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元代樞府印花碗凸顯獨特工藝

新浪收藏

元樞府碗元樞府碗元樞府碗元樞府碗
山東青州鍾惠詠
這件元樞府印花碗,青州市五里鎮蓮花盆村出土,由楊在興捐獻。 口徑18.3、高7.4、底徑5厘米。 敞口,圓唇,淺弧腹,圈足寬厚,底足中心有突出的尖雞心;器身施白釉,釉呈失透狀,佈滿冰裂紋片;內壁口沿下飾迴紋、草葉紋各一周,兩週弦紋下有纏枝紋,其中飾有對稱“樞”、“府”二字,是用圓圈圈起,印文清晰可辨,裝飾花紋構圖嚴謹,紋飾疏朗,畫筆簡練,剛勁有力。 整個器物造型端莊,胎體緻密,釉汁細潤,施釉均細,器壁較薄,手感輕盈。 現藏山東青州市博物館。
卵白釉瓷,也稱卵白釉印花瓷,是元代景德鎮創造燒製的一個新瓷品種。 它的釉面呈失透狀,色白微青,很像鵝蛋色澤,故名卵白釉。 元代軍事機構“樞密院”,在景德鎮定制的卵白釉瓷器,在以印花為主的紋飾中間,​​印有對稱的“樞府”二字,因此,人們習慣上又把卵白釉瓷稱為樞府瓷。 除“樞府”外,還有“太禧”、“福祿”、“昌江”、“玉”、“良”等銘記或沒有字銘。 正因為樞府瓷是官府的定燒器,明洪武時曹昭著的《格古要論》曾就此作了評述:“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這就清楚地表明,元瓷珍品樞府瓷是元代官府機構樞府院在景德鎮定燒的瓷器,卵白釉器內有“樞府”字樣的為最好。 器物中帶“樞府”的多為碗、盤及高足杯等小型圓器,其常見紋飾有纏枝花、雲龍等,採用模壓印花技法。
“卵白瓷”是元代官府壟斷的“禦土”原料燒造出來的。 卵白瓷釉的氧化鈣含量比宋、元影青瓷釉低三倍,而氧化鈉的含量則是宋、元影青釉的三倍,且釉中含有異相顆粒,可導致光的散射。 這樣不僅使其在高溫下粘度增大,不易流淌,燒成範圍比影青釉寬,而且還能使其具有類似宋代官窯器的輕微乳光。 從而使得它的釉色瑩潤如羊脂美玉,在湖藍朦朧中呈現出玉石般的迷人風采。
卵白釉印花瓷造型品種豐富多彩,常見的有碗、盤、高足碗等。 樞府瓷釉呈失透狀,看上去不如青白釉瓷的玻璃光澤感強,卻別有一番韻味,清雅宜人,頗足玩味。 製坯工藝上,碗、盤心多下凹,圈足壁寬厚,邊牆下部稍外撇,底足中心有突出的尖雞心。 由於這個瓷窯規模比較小,而當時又有“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的規定,所以樞府瓷器物燒製得很少。 流傳下來的卵白釉瓷器,不論是考古發掘出土,還是傳世品,都為數不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