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新快報
清張照銘端硯明綠端硯民國水洗
簡介孔繁樂廣州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老畫家藝委會常務副理事長,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理事。
“寧捨一室,不捨一石。”古之文人早對硯臺情有獨鍾。 而這則名句放在嶺南書畫家孔繁樂身上,亦不為過。 十多年來,他醉心於端硯收藏,規模蔚為大觀。 與許多職業藏家不一樣的是,孔繁樂特別講究硯台的文化內涵,認為其價值要大於材質與雕工。
藝術品及古董收藏一向講究圈子文化。 進入一個風氣濃厚、交流緊密的收藏圈,對某一門類的收藏興趣很可能一觸即發。 對此,孔繁樂深有感觸。
“自幼喜愛書畫,對文房四寶的興趣也就自然而然蘊生了。但真正大規模成系統地收藏還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直接誘因就是結識了一幫工藝界、收藏界的朋友,收藏的基本知識很大一部分都是來源於他們。”提起這段端硯收藏興趣的萌發期,孔繁樂特別提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硯銘名家張得一等前輩的感染與指導。
在孔繁樂看來,相比於字畫等門類,硯台因為材質更容易收藏,其所承載的時代氣息也更容易流傳下來。 “現在宋畫不好找,但宋代的硯台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因此,他特別留意硯台所蘊含的文化氣息與歷史價值。
在孔繁樂的收藏史中,每方硯台的來歷都很有意思,都有一段動人的往事。 比如,他有一方明代的硯台,形質厚重樸拙,但正是撿漏得來。 “我在恩平買了一方民國的硯台,旁邊正有一個硯台塗滿了舊墨,表面坑坑洼窪,無人識出其珍貴之處,但我發現了它的特別,經鑑定這是明代的硯台,主要在民間流傳,價值頗豐。”最終,賣方以“買一送一”的方式將此硯贈給了孔繁樂。
“我買東西首看是否喜歡,至於真偽倒不太在意。”孔繁樂坦言自己是一個知假買假的人,強調“知假、買假、剖假,但不造假”。 “這是我收藏的'徐渭'的四條屏花鳥,2006年買入,800元一幅。”孔繁樂笑著告訴記者,這是清仿的作品。 雖然繪畫的風格與徐渭不同,但畫工很不錯,無論是畫的線條還是色彩的渲染都很到位,讓他受教良多。
收藏體會
我的收藏以是否喜歡為第一原則,以對象的人文性為側重點,而不會去在乎好不好賣、是不是出自名家之手,甚至不在意它的真偽。 面對一件東西,如果它以氣息打動了我,我便會盡可能出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