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福閣
印文:景福閣,一行三字,陽文篆字。
印面:4.6公分X 3.9公分。
印身:4.6公分X 3.9公分X2.5公分。
印重:95公克。
印材:和闐白玉硃砂沁。
印鈕:螭虎鈕。
四面:素面。
景福閣位於萬壽山東部山頂,前後各五楹,皆南向,有曲廊相通。 清乾隆時(1736-1795)為菊花形的曇花閣,光緒年間(1875一1908)重修時改建為景福閣。 閣前部為寬大敞廳,慈禧曾在此觀而、賞月,並接見外國使節。
每年七月初七,慈禧太后在此遙祭牛郎織女,中秋節在此賞月,九月九在此登高。 夏天陰雨日,慈禧和宮女們在此「過陰天」。
景福閣地處頤和園萬壽山頂東部,站在景福閣向南遠望,它和德和園大戲樓及東堤北端城關建築文昌閣,恰好處在一條線上,它們形成了頤和園東部建築的一條主要軸線。
在清漪園時期,此處叫曇花閣,是一座六瓣蓮花形的三層樓閣。 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燬,光緒十八年(1892年)改建後改名為景福閣。 閣前半部是200平方米的敞廳,下有花磚鋪地,上有彩畫描繪,顯得既寬闊明亮又富麗堂皇。 清朝末年,慈禧常在此觀雨賞月,有時也在這裡宴請外國公使的眷屬。 慈禧每年七月初七在此祭牛郎織女,八月中秋在此賞月,九月重陽節在此登高,吃福(野雉)、祿(鹿肉)、壽(羊肉)、喜(關東鱘鰉魚)。 盛夏伏暑季節,慈禧常在這裡和后妃、 宮女押寶、推牌九,名叫「過陰天兒」。 「過陰天兒」用膳時,由膳食房到景福閣,沿途排列許多太監,接連傳遞飯菜。 按照規定,參加傳膳的太監只能穿袍褂,不准用雨具,遇著狂風暴雨,就被雨打如落湯雞,慈禧以此取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