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殿堂儀規、敬法、敬僧、四威儀


一、殿堂儀規
“殿”者王所居:佛謂之大醫王,能醫眾生之煩惱生死大病,又中國最初佛教初傳入東土為王等貴人所信仰尊奉。 殿堂之辭,乃武則天所立,如眾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禀事。 俗云:“無事不登三寶殿”。
殿堂儀規、敬法、敬僧、四威儀(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進入大殿應有的禮儀:
1、緣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 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 不可以佛殿為信道,任意穿梭遊走。
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默念偈云:“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 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嘩,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托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穢等,坐時不可箕坐。 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 打呵欠時應
以袖掩口,吐唾液時用衛生紙包好放於口袋內,勿進進出出影響大眾。
(二)如何尊敬佛像:
1、不可批評佛像之莊嚴與否,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
2、凡經過有佛像處,應當整衣禮拜或合掌問訊。 如在經堂、佛殿應當禮拜,若因時間、空間不便,可合掌或問訊。
3、見有佛像損壞,應予妥當安置,切不可任意堆置:
(1)佛像若有損壞或不潔,應盡量修復,如重新裱褙等,並使其潔淨。
(2)如無法修復,紙製者應以恭敬之心火化,並將餘灰持往淨處掩埋。 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後,灑散於河川大海,勿使人踐踏到。
4、上香的方法:上香時,用大拇指、食指將香夾住,餘三指合攏,雙手將香平舉至眉齊,觀想佛菩薩顯現在我們的眼前,接受香供養。 如果人很多時,將香直豎向上,以免燒到他人,然後走到距佛像三步遠的距離,舉香觀想拜佛。 上香時以一支為宜,若要上三支香,則將第一支香插中間(口念,供養佛)、第二支香插右邊(口念供養法)、第三支插左邊(口念供養僧)、合掌(供養一切眾生,願此香華雲,遍滿十方界,供養一切佛,尊法諸賢聖)。
5、點香時不可用口吹火熄。 將香插好後,退半步問訊即可,不用一直點頭。
6、如看見佛像或經書置於不潔之處,應當捧持移置淨處。 若見有人對佛像不恭敬時,宜私下善言相勸。
(三)如何礼佛(拜佛):
1.禮佛不必立於中間,唯須虔敬禮拜即可。 當知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只要眾生起心動念,佛無一不知,是故只要出於至誠心、恭敬心,什麽位置皆是好地方。
2.不論佛殿內供有多少佛,通常入殿禮佛以三拜即可,個人修行則聽其意願,若殿內大眾已集合時,但隨眾站立,合掌問訊即可,不可個人禮拜,以免影響大眾的秩序,且不合威儀。
3.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併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顯畸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發露實項)懺悔弟子(某某)願與眾生同修懺悔。
發露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義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實相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妄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第二拜:發願修道弟子(某某)願與法界眾生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能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三拜:同普賢迴向弟子(某某)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共證真常。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5)禮三寶文
我弟子(某某)願與弟子多生、現在父母、師長、知識、檀越、法俗眷屬、冤親債主,乃至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各個得仗觀音菩薩、普賢菩薩,身、智、行、願威神之力清淨三業分身塵剎盡未來際,一心頂禮盡虛空界,微塵剎土中,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1、禮佛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諸佛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2、禮法
真空法性如虛空,常住法寶難思議,我身影現法寶前,一心如法歸命禮。
3、禮僧
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十方菩薩影現中,我身影現聖僧前,頭面接足歸命禮。
4、拜佛時必須內心恭敬三寶,如第一拜念讚佛偈(天上天下無如佛)……,第二拜念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第三拜念僧寶不思議……,或第一拜念南無盡虛空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等,亦可三拜皆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禮佛主要在誠敬,故行觀想或念誦,則視個人修持而異,並無定規。
5、拜佛時,不可移動雙腳的位置,以免踩到海青,拜時要將臀部置於腳上,不可翹起,如此才合乎禮儀。 動作不緩不急、內存虔謹、外現恭敬,則能感應道交。 禮佛時,應默念偈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縛曰羅省或云:“法王無上尊,三界無倫匹,天人之導師,四生之慈父,我今得皈依,能滅三祗業,稱揚若讚歎,億劫莫能盡。”
6、凡有人禮佛時,不得從其前迳行而過。
7、若有出家眾正在禮佛,不得與師並行,當位於師之後。
8、禮佛時,不可看似恭敬,實則內懷我慢或為求修行名譽,詐現威儀。
9、大殿正中央的拜墊是住持禮佛用的。
二、敬法
(一)如何請經、持經:
1、請經時,經要夾於食指與中指之間,食指與大拇指同置書面,另三指置書下。
2、凡持經像,皆當雙手捧之平胸,不可將經書隻手攜行、隨意放置或置於腋下。
3、不可將經書卷之若筒。
(二)如何誦經:
1、讀佛經律時應焚香端坐,如對聖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 欲讀經,必先靜坐片刻,默念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誦經時,除雙腳不可交叉外,也不可邊誦經邊吃東西。
2、讀經必字字理會義解,與心相應,不可草草涉躐。
3、讀書當覆以經蓋,以免灰塵積落。 經上有灰塵當以淨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塵。 經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當敬法如敬佛。
4、個人誦經以不妨礙他人為宜,團體則應​​隨眾誦念。
5、讀經中止,當以紙條記之,不可折疊經頁。
6、專供讀誦之經本,不可寫字。 萬不得已,以鉛筆為記,熟誦之後必須擦淨。 講課之經本則不妨於消隱處筆記。
7、誦經時,有人造訪或問話時,可以合掌答禮,或以紙條記之,將經典合起,起身迎客,千萬莫未將經典合起,即對著經典談論世俗話,或大笑不已,這是褻瀆法寶的行為。 若咳嗽需以袖掩口。 也切莫因未誦完而心生煩惱,當知:誦經的目的,是為了開智能。 念佛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信心願力。 吃素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慈悲心。
8、讀經時忽生雜念,則應將經本合上,待雜念消去後再讀。
9、買經書時,不可一半在桌內,一半在桌外,當端正之。 對經書、架裟、衣缽、錫杖、念珠、佛塵及一切法器,皆當恭敬處置之。
10、經書損壞應當修補工,如實在無法修補工時,可以焚燒之,將餘灰灑於清淨之處,勿使人踐踏到。
三、敬僧
(一)僧五敬德
1、發心離俗:謂出家人發勇猛心,脫離凡俗、修習菩提而為世間之福田。
2、毀壞形好:謂出家人剃除鬚髮,毀壞相好,除去世俗塵衣而著如來之法服,具佛威儀而為世間之佛田。
3、永割親愛:出家之人割捨父母親情之愛,而一心積勤修道,以報父母生成之德,兼能為世間之福田。
4、委棄軀命:謂出家人委棄生命而無所顧惜,惟一心求證佛道,兼能為世間之福田。
5、志求大乘:謂出家之人,常懷濟物之心,專志勤求大乘之法,以度脫一切有情,為世間之福田。
由以上僧之五淨德,應當敬僧如敬佛。
殿堂儀規、敬法、敬僧、四威儀(圖片來源:資料圖)
(二)敬僧之法
1、路途中、靜坐中、誦經中、禪行中、剃頭時、以及洗澡、上廁所、乘車船、睡臥等時,勿禮拜大德。 除誦經、生病、剃髮、工作之時,不得見出家眾經過而不起立示禮。
2、遇大德入寺院中,當集合大眾,敲二鼓一鍾,直到大德進入大殿站好為止,由班首稱:“頂禮某大德”、或“向某大德接駕”,若大德要離開時,亦敲二鼓一鍾,直至上車為止,此乃迎來送往應有的禮節。 若僅是個人欲行禮,則可進入佛殿後,向佛行禮,口稱:“頂禮某某大德”。
3、大德吩咐之事情,當奉命唯謹,盡力辦好。 不可請師父幫我拿東西、帶東西.
例如:有人知道師父要出國,即請師父幫忙帶化妝品、免稅煙、酒等物,這皆是不合理的現象,出家人若有出國的機會,也不要替人拿東西,因為有的行李中,可能藏有藥物、走私貨,這點要謹慎。
4、頂禮大德時,虔誠一拜即可,時間不宜過長。 遇見師夫應以合掌問訊以示禮儀,若大德謙遜不受頂禮時,合掌問訊即可,莫執著己意。 如果向大德說頂禮三拜,而大德未說“一拜即可”時,依然要拜三拜。 頂禮大德要在佛殿時才行禮,不要在大路旁、水溝邊或火車站等不宜之處,遇師即頂禮,如此驚世駭俗之舉動,有失莊嚴、端正。 合掌問訊時要雙手,如果手中持物,以鞠躬示禮即可,不可只用一隻手作揖,這是不合乎禮儀的。
5、手中持經時,碰到法師時,將經舉起與眉齊,向法師說:“阿彌陀佛”,或說:“師父好”即可。
6、不得直喚出家眾名諱。 師父有呼喚時,應合掌答:“阿彌陀佛!”
7、不得盜聽出家眾誦戒經。
8、不得說出家眾過失。 不得與出家眾結為父母、兄弟、姊妹。
9、不得與出家眾同堂,若非得已,即使同堂亦不得同榻。
(三)稱呼大德
1、不得單稱名字,對年長比丘當尊稱作“長老”、“某老法師”、“某老和尚”、“某某上人”、“某某大師”、或“師父”、“法師”。
2、對年長比丘尼當尊稱作“師太”、“尼師”、“法師”、“師父”等。 若不知分辨是比丘或比丘尼,皆可一律尊稱作“師父”。
3、對年青比丘、比丘尼,則可僅稱“師父”、或於其名號下加稱“師”字,如有“某某師”即可。
4、請問大德名號,當先合掌,然後說“請問上下”、“請問師父尊號”、“法師尊上下”。
5、於大德前,不可自稱“我”字。 當視關係而自稱“後學”、“門生”、“晚學”、“未學”、“學人”或“弟子”、“學生”等,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
(四)與大德談話
1、若有問題請問大德,應說“請開示”。
2、與大德談話,立處不可高於大德,亦不應站立路中。 如果師父在樓上,要到樓上請師父開示,如果師父在樓下,不可在樓上扯開嗓門地叫喚師父,應該到樓下來請示。
3、請開示,應請大德自訂時間,以免影響大德修持,且應事先與師父約定時間,比較理想。
4、大德問話,當坦誠大方,據實回答。
5、大德與客人言談時,不可冒失打岔,有事投告,當則立靜候招呼,不得率爾插嘴,失卻敬意。 若有重要急事,萬不得已時,要先說聲對不起,然後再請示。
6、大德看經、寫字及上課、休息時,不可上前與之談話。
7、若有比丘或優婆塞於深山崖洞獨修,女居士不得一人前往請法供養。 即使是知其生病,亦不可獨自湯藥奉侍,應當請比丘或男居士奉侍之。
四、四威儀
欲了生死,先要循規蹈矩,如孔子之製禮作樂,亦無非教人規矩,與佛弁律威儀無異。 執身即除習氣,身得自申則心有依處,故古人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有執身次序的偈語曰: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殿堂儀規、敬法、敬僧、四威儀(圖片來源:資料圖)
(一)行如風
舉止動步,心不外馳,無有輕躁,
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
即行走時,眼睛要平視,不可左拋右瞄,不可腳跟拖拉出聲,舉止莊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儀之相。
(二)立如松
“非時不住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讚歎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也。”
即站立時,應如松樹般地安穩,不可輕率、扭斜或身體抖動,並於適當立時則立,於所立於適當的位置,並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儀之相。
(三)坐如鐘
“跏趺晏坐,諦觀實相,永絕緣慮,澄湛虛寂,端肅威儀,如法而坐也。”
即坐時,應將精神統一、身心放鬆。 由後觀之,彷如大鐘一般穩定。 切不可坐姿前傾、後仰、左右倒斜。 當心存正念而坐,觀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儀之相。
(四)臥如弓
“非時不臥,為調攝身心,或暫時的臥,則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無昏亂,如法兒臥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