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中華新聞社報導-書案雅物筆架山


 筆架亦稱筆擱,中國傳統文房用具,書畫時在構思或暫息藉以置筆,以免毛筆圓轉污損他物。為古人書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

筆架的典型特徵是小巧,一般來講大不過盈尺,不但實用,而且供賞玩,故在具體的收藏過程中,以可供於案上,又可玩於掌中,可遠觀,亦可近取之物為首選。

  筆架因樣式不同,多有別稱:如筆山,因呈多峰山形而名,造型一般為五峰,中峰最高,兩邊側峰漸次之,平底,以明代中晚期瓷製品較多。筆架之美在於形,也勝於材,奇山形筆架置於桌案前使人足不出戶即可飽覽嶙峋走勢,通感山川之氣脈。

  筆架的材質一般為瓷、木、紫砂、銅、鐵、玉、象牙、水晶無不具備。其中實用性的筆架以瓷、銅、鐵最為普遍,觀賞性的則以玉筆架最為典型。式樣則尤為繁多。

  筆架具體的產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從南朝梁代吳均所作《筆格賦》:“幽山之桂樹……剪其片條,為此筆格”看,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南北朝之前的筆架傳世品還不曾發現,故具體面目不甚清晰,不過從文獻來看,當為山形。 “若九疑之爭出,”材質當為木。唐代筆架流傳下來的極為罕見,但從文獻來看,此時的筆架已經成為文房的常設之物,如杜甫詩:“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材質已不局限於木,呈多樣化,如羅隱詩:“珊瑚筆架真珠履,曾和陳王幾首詩”。

  宋代筆架傳世品和出土物較多,材質更加多樣,而以山形的筆架最為多見,山峰或陡峭,或平緩,峰巒少則五個,多達二十。宋魯應龍《閒窗括異志》雲:“遠峰列如筆架”。

  元代筆架的材質有銅、瓷、石等,其形多為山形。宋代前兩種樣式已不見有。山形筆架的山峰較宋代明顯減少,一般為四五峰。

明代筆架更是文房中不可或缺之物,這從明代文人著述多有“筆格”條目可知,其材質“有珊瑚者,有瑪瑙者,有水晶者,有刻犀者”,還有瓷、玉、木等。山形筆架為明代主流,峰數一般不過五峰。

清代筆架清代筆架
  清代筆架更勝明代,材質有玉、紫砂、水晶、銅、木、琺瑯、象牙等。而以自然之物最為名貴。

  來源:新民晚報 夏 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