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習氣未除才需用心修行
人從無始以來,常因無明和習氣而使得自己意亂情迷、顛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無明習氣、回歸清淨的本性。
習氣可以從現在開始用心修改,若不改,從過去再疊上新的壞習慣,將會積習難除;我們生活在這麼好的環境中,大家應發心好好修行,警惕自己用心消除過去的習氣,才是正確的修行方向。
在佛陀時代,佛陀也有很多習氣難除的弟子。為讓我們更有信心努力消除習氣,佛陀曾說:“正因為習氣未除,才需用心修行;習氣若已消除,那就已經成道了。”
騙人習氣未除的比丘
當時佛陀在恆河兩岸說法時,發心出家修行的人不少,那時僧團內有一位比丘,他的本性很好,但是卻有一個喜歡騙人的習氣──平時在較有權勢的長者面前,他會表現得很好;在平常的老百姓面前就喜歡騙人。消息傳到僧團裡,僧眾們都覺得很難堪,認為清淨的僧團裡出現這樣的人,是一件很不名譽的事。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就請人把這位比丘找來。佛陀問他:“你是不是常常到處行騙?”比丘覺得很慚愧,說:“我知道這是不對的,但是,我總是做了以後才發覺自己又錯了。我很想改,卻不曉得如何改?內心很痛苦。”
佛陀說:“其實你在過去生也是這樣的啊!”這時,諸比丘都圍過來聽佛陀講述這位比丘的宿世因緣──小熊獻媚偷吃山鼠
無數劫以前,在山林裡住有一群山鼠,由一只鼠王帶領著它們逍遙自在地過著生活。有一天,山林裡忽然來了一只小熊,小熊看到這群山鼠,就想:“如果我能在這群山鼠中生活,將來一定可以過得很逍遙!這群山鼠都將成為我的佳肴。”
小熊就心懷鬼胎地告訴鼠王:“你們山鼠都相處得很和睦,我很羨慕,希望也能加入你們的團體。”
鼠王覺得它雖然是一只熊,卻有一顆愛心及和平的心,大家能和平共聚,也是件好事。鼠王就很歡喜地招待小熊在鼠群中生活。
小熊每天就跟著山鼠們出門,每次它都走在隊伍的最後面,由鼠王在前面帶隊,它就乘其他山鼠不注意的時候,在後面抓三只山鼠果腹。
年久月深,山鼠的數量一直減少,山鼠們覺得很奇怪,鼠王也很疑惑,“為什麼族群會一直減少呢?”它就開始留心觀察。
這天,鼠王依然帶隊走在前面,然後又快速地偷偷跑到後面察看,正好看到小熊抓著一只山鼠在吞食。鼠王雖很難過,但仍不動聲色。
於是它就秘密和鼠群們商討對策:“原來我們的小山鼠都被那只熊吃掉了,大家要合力來對付它。”
隔天,鼠王仍和往常一樣帶著山鼠們出門,剛走出洞口,鼠王一聲令下,所有的山鼠全部回頭圍住小熊,一下子就把小熊淹沒──有的咬耳朵、有的咬眼睛、有的咬脖子……雖然小熊的力氣很大,卻難敵鼠群的圍攻。
用心修身、口、意
“小熊就在山鼠的合力攻擊下,咽下了最後一口氣。”佛陀說到這裡,向比丘們說:“那時的小熊就是這位比丘,他過去即已帶著騙人的習氣,在比較有成就的人的跟前就表現得很殷勤、優秀,在平常人面前,就出現欺騙的習慣。”
那位比丘聽後萬分慚愧,了解這習氣若不去除,來生來世還是會帶著相同的習氣。他向佛陀說:“從今以後我一定改過,請佛陀給我機會,也請所有的同修多多鞭策我。”
佛陀慈悲地說:“道業要互相守護,除了他本身有心改過之外,也需大家來注意、幫助他,以眾人的力量來庇護他。”於是比丘們都原諒了他,願意成就他。
其實人人都有無明和習氣,想要修行的人,要抱著恢復原來清淨本性的決心,才會努力下功夫修行,也才會有勇氣和毅力克服困難。而習氣一不小心就會現前,因此修行要時時刻刻多用心於身、口、意。
我們是“福中人”,人身難得,我們既得人身,又生活在如此富有的社會,更應好好把握因緣修行。人生無常,時時要多用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