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為痛經所苦的女性非常多,有初經來潮不久的少女、有正值生育期的少婦,也有已生育多年的熟女有因子宮發育不良導致、有因子宮內膜異位造成,也有因子宮肌瘤引起。子宮內膜異位好發的幾個位置,其中子宮和直腸之間的位置較常見,患者在經來會有下腰部疼痛ˋ肛門重墜之感。
嚴重的痛經會導致組織沾黏,造成不孕,如果只是服用止痛藥草草了事,不但忽略了痛經背後的成因,也很容易使痛經隨著時間越來越劇烈、越來越難以治療喔。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
所 謂"原發性",指的是器官本身並沒有病變,沒有發炎、沒有長東西,但是月經來的時候就是肚子痛,這跟子宮本身發育不良、子宮口狹小、子宮後傾,或經血中帶 有大片的子宮內膜(膜樣血塊)等有關,通常在初經後2-3年出現症狀。這樣的體質以中醫而言,屬虛寒性體質,初經來過不久的小女生,月經週期不準、月經來 會肚子痛、子宮發育還不成熟,或者平常時候很喜歡吃冰涼的,小腹冷冷的、白帶很多,容易腰痠,都是虛寒的象徵。
當 然,月經來腰痠重的(多有子宮後傾),治療時會加些補腎藥,月經來血塊多的,會多加些化瘀藥,依據個人體質再作加減。另外,平常容易緊張、怕痛的,越容易 痛經。因為愈容易緊張越會造成子宮肌的收縮,這是中醫所說:肝鬱造成氣滯、血瘀,也就是越容易緊張、局部循環愈差的意思。
【繼發性痛經】
繼發性痛經就是在骨盆腔可以發現病變的痛經,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骨盆腔炎及子宮沾黏:
(一) 子宮內膜異位
可以在月經來的前一兩天即開始,一直到月經結束,也有可能因為經血排放不淨造成月經後依然腹痛。
疼痛的方式常是一種直腸壓迫的感覺,也就是肛門會有重重墜墜的感覺,而且腰背疼痛、下腰痛,甚至延伸到大腿。疼痛也可能不只在月經期發生,諸如性交時疼痛、解便、排尿都有可能疼痛,但並不是所有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都會有經痛的情形。
子宮內膜異位在中醫屬"瘀",除了用活血化瘀藥排淨經血,平時也要依體質加入溫補藥。
(二)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大多不痛,通常以經量多呈現,但是子宮肌瘤若有變性或沾黏就會產生疼痛。
子宮肌瘤不一定有症狀,視其生長的地方而定,有症狀者通常呈現經量多、血塊多。長期下來,再加上往往被西醫囑咐不能吃中藥而嚴重貧血,這樣的體質在中醫屬於"氣虛有瘀型"。
中醫說"氣能攝血",使用補氣藥再加上活血化瘀藥,就能有效控制經血量,並減少血塊了。
(三) 骨盆腔炎
長期的盆腔發炎容易導致卵巢囊腫、盆腔沾黏、骨盆腔充血而造成疼痛,疼痛不一定發生在經期。常常在排卵期或性交時也會有腹股溝或兩邊下腹疼痛的情形,長期盆腔炎是一種較難治的婦科病,往往療程較長,也即易造成不孕,因此平素白帶多,尤其合併下腹悶痛者,不可不慎。
慢性盆腔炎以中醫而言屬於"濕、瘀、虛"的體質:
。白帶多所以有濕。
。下腹會痛、月經來會痛所以有瘀。
。長期反覆感染、腰痠背痛,所以有虛。
如果再加上白帶偏黃綠、搔癢、味臭,那麼還要再加上"熱"的體質。
多種體質夾雜就是它難治的原因,雖然難治,但是只要有耐心的調養,不要長期使用西醫消炎的方式處理,還是可以治癒的。
(四) 子宮沾黏
子宮沾黏最常見的原因就是人工流產,流產手術後經量銳減,經來腹痛甚,就要考慮這個可能性。
痛經不管是何種原因造成,或多或少都有"瘀"的體質,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除了平時溫補調養、節製冰品外,月經來也要配合排淨經血。另外,針灸、薰臍的溫通效果,往往能達藥物所不能及之處,嚴重痛經者搭配治療,可大大縮短療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