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日 星期四

淺談和闐玉的顏色(一)-白玉、青玉及青白玉



※ 優質的和闐白玉以細膩溫潤取勝,給予人溫暖、欲看不透的視覺感受。(新疆友人馬方先生收藏)

  在中國古籍中,對於和闐玉有許多的記載,說法不盡相同,如東漢文學家王逸在《玉論》中載玉之色為:「赤如雞冠,黃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純漆,謂之玉符。而青玉獨無說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時有,而黃赤者絕無。」



  清代官修的《西域圖志》說:「和闐玉河所出玉有:紺、黃,青,碧,白數色。」而也有一種說法,以青、赤、黃、白、黑五色為正色,其它為雜色或間色,從 而將玉也分為此五色,依四方和中央分配五色玉,東方為青,南方為赤,西方為白,北方為黑,中央為黃,猜想可能受五行說的影響。

   在鑑別收藏和闐玉上,玉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說得更明白點,除了玉質結構本身所呈現的細膩油脂之外,玉色直接影響了和闐玉的價格。在「淺談和闐玉的顏 色」系列中,我們將淺談和闐玉的原生玉色:白玉、青玉、青白玉、黃玉、墨玉、碧玉,接著討論和闐玉的次生玉色:糖玉、皮沁色,最後由於玉質上爭議,我們最 後討論粉紅玉。

原生色及次生色

  從顏色的生成上來說,和闐玉的顔色可以分為兩大類:「原生色」、「次生色」。
  1.原生色:
  包括玉的本色,及其他伴隨物而呈現的顔色,常見和闐玉的原生色有:白、黃、青、碧、墨等,各色之間的交融和玉中雜質色澤的參與,也會呈現不同的色彩。

  2. 次生色:
  次生色是原生色受到物理、化學、人為環境的次生因素的侵擾而產生的次生顔色,可分為「天然次生色」和「人為次生色」。
   「天然次生色」是玉形成之後,在漫長的地質年代,特別是褶皺上升到山上或初露地表之後,玉與周圍的岩石、土壤、植物發生接觸,通過滲透、浸泡、晾曬、靠 染、風化、淋濾、靠染、光照、氧化等作用,一些礦物成分進入玉中,或致使玉色發生變化,常見的有「糖色」、「皮色」及「天然沁色」。
  「人為次生色」是玉被人開採之後,製作成為各種器物,由人盤摸、染色、隨葬,後發掘出土,再為人所佩戴、把玩而造成的顔色改變。

白玉

   和闐玉主要是由透閃石微晶組成,主要結構為毛氈狀變晶結構,佔了80%或更高,在顯微鏡下無法清楚的辨識輪廓,毛氈狀變晶結構比例越高,則玉質則越細緻 均一,同時毛氈狀變晶結構緊密的結合,使得和闐玉的硬度明顯高於其他透閃石系的軟玉。而和闐白玉通常是由95%以上的透閃石微晶所組成,透閃石微晶本身是 無色的,我們肉眼所見白玉的顏色,並非包含某種白色的礦物成分,而是當光線進入玉石之後,穿透過毛氈狀的透閃石微晶結構而產生漫散射,成為我們所見到的白 色,所以我們會發現,當光線越強,玉石就視覺上顯得更白潤。

  在世界各地的透閃石系軟玉當中,大多數是青綠色,白玉極為罕見,目前僅知道有「和闐白玉」、「且末白玉」、「崑崙(青海)白玉」及「俄羅斯白玉」。在和闐玉的產量上,白玉的產量約佔10%左右,產量不高,因此價格自然明顯高於一般常見的青玉。

   白玉的顏色因透閃石含量的多寡、結構排列方向而有不同的表現,即使同一條礦脈,也不盡相同。古代有分作:季花白、魚肚白、梨花白、月白、牛奶白、羊脂白 等,其中以「羊脂白」最受到重視,產量也最少。現在依工業分法,依產出塊度、白度、重量、雜質含量、玉紋、瑕疵等分作「特級白」、「一等白」、「二級 白」、「三級白」等,但對於「羊脂白」則沒有標準定義。

   和闐白玉的產出塊度一般不大,幾乎以仔玉為主,而光滑如卵的純白仔玉行話叫「光白子」,質量特別好。而由於山料大多以炸藥開採,因此所採得的白玉山料礦 石大多有明顯破壞的裂紋或瑕疵,因此可用的塊度不大,這也是和闐白玉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而我們一般在市面上所見到的和闐白玉山料,極少是和闐白玉,大多 是且末白玉,更有以俄羅斯白玉或崑崙(青海)白玉替代者。

※ 青玉是最常見的和闐玉,質地油潤者也非常具有收藏價值,價格比較便宜,值得入門收進。
青玉

   青玉的產量豐富,佔了80% 以上,是歷代製玉採集或開採的主要品種,顏色有淡青色到深青色,種類很多,古籍記載有蝦子青、鼻涕青、蟹殼青、竹葉青等等。現代以顏色深淺不同,也有淡 青、深青、碧青,灰青、深灰青等等之分。和闐玉中青玉最多,常見大塊者。近年見有一種翠青玉,呈淡綠色,色嫩,玉質細膩,是較好的品種。

  青玉的顏色乃是透閃石─陽起石中二價鐵含量較高,陽起石組分增長,尚未分解,顔色以青─綠為主體,同時伴生綠泥石、斜黝簾石、磷灰石、白鈦石星點分佈等。因此產生了種種不同亦有深淺變化、色調的青綠色。

※ 青白玉是青玉-白玉之間的過度品種,其中不乏色澤清爽、質地細膩的好玉。(新疆友人馬岩先生收藏)
青白玉

   青白玉以白色為基調,在白玉中隱隱閃綠、閃青等,常見有蔥白、粉青等,屬於白玉與青玉的過渡品種。和闐玉由透閃石-陽起石為主要成分,在陽起石的作用 下,大多呈現青-綠色調,在形成的過程中,靠近最外層者,受到氧化鐵及錳質的侵潤的次生作用下,最外層形成黃褐色、紅褐色乃至黑褐色等色調的軟玉,而向內 漸次純化,陽起石成分逐漸減少,透閃石增長,其中陽起石─透閃石中二種礦物組分的不均勻性分佈而產生青-白的過度色彩,也就是我們所見到的青白玉,有些人 也將白玉當中透灰色者列入青白玉,筆者則抱持不同的看法。

  青白玉在在清代的時候大量開採、利用,傳世者有70% 左右都是青白玉,顯見當時十分受到歡迎。玉質通常十分細膩,硬度更是各色和闐玉之中最高者,高達摩氏硬度6.75 ,因此也是一種十分值得收藏的品種,在收藏上以色澤清爽,玉質細膩者為上品,未來也要看俏的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