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1日 星期三

拙樸稀少四朝錢(圖)


遼西夏金銅錢遼西夏金銅錢元代銅錢元代銅錢
來源:天津網
作者:羅文華
所謂“四朝錢”,是中國錢幣研究界對遼、西夏、金、元四朝錢幣的合稱。 如天津唐石父先生撰有論文《四朝錢幣研究管見》,內蒙古衛月望先生撰有論文《四朝錢補》,所談皆是遼、西夏、金、元四個朝代的錢幣。 著名的“劍橋中國史”系列中的《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也是將遼、西夏、金、元四個朝代的歷史合在一起寫,即從907年遼國建立,到1368年元朝滅亡,共有四百餘年。
遼、西夏、金、元四朝,是分別由契丹、党項、女真、蒙古四個興起於北方的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它們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 這些民族長期處於游牧狀態,生產水平相對落後,所處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其統治者發行錢幣的觀念比較淡薄,鑄造錢幣的技術也比較低,錢幣風格受地域和民族文化影響明顯,並且長期大量使用宋錢、白銀和紙幣。 在這樣的情況下,風格拙樸、數量稀少,便成為四朝所鑄銅錢的共同特點和主要特點。
遼國有自己的契丹文,但遼錢全用漢文,鑄造不精。 早期遼錢有“上六品”之說,係指天贊通寶、天顯通寶、天祿通寶、應歷通寶、保寧通寶、統和通寶。 其中天贊通寶的鑄造,史書確有記載,但是直到20世紀,一千多年間幾乎未見實物,元、明、清、民國歷代錢譜中皆無其踪影。 天贊通寶較早被發現是在1944年,當時蘇州盧氏以銅價購得一批古錢,內有一枚天贊通寶錢,後迭經馬定祥、孫鼎收藏,現存上海博物館。 天顯通寶亦傳世絕少,1940年北京駱氏曾於大房山獲得一枚,經南北泉家戴葆庭、方藥雨、馬定祥等審定為真品無疑,但於抗戰後期輾轉落入日本人之手,現存日本銀行。 天祿通寶則被列入古錢珍品之大名譽品。 這幾品遼錢因存世極罕,且皆頗有些傳奇色彩,愈顯彌足珍貴。
遼錢中的“下八品”,則指遼代中期以後所鑄重熙通寶、清寧通寶、咸雍通寶、大康通(元)寶、大安元寶、壽昌元寶、乾統元寶、天慶元寶,這八品遼錢雖然比“上六品”存世要多,但比起數量巨大的宋錢仍然是稀見品。 錢幣收藏愛好者也往往因集齊一套品相較好的“下八品”遼錢而引以為豪,可見遼錢之難得。
西夏鑄錢,一部分用西夏文,叫“屋馱錢”。 “屋馱”二字,一說指西夏文字的形狀,一說為漢代西域國名。 西夏滅亡後,西夏文一度失傳,近年學者們對新發現的漢、西夏兩種文字同在一碑的碑文進行研究,使西夏文的釋讀大有進展。 西夏文錢幣,包括福聖寶錢、大安寶錢、貞觀寶錢、乾祐寶錢、天慶寶錢。 這些錢皆為光背小平銅錢,非常少見,屬於珍稀古錢。
西夏所鑄漢文錢,形制大小與宋錢相似,書體均為楷書,較為常見的有天盛元寶、乾祐元寶、皇建元寶、光定元寶等,有銅錢,也有鐵錢。 除元德重寶為折二錢外,其餘都是小平錢。 比諸粗獷的遼錢,西夏錢幣的鑄造比較精美,書法也比較俊逸、流暢。
金世宗時期所鑄大定通寶,文字勁秀,規格嚴謹,堪與宋徽宗時期所鑄大觀通寶媲美,深得後世錢幣收藏家好評。 這與金代鑄錢善於汲取宋錢精華密切相關。 金代銅錢因此被譽為“宋代銅錢的一面鏡子”。 大定通寶對後世各代錢幣鑄造產生的影響極為深遠,在元代的至大通寶、至元通寶、至正通寶,元末起義軍的天啟通寶、天定通寶,明代的大中通寶、洪武通寶、永樂通寶等銅錢上,都能看到大定通寶的影子。 北京原是金代的中都,曾經多次出土金代的大定通寶錢,宣武門外原有一座古廟“大定庵”,傳說就是因利用出土的大定通寶錢修建而得名。
金章宗時期所鑄泰和重寶,面文字體為玉筋篆,由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黨懷英書寫,精純典雅,美不勝收。 史載“懷英能屬文,工篆籀,當時稱為第一,學者宗之”。 篆書泰和重寶傳世不算太少,但因其文字優美、郭細肉深、銅質優良、製作精緻,依然深得歷代收藏家珍愛。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的王朝,它確立了紙幣本位制,所製訂的鈔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制度。 《馬可·波羅遊記》對此有專門的記載:“紙幣取得了通用貨幣的權力,所有製造偽幣的行為,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沒有人敢冒生命的危險,拒絕支付使用。所有百姓都毫不遲疑地認可了這種紙幣,他們可以用它購買所需的商品,如珍珠、寶石、金銀等……”
紙幣和白銀外,元朝也鑄了一些銅錢,但鑄額較少,流通不廣。 元代銅錢有行用錢、供養錢兩類,行用錢中包括用以代替紙幣的權鈔錢,供奉於佛殿神像前的供養錢在民間也可以行用。 錢文有元代“國書”八思巴文的,以大元通寶較為厚重,傳世尚多,其餘均很少見;也有至大通寶等漢文錢;還有一種至正通寶,錢面為漢文,錢背有八思巴文記值。
目前京、津古錢市場上,除金代正隆元寶、大定通寶等少數品種外,遼、西夏、金、元四朝錢幣總體上來說仍不多見,且贗品氾濫,魚目混珠,令人防不勝防,購藏者須格外小心。 寒齋存有四朝錢幣十數種,數十枚,只是聊備一格。 遼、西夏、金、元錢幣研究,仍是中國錢幣研究的薄弱環節。 我認為,當務之急,是將近些年出土的四朝錢幣,尤其是那些“出譜”錢幣,在一個公開、透明、科學、理性的平台上,由各地相關學者、鑑賞家、收藏家一起辨析、討論,達成共識。 這項工作,是進一步深入研究四朝錢幣、充實中國錢幣史內容的基礎工作。
內蒙古赤峰市張瑞剛先生(筆名阿骨打保機)是著名的古錢收藏家,尤以集存和研究遼、西夏、金、元四朝錢幣為特長,他曾經寄贈給我大量他珍藏的四朝錢幣的拓片,並多次與我通信探討四朝錢幣。 我們都認為,赤峰地區是古代契丹民族的發祥地,也是女真、西夏、蒙古等北方少數民族文化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給收藏遼、西夏、金、元等時期的錢幣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 宋遼時期,北宋向遼交納歲貢,金滅北宋,元滅金、南宋、西夏、西遼,大量財富移至北國。 而赤峰地區自古以來地廣人稀,所以很多文化遺存得以保留至今。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大規模基本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曾深藏於地下的珍貴文物不斷被發現,並有大量的古錢窖藏被挖掘,其中包括以往極為罕見甚至從未見過的珍品,這也為今天的古錢收藏鑑賞與研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