要形態的樣品,如今,它被稱為「豬龍」,它可能源自於開口環或玨.許多這個時期的玉製品被用作掛飾,一些玉製品似乎被用來系在衣服或身體上.
借自私人收藏
背景資料:
大英博物館以龐雜豐富的收藏傲立於世界頂級博物館中.近300年的歲月中,它收藏了來自全球數百萬件人類文明遺產.管理者根據不同文明形態把這些瑰寶進行分類展出,用實物構建起一部浩瀚的世界發展史.
作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約有2.3萬件中國文物棲身於大英博物館中,包括玉器、青銅、書畫、瓷器、造像、漆器、金銀等項目.然而,由於 展示 空間有限,大部分中國文物都被精心保管在現代化庫房裡,拿出來展示的只佔總數的1/10,分佈在中國廳、中國玉器廳和珀西沃-戴維爵士藏品廳(中國瓷器 廳).華美的陶瓷體現了中國高超的工藝和優雅情調,書法、繪畫勾勒出文人的遁世哲學和縝密心思,而古玉、青銅及佛像主要講述的是古代華夏從自然崇拜、祖先 祭祀到神靈信仰的精神寄託.
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玉器體系非常完整.自新石器時代的玉琮、玉璧到明清王朝的玉杯、玉碗、玉擺件,觀眾足以通過這些晶瑩剔透的美石領略中國獨特的玉文化,體驗華夏先祖敬畏自然並欣賞自然的複雜內心.
玉璧上有乾隆皇帝的題詩
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是古物的大收藏家.他設法獲得了許多著名的古畫、青銅製品、瓷器和玉器作為皇室收藏.他對古物收藏的喜好導致一些行家將他們珍貴的繪畫作品製作成副本,這樣他們的原作就不會遺失到皇帝那裡.
乾隆皇帝不僅想要擁有這些物品,他還想將自己的玉璽印在其上,或者在這些物品上題詩或批註.他經常在繪畫作品上這樣做,他還在特殊的瓷器和玉器上也刻上自己的想法.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擁有玉器最多的人.他的玉器收藏涵蓋了這種珍貴材料的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這件玉璧圓環或圓盤可以追溯至商朝(約公元前1500-1050年).乾隆皇帝在他的題詞上說,他的詩詞構思來自於玉璧精美的形態和所用玉石的質地.
一件重要的陪葬玉,刻有臉孔
公元前3千年,一批新石器時代的人們群居於中國江蘇省,形成了如今所說的良渚文化.他們擁有非常精緻的玉製品、陶器和石器.
他們使用兩種截然不同的玉禮器:一種是圓盤,後來被稱作璧,另外一種是管,後來被稱作琮,玉琮有方形截面,中間穿有一個圓孔.毫無疑問,璧和琮 都具 有重大的意義,雖然對於璧和琮的含義和用途有很多說法,但它們至今仍然是一個謎.璧和琮一般都被大量埋藏,僅僅一座墓穴中就有25個璧和33個琮.
大部份玉琮的角都裝飾有臉孔,由眼睛和平行條表示.這種設計是複雜的獸面雕像的簡化形式.
玉琮的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且要耗費許多時間.因為玉不能像其它石頭一樣劈開,所以必須要用硬的磨砂進行加工.這件玉琮呈長形,也許是其所處時代內非常重要的一件玉琮.
一面精雕細琢的玉面人獸臉
這塊玉雕將人獸臉和大獠牙相結合.玉臉用精細的線條雕刻,表現出清晰的輪廓.頭髮則以小卷紋和線條表現.
在中國出土了大量類似的玉面,它們主要來自新石器時期.在整個中國早期歷史中,它們成為了令人們相當好奇的對象:收藏於後來的朝代,在某種程度上,又被後來的雕刻匠仿製.
在中國南部江西省的一座公元前1300年的古墓中出土了一尊這樣的玉面.另一尊玉面則出自中國北部陜西省西安附近的一座公元前10-9世紀的東 周古墓.我們並不知道這些裝飾品對於新時期時期製作這些物品的人們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在後來的朝代中誰選擇了這些裝飾品來陪葬.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