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身修而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修身看似個人的事,其實卻關係國家社會的長治久安。 一個修養好的人,最起碼他的人際關係必然相當和諧。 關於修身與人際的關係,我有四點建議:
第一,要以“戒”生活:一個人在日常生活裡,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一定要有約束身心的方法。 佛教裡講五戒,不殺生,是對人家的生命不侵犯;不偷盜,是對人家的錢財不侵犯;不邪淫,是對人家的身體、名節不侵犯;不妄語,是對人家的信用、名譽不侵犯;不喝酒,是不吃刺激性的毒品,傷害自己的身體、智慧。 所以,以“戒”來生活,這是做人的根本。
第二,要以“慈”待人:我們做人處事,要抱著慈悲為本的原則。 所謂慈悲,就是給人歡喜,拔除他人的痛苦。 如果我們對朋友、同事、家人都能給予慈悲,給他歡喜,這樣待人,必能“敬人者人恆敬之,助人者人恆助之”。
第三,要以“忍”處事:在世間上,處世很難,所以要能忍辱柔和、謙虛有禮。 如果憑著一己匹夫之勇,憑著自己的血氣沖動,到處惹事生非,這是不會處世。 有時候忍窮、忍貧、忍苦、忍難,都很容易,唯獨忍一口氣很困難,所以我們要能“難忍能忍”。
第四,要以“緣”交友:我們交朋友,不要抱著貪圖他人利益的心態,要抱著結緣的心,這樣才能交到好的朋友,因為你要別人怎麼樣待你,你必須先怎麼樣待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