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來自雪域高原的密宗藝術:奇珍老唐卡賞析

 新浪收藏 
藏品名稱:唐卡 尺寸:174*130cm 藏品名稱:唐卡尺寸:174*130cm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掛供奉的宗教捲軸畫。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 唐卡的起源歷史悠久, 從公元7世紀有文字記載唐卡至今已經有1300年多的歷史,唐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盛衰,融合,傳承後,從地域上形成了四大主流畫派。 即:衛藏地區(西藏自治區)的勉唐畫派,康巴地區(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為中心、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的噶瑪噶孜畫派,安多地區(青海地區)的熱貢畫派和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的青直畫派。 在公元7世紀到8世紀,唐卡開始了緩慢的發展。 11~12世紀是唐卡藝術形成系統時期。 同時也是藏傳佛教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三大教派以及噶當、希解、覺宇、覺囊、郭扎、夏魯等小派形成時期。 13~14世紀,唐卡藝術風格凸顯,穩步發展,形成唐卡三大畫派:勉唐,噶孜,熱貢畫派,明清時期是唐卡繪畫藝術發展的繁榮時期,還形成了三大畫派旗下很多畫派。
唐卡的品種有很多,從表現方法看,大致可以分為繪製唐卡、印製唐卡、織錦唐卡、刺繡唐卡、緙絲唐卡、貼花唐卡、拼貼唐卡、珍珠唐卡、鑲嵌唐卡等。 而這幅大尺幅唐卡則係繪製唐卡,使用工筆重彩的繪畫技巧,使用了天然礦物顏料繪製,並在畫面中心部分使用金箔以及黃金白銀粉末調和成的貴重液體進行描繪裝飾,十分難得。 該唐卡畫面中心突出,構圖講究對稱平穩,線條造型準確,工藝細緻秀美,設色鮮明,對比強烈,主體畫面與其他部分佈局得當,畫面整體十分飽滿,細節以極精妙的方式勾繪,繁密絕倫,整體呈現出一種高度對立統一的美感,極富收藏價值。
此唐卡題材藏傳佛教本尊佛故事敘述,畫面上部唐卡上部即為空界,亦稱聖界,下部為地界,繪護法神和僧侶,空界中央的佛像即為本尊佛像。 其中描繪最為精美的主位的佛像,以鮮豔的紅色為主調,背光的部分使用了大面積的金箔。 此 幅繪製唐卡所用的顏料都是不透明的礦物及植物顏料,再按一定的比例加上一些動物膠和牛膽汁,這種配方使繪就使得這幅唐卡即使過了數百年也鮮豔依舊,這種唐 卡有一個專用名詞“止唐”,而這種配方的使用方法在這幅唐卡中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此外,這幅唐卡最精彩的看點,也是藏族繪畫藝術的精髓,藝人把最重要的 圖像,用純金或純銀的膠汁描繪和塗刷出來,陰乾;再在金銀汁中加入適量胡麻汁液,攪勻後依次塗刷,才顯得鮮豔奪目、富麗堂皇。
唐卡是一種聖物,藏傳佛教寺院需要它,藏族民間也廣泛需要它。 一幅唐卡的製作過程是非常講究的。 唐卡的繪製過程簡單地說,包括選材、勾线起稿、布色、渲染、勾複線、金色佈設、修飾整理、開光裝裱等。 繪製之前,寺院或民間畫師向活佛問卜,精心選擇大吉之日,沐浴淨身,焚香禱告,然後一邊誦經,一邊備料。 通常準備工作要歷時數月,甚至數年才得以完整。 唐卡原本是藏密工具,歷來被人們視為聖物和珍寶。 它在繪製過程中難免有口水、汗漬、吐沫等污跡殘留於畫面。 如果不該看到的人看到了畫面,同樣是對聖物的玷污。 所以在繪製完成之後,要舉行清淨、除障儀軌,以示清淨、聖潔。 然後由高僧大德誦經祭禮,加持開光。 有的在背面寫有咒語或印上開光者的手印或指印。 這些儀式全部進行完後,才能算該作品完成並方可供奉之。 如果是高僧、活佛所繪唐卡,因為在繪製過程中本身就具有了極強的加持力,所以在供奉前就不再舉行開光儀式,這些作品大都為唐卡中的上品,這樣的唐卡才可以流傳。
此幅唐卡尺幅巨大,創作於唐代,年代久遠,保存完整,畫工精美,色彩艷麗,是老唐卡中的精品,難得一見,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