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主要是奉祀玉皇上帝,於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建立,即俗稱之天公廟,雖離建築年代已久遠,但由於施工精細,在台南中尚無能出其右者,於天壇不難發現在新舊工藝技術的融合,使天壇在歷經一百多年,至今仍然耀眼輝煌,被評定為三級古蹟。
在台南古老廟宇建築中,山豬雕塑,相當常見,而其線條之簡潔,卻有不失之氣勢與神韻。木雕之龍、鳳、飛禽走獸,種類之多,隨處可見,堪稱一絕。其殿 中橫樑四處可見彩繪,又是另一絕。不過最特別的,莫屬廟中的「一字匾」,有「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的寓意,旁邊的「世人枉費用心機,天理昭彰不可欺, 任爾通盤都打算,有餘殃慶總難移…等」小字,也詮釋了一字匾的涵義,單純的「一」字便富含如此深遠的意義,被稱為府城三大名匾其一,實在當之無愧,遊客可 千萬別錯過。
歷史悠久的天壇,目前仍是在地人的信仰中心,一年四季祭典不斷,尤其是正月初九天公生,廟中舉辦隆重的祭祀大典,吸引眾多人潮前往,祈求閤家平安。
四方通行旅遊網
|
廟裡賣金紙的婆婆說,在天公廟求財並不需要特別的儀式或牲禮,重點是誠心。先將金紙放在玉皇上帝面前焚香祈求後,再至各神明前拜拜,順序是由一樓開始,先正殿再至後殿,二樓則以關公為始,其餘神明依序先中、再由右至左祭拜(以參拜者面向神明時的方向為基準)。
至於金紙的數量、金額大小則不需太過在意,通常廟裡販售處都會將「補運金」和「補運錢」包含在內,尤其這裡的金紙包裝頗有意思,是將不同種類金紙一 層層堆疊往上墊高,最上面再放包餅乾。一般來說,一疊金紙裡就會備好天公金、三界公金,以及眾神明所需的金紙,因此民眾不須再煩心。
廟裡還有另一種科儀稱為「禮斗」,也包含求財意涵。禮斗民間俗稱「拜斗」,是道教裡用來消災解厄,添財、補運的一種儀式,每年於農曆九月在天公廟舉辦法會,其餘時間信眾若想為自家舉行拜斗儀式,亦可至天公廟後殿與法師洽詢。
科儀大略流程為祭星、改年、拜斗、改運。「祭星」是讓身上不好的運勢遠離自己,「改年」可解罪業,「拜斗」能添財、添福壽,最後焚香詢問玉皇上帝儀式是否圓滿,得允筊後再進行「改運」。整套科儀約需4小時,家族中可以一人為代表上香,其餘人則用常穿衣物代替即可。
Data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
電話:服務台(06)222-7983、
天壇,台南人一般俗稱天公廟,廟內的「一」字匾為三大名匾之一。臺南府城舊俗逢農曆年初九,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替代 天公神位。祭後即拆除天公壇,土地公歸廟,聖爐則寄於埕東吳姓人家的前堂內,久而久之成為慣例。天壇歷經多次修建,雕樑畫棟雖已翻新,但左右牆堵上的福祿 文字石雕,以及殿內一對樸拙的花崗石蟠龍柱,是咸豐五年乙卯(西元一八五五年)時的原作。正殿結構宏偉,歷代名人題署匾額高懸,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簡介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忠義路二段上,俗稱天公壇、天公廟,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 方因此稱為『天公埕』;到了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更是萬人空巷,都要在天公埕架設臨時的天公壇,受聖爐供奉土地公 神像,替代天公神位露禱祭天,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歷史發展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在明鄭時期是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因此稱為『天公埕』,至清朝咸豐4年(西元1854年)才建廟立壇並命名為 『天公壇』,光緒25年(西元1899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西元1949年重修一次,1979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次年廟 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1983年將天壇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至1984年重修屋頂簷飾成為今日我們見到的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建築風格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廟門十分特別,不同於一般廟門是彩繪門神,因為主祀玉皇大帝,因此該廟為彰顯玉皇大帝之神格,將廟門門板以門釘取代門 神;此外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龍柱多達5對,龍柱的年代從清代至今都有,相當具有歷史價值:正殿龍柱完成於清同治年間,八仙獻瑞和鯉躍龍門的圖案 雕工十分精細,是府城龍柱中的精品,而前殿龍柱是清咸豐年間的作品,神韻逼人、簡單樸實,後殿龍柱為清咸豐年間所刻,瘦長的柱身,平貼在柱面上的龍頭加上 龍鬚伸展的弧度,更是具有藝術之美。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一字匾』是台南府城的三大名匾,意義是指『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再怎麼 工於心計也無可奈何』,『爾來了匾』意指『你終於來了,老天爺要給你算帳了』;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三川門側門的抱鼓石還有清代石獅,藝術和歷史價 值都有相當高的評價。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的民俗采風
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因此成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各方信徒多會來此燒香拜拜,光是金紙就因為來不及燒,而在廟埕上推積成小山,是觀察台灣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自行開車: 1、國道一號:由台南交流道下,接182縣道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2、國道三號:由新化系統交流道下,接台20線過永康市至台南市區圓環,,續行民生路一段至忠義路二段口右轉,於84巷轉入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 搭乘大眾運輸: 公車:搭乘88平安線、2路公車至天壇站即可到達台灣首廟天壇(台南天公廟)。 來看一下天公廟的介紹哦: 台南天壇(天公廟)廟址原為明鄭時期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稱為「天公埕」。清咸豐四年(一八五四年)始建 廟立壇,名「天公壇」,主祀玉皇大帝牌位,爾後,陸續迎請神明入廟,是府城人的信仰中心。清朝光緒廿五年(一八九九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民國七 十二年(一九八三年)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現為國家第三級古蹟。 天壇正殿奉祀玉皇大帝,殿宇高聳,氣派非凡,金碧輝煌的神龕內供奉著「玉 皇大帝聖位」的牌位。玉皇大帝職司統御天地諸神,為神中至尊,是天的神化,至尊無形,故不造神像,一般廟宇都以神明牌位供奉著,民間祭拜則祀以天公爐,原 來正殿擺置的四腳鼎形香爐,即是昔日祭天使用的銅香爐,為乾隆四十一年(西元一七七六年)台灣知府蔣元樞所敬獻,是廟中最早的古物,現已不見其跡。 廟內神明多達二十多種,從年初至年尾廟會祭典不斷,其中以農曆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上帝誕辰)、關聖帝君誕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九皇大帝誕辰(農曆九 月初九)最為盛大。每年亦擇定吉日舉行「朝天大清醮」,請求和感謝上天庇佑全年平安。後殿有道士雲集,長年為人收驚、祈福。 天壇,俗稱天公壇,主祀神格最高的玉皇上帝。其配祀神祇之多、廟會之盛、香火之旺,更是冠於府城,可說是台南人的信仰中心。 歷史滄桑天壇,廟址昔稱「天公埕」,原是明鄭時期奉明正朔、築台祭告天地之所。入清 後,因政治顧慮未能建壇。直到咸豐4年(1854),在清廷控制較鬆弛、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日益殷切的情勢下,才獲得清廷的允准興工,興建前殿及正殿,主祀 玉皇上帝。咸豐5年又增建後殿,並塑造三清道祖、三官大帝等10數尊神像。 日治時,由於日人拆除康熙古剎黃檗寺,寺中文衡聖帝(即關公)神像被奉請回天壇同祀。光復後,民國68年,天壇左廂增建「武聖殿」,除主神關公外,另又增祀五文昌等多尊神明。建廟迄今計有140餘年。 天壇的神明種類和 數量非常多,以性質分3大類,包含自然神,如﹕天公;靈魂神,如﹕岳武穆王等﹔器物神,如:灶神等。以神明的職能來分,上自神界之首玉皇上帝,下至家戶之 神灶君﹔大自註定生死的南、北斗星君,小至管小兒出痘、發疹的天醫真人。人生中大部份的需求幾乎都可以在這兒得到滿足。在建築特色上,天壇的雕刻以龍柱、 石雕和憨番木雕最精釆﹔文物部分則不能錯過遠近馳名的「一」字匾。另外,天壇的廟會祭典活動十分活絡,是觀察民俗文化相當好的地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