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華龍網-三峽都市報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音質優良證實巴人虎崇拜
昨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也是本報與萬州區博物館發起的為期一個月的國際博物館日系列公眾互動活動開始的日子。 為了讓更多市民了解博物館,進一步接觸文物、了解文物,萬州區博物館當天在萬州高筍塘廣場和區博物館現場,舉辦了知識問答、漢磚拓片、精品文物圖片展等一系列公眾互動活動,讓不少市民品嚐到了豐富的文化大餐。
七歲女孩製作精美漢磚拓片
昨天早上,在萬州區博物館內的小廣場上,不少市民正拿著宣紙、墨汁、刷子等工具,親手製作漢磚拓片。
這些漢磚有的刻畫著車輪,有的刻畫著錢幣,有的刻畫著菱形花紋等,漢磚上的刻畫都精美絕倫,各不相同。 市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進行拓片。
“媽媽,這些磚好特別,做出的畫也好好看,我也想親手製作一幅拓片。”七歲的劉暢看到母親剛製作出了一幅精美的拓片,她拉著母親的手,表示自己也想親手做一副。
劉暢接過母親手中製作工具,挑選了一個車輪圖畫的漢磚準備進行拓片。 “先把宣紙鋪平在漢磚上,再往宣紙上均勻地灑水,接著就用刷子慢慢地把漢磚上的雕紋弄出來,等紙上的水乾了後就可以往上刷墨汁。 ”在現場的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劉暢成功地製作一幅精美的拓片。
“感覺真興奮,以往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這些特別的漢磚,重未這麼近距離接觸過,並且還自己親手製作了一幅拓片。”劉暢說,以往時常和父母一起看文物探索類節目,自己對文物歷史類知識很​​感興趣。
據了解,當天有百餘位市民陸續參與了此次活動,並且每位市民可以製作多次,直到做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為止。
30道答題被市民一搶而空
“這張紙條上的題目我會,目前萬州區有15處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活動過程中,在高筍塘流杯池旁,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現場發放文物保護法和可移動文物普查的相關宣傳資料,還有不少市民參與文物知識的有獎問答。
這次問答活動的方式有些特別,很像古時候猜燈謎的方式。 此次活動共準備了30道題目,這些題目都寫在一張對折的紙條上,30張紙條都掛在一條長繩子,參與答題的市民可扯下紙條,根據紙條上的問題進行答題,但每位市民只允許答一題,答對了就可以領取一份小禮品。
“活動是八點半開始的,但九點左右30張紙條都被市民扯下並回答完上面的問題。”現場一工作人員說,市民們大多都是仔細閱讀了發放的相關資料後,都積極的參與答題活動,不一會兒30道題目就被市民答光了。
工作人員說,本次準備了300多份的宣傳資料很快發完了。 “唉,來晚了,沒參加到答題​​,不過拿到一份文物保護法和全國文物普查的宣傳資料,看完後學到了很多。”年輕小伙王軍說,以前更本不知道這些知識,現場看過資料後,增加了不少知識。
珍貴圖片展帶你了解萬州歷史變遷
昨天,萬州區博物館還開展了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展板上的20餘件文物照片供市民欣賞。
據了解,萬州區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40261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金銀器、木器、書畫、石刻、絲織品等類別,其中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20件,三級文物513件,一般藏品39715件。 萬州區博物館內藏品,以戰國青銅器、漢代陶器、唐代青瓷器等最具特色。 此次的精品文物圖片展中,多是珍貴文物,讓市民感受這些文物的獨特魅力,了解萬州歷史變遷。 萬州人自己的博物館裡,究竟有哪些“鎮館之寶”? 不妨看看本報為您做的整理:
商周陶鬶
此物出自商周時期,其形制為三角形扁鑿實足,腹部如壺,是古代陶製炊器,一種造型優美的日常生活用具。 這件文物目前保存較為完整,歷史久遠,並且對研究商周時期的民俗歷史有著重要作用。
戰國青銅虎鈕錞于
此物是一級文物,於1989年夏,在萬州甘寧鄉紅旗水庫洩洪道巨石縫中被發現,由萬州博物館收藏。 在2005年6月,調集到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這件錞于屬戰國晚期的巴人作品,其通體完整,音質優良,造型厚重,形體特大,有“錞于王”之譽。 其上部的鈕作虎形,栩栩如生,不怒而威,虎腿以漩紋勾畫出神物特徵,是巴人虎崇拜的又一重要例證。 該物在當時用於戰爭,敲響此物就表示前進或者後退。
漢代青銅俑(文吏俑和武吏俑)
此物較為稀有,並且保存完整。 目前,整個三峽庫區只有這麼完整的一對漢代文、武吏青銅俑。 漢代青銅雕塑以善於刻畫特定人物的表情動態見稱,這對俑雕刻得很精美,即使時隔久遠,依舊栩栩如生。
漢代紅陶庖廚俑
此物保存完整,產自漢代,是用紅土製作而成,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 在博物館內,該物除了庖廚俑外,還館藏有歌舞俑,動物俑等各種俑像。
唐代青瓷胡人武士俑
此物發掘於1978年萬州的駙馬鄉,是唐代早期的製品。 該物品製作精美,保存完整,把胡人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這件物品不僅歷史、藝術價值高,並且對研究初唐時的民族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德化窯在今福建德化縣,故名。 創燒於宋代,宋元時期燒青白瓷,明​​代盛燒白瓷,清代又有進一步發展,此物是保存完整的明​​代製品。 潔白如玉、精巧雅緻的德化白瓷被推為中國白瓷的代表,稱之為“中國白”,並且德化白瓷自宋元時起,以瓷為媒,漂洋過海,把優秀的中國陶瓷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明代德化窯白瓷尊
清代祭紅釉扁壺
祭紅釉,瓷器釉色名。 亦稱“鮮紅釉”、“寶石紅釉”、“積紅釉”、“醉紅釉”,是明宣德時創燒的著名銅紅釉品種,因祭紅器作祭祀郊壇之用,故名。 在明代中期以後,紅釉燒製技術幾乎失傳,直至清代前期的康熙朝才得以重新恢復和發展,但其產量稀少,此件文物是清代製品,目前像這種保存完整的祭紅釉瓷器較為少見。
明代祝枝山行草書五言軸
祝枝山,明歷稱其為“吳中四才子”之一,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 祝枝山擅長於狂草和楷書,此副作品是用行草字體書寫,這種字體是介於草書與行書之間的字體,此字體在祝枝山的作品中較為罕見,並且此物保存完整,故此價值較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