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中華新聞社報導-百年火柴廠的工資券


 隨著打火機的普及,火柴已漸去漸遠,作為夕陽企業的火柴廠,無可奈何大都關門或轉制。但我收藏了兩枚濟南振業火柴總公司的工資流通券,票面雖然斑駁陳舊,但製作之正規,印刷之精美,依稀可見當年火柴廠的盛況。
圖1
  這兩枚工資流通券由濟南振業火柴總公司於上世紀初印製發行,面值分別是貳佰文和肆佰文。票面正面中上方印有“濟南振業火柴總公司”和“工資流通券”兩行字。右花卉圖案印有面值,左風景圖案為頤和園玉帶橋。兩旁分別是“專付工資、不作別用”和“京足錢”等字,還蓋有紅色編號和公司印章(圖1)。票面背面印有使用說明:“本票專為便利本公司職工人員之用,本票兌換地點由本公司隨時指定,本票均經備案,如有偽造塗改,查實定行究辦”(圖2)。
圖2
  細細端詳這兩枚工資流通券,令人十分驚嘆,此券採用印鈔紙印製,印刷精美,紙幣特色花紋、圖案加上面值,猶如銀行所發行的正規鈔票。火柴廠能印製如此考究的工資券,足見當時企業實力之雄厚,規模之龐大。

  濟南振業火柴總公司由山東著名民族實業家叢良弼(1869—1945)於1913年創辦。辛亥革命時期,叢良弼響應“實業救國”號召,懷著愛國之心,在濟南籌建振業火柴總公司,後為濟南火柴廠。自叢良弼創建山東第一家大型的民族火柴企業後,我國華北地區用“洋火”的歷史局面一去不復返了。

  由於當時製造火柴時,糊火柴盒都是手工製作,費工費時,於是火柴廠就將紙張、木片等材料發給濟南東南關附近的市民和農民,利用社會閒散力量糊火柴盒。那時每人每天約糊1000個火柴盒,所得工資約可買4、5斤玉米,每天結算,銀貨兩訖。開始用銅元結算,但是計算、支付比較繁瑣,後公司特製這種工資流通券,代替銅元結算,專門支付糊盒工資。糊盒人員可持此券到公司指定商店購買物品,也可到規定銀行兌換現金。此工資流通券使用十分規範,大約使用到1936年結束,前後時間長達20多年。

  新中國成立後,在1958年大躍進年代,濟南火柴廠開辦了集體食堂。廠方將這些束之高閣的工資流通券又找出來,加蓋“地方國營濟南火柴廠食堂專用章”,發給職工作為食堂飯菜票,每券可買稀飯一碗或兩個窩頭等,真是物盡其用、煞費苦心。

  一個世紀過去了,濟南火柴廠被兼併已不復存在,這些工資流通券也不知踪影。好在山東火花收藏家張銳先生得知我酷愛收藏研究火柴文化,於是割愛將他收藏了幾十年的兩枚此券轉讓於我。這兩枚工資流通券歷經百年滄桑,流傳至今實屬罕見。它見證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歷史,講述了民族企業家靈活規範的用工薪酬制度,再現了火柴行業曾經輝煌的那段時光。

  來源:新民晚報 李湧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