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八角攢頂式康熙御製廣仁寺碑碑亭 圖2康熙御製廣仁寺碑 康熙御製廣仁寺碑局部
本刊 朱有儀 歷史上的文物浩如煙海,但能完整保存至今的其實並不多。 民間收藏多因各種原因在流傳中散失損毀,保存在寺廟宮觀的一些文物,則因宗教因素和特殊的傳承體係得以倖存下來。 西安廣仁寺作為一座有故事的寺院,就保存著一批珍貴文物,其中以“八寶”最為著名。 這批文物包括書法、木雕、石刻等門類,本文願為讀者一一加以介紹。
康熙御製廣仁寺碑
西安是人文勝地,收藏古代名碑最多的書法藝術寶庫——碑林,就矗立在市區內。 雖然西安範圍內的古代名碑名帖很多,但歷經歲月洗禮後,碑石與手書真跡能俱存至今者卻寥若晨星。 往往是石碑因材質堅硬僥存於世,而原真跡蕩然無影,或僅餘帖本但碑石卻在歷史荏苒中被有意無意間毀損,最使人遺憾的是碑帖俱失而空餘傳說了。 今天在西安城中“碑帖雙全”的,唯有廣仁寺內現藏的康熙御製廣仁寺碑了。
康熙御製廣仁寺碑(圖1),全碑高5.16米,碑首高1.4米,碑座高0.98米。 全碑文字佈局得當,書法俊美,鐫刻字跡清晰如初。 全碑366個字,嚴格按康熙御筆真跡雕刻,刀工有力,精準洗練,系康熙朝宮廷刻師梅玉峰的傑作。 且全碑無一字破損,尤為難得,是碑石中不可多得、具有頗高價值的珍貴文物。
碑首因歷史原因已與碑身脫離,但未散失,現獨立擺放在碑亭之前(圖2),作為歷史文物被精心保護。 碑首拱形。 正面雕一組二龍戲珠紋,雙龍對視。 龍曲頸昂首,雙目圓睜,張口伸舌。 龍體粗壯,龍尾相互盤繞,中有圭額。
康熙撰廣仁寺碑碑文真跡原件
康熙玄燁,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繁榮局面。
圖3康熙帝碑文真跡原件
康熙御製廣仁寺碑碑文真跡(圖3),紙本,縱210厘米、橫90厘米。 文字豎13行,其中題目及年月署簽各佔1行,正文11行,每行36字,共366字。 楷體,用墨黑中泛藍,帖左上角鈐有“康熙御筆之寶”陽文朱印。 全篇字體端莊挺拔,剛中見秀,不失為一幅書法佳作。 且完整保存至今,被視為鎮寺之寶。 通 讀碑文,可以想見康熙當年深秋西巡時的情景及心境:“朕存心天下,眷顧西陲,惟茲關隴之區,實切封疆之重,歲當癸未,特舉時巡,省方設教,訓吏寧人,己責 除租,行慶布德,引年賜帛,獎學興賢。”文中在歷數自己“賜帛獎學興賢”之事後,提到了“又以運際承平,無忘武備,簡稽將士,整飭戎行”,稱雖然天下日趨 承平,但切記要居安思危,不忘內憂外患,精兵簡政。 作為大清帝國君主,其智慧的高遠,思維之縝密,讓人嘆服。 而且從此文中我們還能看出,康熙是位作文高手,文末採用了大段比喻:“將使黃山岩岫,秀比靈山;渭水波濤,凝如芝水;洪河浪息,渡法海之津梁;華嶽雲開,通耆阇之轍跡……”文采之出眾,可窺一斑。
作為封建帝王,康熙除了史有定評的文治武功外,其個人修養也讓人津津樂道。 作為滿族人,他精通漢文化,對書法更是偏愛,尤好明代董其昌的書法,所以字也從董書,並兼取各家所長。 康熙擅長楷書、行書,脫胎古人而又自成一體。 晚 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曾在評價康熙書法時說:“臨摹名家手捲,多至萬餘。寫寺廟匾榜,多至千餘。”康熙自己也說過:“朕自幼好臨池,每日寫千餘 字從無間斷。凡古名人之墨跡石刻,無不細心臨摹,積今三十餘年,實亦性之所好。”他雖一生酷愛丹青,但其真跡現今並不易尋。 且綜觀康熙傳世作品,可知他“惜墨如金”四字題匾居多,字數較多的如其所抄錄的200餘字《心經》,已屬鳳毛麟角。 像廣仁寺所藏多達366字的完整文章手跡,實屬罕見。
萬年燈
萬年燈也叫長明燈,又名續明燈或無盡燈。 古代除夕夜家家戶戶所點燃的燈具一經點亮,就不能吹滅,直到油盡、燭終,自行熄滅,這是中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民俗。 中國人有視死如生的傳統,人死後的陵墓也對應稱作陰宅。 君王尤其重視陵墓的修建,所以墓穴作為死後的居所,也渴望能像生前的宮殿一樣燈火長明。 《史記》中記載在秦始皇陵墓中就安置有長明燈。 而許多寺廟也會在佛像前擺放長明燈。 佛教認為親見長明燈者增長智慧,明亮前程,給長明燈供油意為驅除心中無明愚癡。
圖4萬年燈
在廣仁寺內有一座萬年燈(圖4),體量十分巨大,系黃銅鑄造,如喇叭形,侈口,直腹下弧收,圈足,通體無紋飾,腹部鑄有楷書“萬年燈”三字。 加滿油為54公斤。 該器整體古拙,有一定年份。 檀香木供座
檀香木又名白檀,屬檀香料常綠喬木,原產自印度、澳大利亞和非洲,我國台灣、廣東也有引種栽培。 它的花初開時黃色,後為血紅色,木材奇香,故常被作為高級器具以及鑲嵌、雕刻等用材。 品質好的檀香木目前的市價在500元/公斤以上。 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內藏有一尊白檀巨佛雕像,是用一棵巨大的白檀樹主幹雕刻而成,通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埋有8米),直徑8米,全重約100噸,是中國最大的獨木雕像。 大佛體態雄偉,全身貼金,鑲有各種珠寶,是舉世無雙的佛教藝術珍品。
圖5清代檀香木供座
廣仁寺大殿內有3個清代供座(須彌座),均為珍貴檀香木精細雕刻而成(圖5),上有蓮瓣、祥雲等吉祥紋飾,每座之上並設有一周柱狀裝飾,其中有多種佛教吉祥動物雕件,現存大鵬金翅鳥、馬、大像等(因擔心被盜,已另外保存)。 這些吉祥動物雕刻得栩栩如生,且身有貼金(圖6)。 我國天然檀香樹早在明清時期就已經被砍伐殆盡。 因檀香木生長條件苛刻,產量極低。 現今天然檀香木僅存於印度、斐濟和澳大利亞,受到嚴格保護。 這些國家製定了高額關稅限制出口,因此市面上的檀香木已是難得一見。 故爾廣仁寺所藏清代檀香木供座分外珍貴。
圖6檀香木供座內原有動物雕件一組
漢白玉蓮花缸 漢白玉作為名貴的建築材料,其潔白無瑕,質地堅實而又細膩,且易於雕刻,古往今來的名貴建築多采作原料。 從歷史資料看,大理石的挖掘開採起碼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南詔王國(738~937年)以前,1000多年前唐代修建的大理崇聖寺三塔,建築上就已採用精美的大理石。 歷史上的皇宮、陵墓如北京故宮和十三陵、天壇、天安門金水橋等經典建築都有大量使用漢白玉。
圖7清乾隆漢白玉蓮花缸
廣仁寺藏漢白玉蓮花缸(圖7),是清乾隆年間由一整塊漢白玉雕成,體量相當碩大,缸高1米、直徑1.4米,座高0.39米、直徑1.32米。 缸口內斂,口沿內有乾隆年吉日造銘文。 豐肩,鼓腹,平底。 口沿刻方折迴紋,腹部刻纏枝蓮紋。 下設有圓座。 體積如此大的漢白玉缸,實為佛教寺院中藝術珍品。 此缸本不是廣仁寺之物,因該缸上有“蓮花寶甕供奉大崇聖寺佛前”等銘文,可知此缸原為西安市中的大佛寺——大崇寺之物。 “文革”中還在小雁塔院中放置過。 體量如此巨大的石缸被反复搬挪,從側面也反映出人們對它的珍視。
楠木龍燈
圖8清代楠木龍燈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十月“老佛爺”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庚子西狩”來到西安,住至廣仁寺,頒賜三寶:一為匾額,二為楠木龍床(“文革”後至今下落不明),三為楠木龍燈一對(圖8)。 楠木是分佈於我國湖北西部、貴州西北部及四川、湖南等地的一種名貴木材。 楠木樹齡據傳大都在500歲以上,十分珍貴。 此對龍燈為整塊楠木鏤空雕刻而成,頂上有銅掛鉤,燈體上刻卷雲等吉祥紋飾,龍頭上配有銅鉤及流蘇,鏤空處鑲嵌有玻璃,玻璃上有花卉彩畫等,精美異常。 唐代漢白玉蓮花寶座
蓮花在佛教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象徵。 蓮花有四德:一香、二淨、三柔軟、四可愛。 它承擔了佛教的象徵和慧命。 而蓮花寶座,則表明了佛教的心願與寄託。
圖9唐代漢白玉蓮花寶座
廣仁寺所藏漢白玉蓮花寶座為唐代文物,圓形,淺縮腰,中有一圈凸棱,棱上有一圈連珠紋,其上下各高浮雕雙層仰覆蓮一周,近頂與近底也有一周連珠紋(圖9)。 此佛座很有來頭。 佛教傳說佛祖在世時弟子曾按照佛祖本人塑造且由他親自開光了三尊佛像,分別為8歲、12歲、16歲等身像(16歲等身像原在印度,後因宗教戰爭沉入了印度洋),所以12歲等身像最為寶貴。 當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提出把釋迦牟尼佛12歲等身像帶去西藏(現供奉在拉薩大昭寺主殿),唐太宗應允後要求將等身像的蓮花寶座留在長安,給長安人民留些福報。 後康熙皇帝下令將蓮花寶座從開元寺移至廣仁寺供奉,該佛座此後便一直保留在廣仁寺內了。 藏經閣
藏經閣是佛教寺院收藏經文、案卷的地方。 說藏經閣也為廣仁寺的一寶,是因為該寺藏經閣當年系用重金選取上等木料建成,所集經卷種目繁多,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修訂的明版《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600卷,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圖10)。 該套經書系清宮印製,上有相關印章,紙張上等,據說康熙帝在宮裡讀過此經後,視其貴重,才將此經特贈予其御批修建的廣仁寺,讓寺廟好好珍存。
圖10廣仁寺藏經閣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是佛教經典,簡稱《般若經》,為宣說諸法皆空之義的大乘般若類經典的彙編。 廣仁寺藏該套經書是中國佛教文化稀有之古籍,為佛教界所仰慕。 這套佛經命運多舛,在“文革”中險些被回爐造紙,恰好被文管所干部發現,聯合眾人救下,後歸還了廣仁寺,方才得以保全至今。
廣仁寺藏經閣所藏部分經書
因為廣仁寺特殊的宗教屬性,歷代廟藏文物其實頗多。 今天雖然有很多珍貴的文物保存了下來,但有一些文物則佚失在歲月長河中。 如
清代康寄遙居士遺稿《廣仁寺》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記載:“佛像寺內大殿中三像均係唐像。東殿中間阿彌陀佛像,明代木質,左毘盧佛,泥質新造,右藥師佛,泥
質新造。西殿中阿彌陀佛,唐代木質,左釋迦佛,銅質印度造,右伽蘭,泥質新造。藏經殿內中間大小佛象十餘尊,皆西藏造,經堂中間有大威德像,銅造高三尺
餘。”可以想像,如果這些文物俱存,將是多麼美好的景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