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酒泉郭劍
酒泉位於河西走廊西段,轄有肅州區、金塔縣、玉門市、瓜州縣、敦煌市等。 此地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作用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它那燦爛的史前文明人們卻知之不多。 正如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創造了埃及文明一樣,祁連山的季節性冰雪融水同樣為酒泉地區的史前文明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條件。
大約距今4000年前,這裡就生活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先民,為今天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物,彩陶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酒泉地區氣候乾燥,風沙較大,城市周邊形成了許多沙漠,每當大風來臨便飛沙走石、漫天塵埃,周圍的沙丘便會順著風的方向移動幾米甚至幾十米。 風沙過後,原來沒有沙丘的地方出現了沙丘,而原來有沙丘的地方又可能露出地面。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這種現像已經司空見慣。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沙丘走後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現,如:滿身鏽跡的銅箭頭,色彩艷麗的瑪瑙珠,紋飾神秘的彩陶罐。 農閒時人們往往會到這些地方轉轉,撿一些自己感興趣或是有用的東西回來。 其中彩陶罐就屬於人們感興趣的東西,拿回來後大口的罐子可以作花盆,小口的用來裝菜籽一類的東西。 隨著收藏熱的興起,這些昔日的尋常之物如今已成了人們競相收藏的寶貝。
筆者接觸了許多收藏彩陶的藏家和愛好者,同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也仔細參觀了很多館藏實物,對酒泉地區的彩陶有以下粗淺認識。
首先,從文化類型及工藝特徵來看,酒泉地區發現的彩陶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精細型(齊家文化): 此類彩陶胎質成分單一、細膩,有較薄的陶衣,燒成後陶衣為赭紅色或白色。 在燒製前用礦物顏料繪製圖案,進行精細打磨和軋光,燒製溫度掌握到位,歷經數千年色彩依舊艷麗,陽光下黑色的圖案像油漆一樣光亮,且很少有陶衣剝落的現象。 紋飾以菱形網紋、複線菱格紋、折帶紋、對三角紋為主,線條多直線,很少有曲線,粗線寬度有1.5厘米,細線只有1.5毫米左右。 圖案粗獷豪放,陽剛氣十足,與馬家窯彩陶以柔美旋渦紋為主的風格截然不同。 有趣的是:馬廠類型的彩陶有著名的四大圓圈紋,而在這裡卻有四大菱格紋,可謂異曲同工。 彩 陶罐腹部有對稱的小乳突,頸部有小雙耳,為了美觀,往往還在肩部用綠松石、珍珠或磨製的白石片進行鑲嵌,不過由於鑲嵌是在彩陶燒製成後進行的,所以多數鑲 嵌物都已脫落,只能在肩部看到有一周等距離的凹槽,個別的能在凹槽內隱約看到粘貼鑲嵌物遺留下來的黑色碳化物痕跡,估計當時是用某種動植物的汁液進行粘合 的(圖1、2)。 從紋飾造型及工藝看,與甘肅古浪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齊家文化彩陶完全吻合。
全仿品:主要針對人們競相追逐的品種,如塤、動物形尊等。 這類仿品比較好辨認,與真品仔細比照即露出破綻。
半仿品:主要是在繪彩全部脫落的原器上重新塑造陶衣並加彩繪,多出現在齊家文化精細類彩陶上。 這類仿品辨認有難度,需要豐富的經驗。
組合品:將普通的彩陶罐組合成雙連罐,或裝上一個流變成帶流罐等等。 但很難做到渾然一體,仔細觀看還是可以分辨的。
通過多學習、多請教、多研究,收藏過程中是可以避免仿品的。
酒泉地區的彩陶反映出史前時期這裡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並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酒泉偏居一隅,文化研究相對滯後,而這也正是收藏愛好者可以深入探討的絕好領域。 責編耕生
酒泉位於河西走廊西段,轄有肅州區、金塔縣、玉門市、瓜州縣、敦煌市等。 此地在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作用為人們所熟知,然而它那燦爛的史前文明人們卻知之不多。 正如尼羅河的定期氾濫創造了埃及文明一樣,祁連山的季節性冰雪融水同樣為酒泉地區的史前文明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條件。
大約距今4000年前,這裡就生活著新石器時期的原始先民,為今天的人們留下了寶貴的歷史文物,彩陶便是其中之一。
由於酒泉地區氣候乾燥,風沙較大,城市周邊形成了許多沙漠,每當大風來臨便飛沙走石、漫天塵埃,周圍的沙丘便會順著風的方向移動幾米甚至幾十米。 風沙過後,原來沒有沙丘的地方出現了沙丘,而原來有沙丘的地方又可能露出地面。 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這種現像已經司空見慣。 很早以前人們就發現沙丘走後會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出現,如:滿身鏽跡的銅箭頭,色彩艷麗的瑪瑙珠,紋飾神秘的彩陶罐。 農閒時人們往往會到這些地方轉轉,撿一些自己感興趣或是有用的東西回來。 其中彩陶罐就屬於人們感興趣的東西,拿回來後大口的罐子可以作花盆,小口的用來裝菜籽一類的東西。 隨著收藏熱的興起,這些昔日的尋常之物如今已成了人們競相收藏的寶貝。
筆者接觸了許多收藏彩陶的藏家和愛好者,同時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也仔細參觀了很多館藏實物,對酒泉地區的彩陶有以下粗淺認識。
首先,從文化類型及工藝特徵來看,酒泉地區發現的彩陶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精細型(齊家文化): 此類彩陶胎質成分單一、細膩,有較薄的陶衣,燒成後陶衣為赭紅色或白色。 在燒製前用礦物顏料繪製圖案,進行精細打磨和軋光,燒製溫度掌握到位,歷經數千年色彩依舊艷麗,陽光下黑色的圖案像油漆一樣光亮,且很少有陶衣剝落的現象。 紋飾以菱形網紋、複線菱格紋、折帶紋、對三角紋為主,線條多直線,很少有曲線,粗線寬度有1.5厘米,細線只有1.5毫米左右。 圖案粗獷豪放,陽剛氣十足,與馬家窯彩陶以柔美旋渦紋為主的風格截然不同。 有趣的是:馬廠類型的彩陶有著名的四大圓圈紋,而在這裡卻有四大菱格紋,可謂異曲同工。 彩 陶罐腹部有對稱的小乳突,頸部有小雙耳,為了美觀,往往還在肩部用綠松石、珍珠或磨製的白石片進行鑲嵌,不過由於鑲嵌是在彩陶燒製成後進行的,所以多數鑲 嵌物都已脫落,只能在肩部看到有一周等距離的凹槽,個別的能在凹槽內隱約看到粘貼鑲嵌物遺留下來的黑色碳化物痕跡,估計當時是用某種動植物的汁液進行粘合 的(圖1、2)。 從紋飾造型及工藝看,與甘肅古浪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的齊家文化彩陶完全吻合。
圖1.彩陶嵌物雙耳罐
圖2.彩陶嵌物雙耳罐
過渡型(齊家晚期、四壩早期):器形與上述相仿,胎質不夠細膩,出現加沙現象,胎體相對較厚,造型不夠規整。 最大的特點是陶衣與胎體結合不夠牢固,所見器物多數都有陶衣連同彩繪一起剝落的現象。 很少有打磨和軋光工藝,估計這也是造成陶衣容易剝落的原因。 紋飾出現簡化現象,畫工粗率,顏色淺淡(圖3)。
圖3.彩陶嵌物斜菱紋雙耳罐
粗糙型(四壩文化):器形多變,全部採用加沙胎,胎體厚重,胎衣為醬紅色且較厚,不見打磨和軋光工藝,所見器物陶衣成片剝落,甚至有全部剝落的。 紋飾簡單而多變,出現一些特殊意義的紋飾。 重要特點是紋飾突起於胎衣之上,有立體感。 由於胎體粗糙,器物多有殘損(圖4、5)。
圖4.四壩文化雙耳壺
圖5.四壩文化雙耳罐
圖6.四壩文化彩陶蓋罐
上述三種類型中,齊家類型的彩陶精美絕倫,觀賞性極強,但十分稀少,齊家晚期到四壩早期的數量相對要多,屬於用心去找還是能夠收藏到的類型。 四壩類型彩陶的數量較大,但不夠精美,不過其中的特殊器形或有特殊紋飾的卻也彌足珍貴,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和品味的類型。 特殊器形類如塤、蓋罐(圖5、6)、帶流罐(圖7)、提梁壺、雙連罐、牛頭罐(圖8)、槍頭蓋罐(圖9)、束腰尊(圖10)、靴形罐、人足形罐、動物形尊等,其中的人足形罐和鷹形尊常被與彩陶有關的書籍作為精品收錄。 特殊紋飾類如人物舞蹈紋、蜥蜴紋、跑獸紋(圖11)、手紋(圖12)等,其中的人物舞蹈紋罐在酒泉博物館1998年出版的《酒泉文物精粹》一書中能看到復製品的照片,足見其珍稀程度。 另外還有特殊胎質類的,如在胎體中加入蛭石而呈現出金星閃閃效果的紅色彩陶罐等。
圖7.四壩文化彩陶帶流罐
圖8.四壩文化牛頭罐
圖9.四壩文化彩陶槍頭蓋罐
圖10.四壩文化束腰彩陶尊
圖11.四壩文化跑獸紋彩陶單耳罐
圖12.四壩文化彩陶上的手紋
隨著酒泉彩陶越來越受藏家關注,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的仿品中。 仿製的手法主要有下面幾種: 全仿品:主要針對人們競相追逐的品種,如塤、動物形尊等。 這類仿品比較好辨認,與真品仔細比照即露出破綻。
半仿品:主要是在繪彩全部脫落的原器上重新塑造陶衣並加彩繪,多出現在齊家文化精細類彩陶上。 這類仿品辨認有難度,需要豐富的經驗。
組合品:將普通的彩陶罐組合成雙連罐,或裝上一個流變成帶流罐等等。 但很難做到渾然一體,仔細觀看還是可以分辨的。
通過多學習、多請教、多研究,收藏過程中是可以避免仿品的。
酒泉地區的彩陶反映出史前時期這裡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並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酒泉偏居一隅,文化研究相對滯後,而這也正是收藏愛好者可以深入探討的絕好領域。 責編耕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