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湖南醴陵窯毛主席用瓷初探

 文物鑑定與鑑賞 
沙偉
在華夏曆史長河中,有一顆璀璨的陶瓷藝術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素有“紅色官窯”之稱的湖南醴陵窯生產的“毛主席用瓷”。 它是上世紀50—70年代,由湖南醴陵瓷藝大師為晚年的毛澤東主席特製的專用瓷器。 它製作精美絕倫,設計超凡獨特,是那個激情歲月的瓷藝傑作。 同時它又晶瑩剔透,溫潤可人,充分顯示了醴陵陶瓷的獨特神韻和輝煌成就。
1956年5月21日,毛主席在廣州海屋聽取湖南省委關於成立瓷業公司的匯報時,作為湖南家鄉人在親切詢問了醴陵瓷業的具體情況後,當即表示大力支持,並 指示“很好!可以試辦嘛。”隨後國家馬上投入了800萬元資金,在醴陵官窯原址重建了全國唯一能夠燒製釉下五彩瓷器的專業瓷廠“湖南醴陵群力瓷廠”。 並且專門成立了醴陵陶瓷研究所(現為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國家輕工部也派出了專家組進駐醴陵窯研究。
毛主席親自命名“勝利杯”
醴陵窯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試制的首批產品,是1958年7月2日送往北京中南海的60件茶杯。 其中帶花圖案的30件(圖1),素白色的30件,杯底全部印有和平鴿標誌以及“湖南醴陵”楷體字樣。 這是醴陵陶瓷公司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民國政府機關使用的“中山筒”茶杯設計的基礎上,精心修改六次才圓滿完成的。 毛主席使用後表示十分滿意,並且大加讚賞說:“家鄉的瓷器,真美!”。 當時的湖南省委得知情況後歡欣鼓舞,於同年8月19日又通知醴陵陶瓷公司補送60件,其中包含20件畫花茶杯。 當這批色澤淡雅、造型美觀的茶杯送到主席那裡,主席看後非常高興地說:“我們勝利了,值得用這麼漂亮的杯子。就叫它'勝利杯'吧!”這就是後來聞名遐邇的“勝利杯”名稱的由來。 勝利杯先後製作過帶松樹、紅梅、月季、芙蓉等畫的圖案,杯蓋也分別有圓頂和小棗頂等幾種。
图1 为毛主席试制茶杯的杯型样品 圖1為毛主席試製茶杯的杯型樣品
醴陵窯瓷器首次大批量進入北京的時間,是1959年的7月。 當時首都的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工人體育館所需的全部茶具、單杯、煙灰缸等,共有6萬多件釉下彩瓷器,全部由醴陵窯提供。 這是醴陵窯為了緩解景德鎮的生產重負,同時也為了體現中國陶瓷的豐富多樣,第一次實施大規模配套生產,並由此帶動醴陵釉下彩瓷從此走向國際市場。 隨後,時任醴陵陶瓷研究所所長的李維善,還與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劉冀平局長討論了人民大會堂主席台茶杯的製作問題。 劉冀平要求使用勝利杯的式樣,再畫上小茶盅上常見的蝴蝶花花紋。 後來,毛主席對這種蝴蝶花茶杯非常喜愛(圖2),有關部門在毛主席不知情的情況下,旋即通知專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生產用瓷的湖南醴陵群力瓷廠,​​專門為毛主席特製了120套,後來還燒製過帶編號的勝利杯。 從1958年到1976年,毛主席一直在使用醴陵生產的勝利杯(圖3),可謂對它是那麼地愛不釋手、情有獨鍾。
图2 1958年釉下五彩蝴蝶蓝胜利杯 口径8.5厘米,高13厘米(带托) 圖2 1958年釉下五彩蝴蝶藍勝利杯口徑8.5厘米,高13厘米(帶托)
图3 1971年釉下五彩红梅胜利杯 口径8厘米,高11厘米(带托) 圖3 1971年釉下五彩紅梅勝利杯口徑8厘米,高11厘米(帶托)
創下多項紀錄的“毛主席用瓷”
肖根如同志是毛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對主席晚年生活中的喜好和偏愛非常熟悉。 1971年年初,他出於對主席的無比熱愛和敬仰,曾向原中南海中央警衛局副科長吳連登提議,到湖南醴陵去訂製一些毛主席專用的生活用瓷。 肖根如的建議和想法馬上得到吳連登的讚同,並立即上報了原公安部副部長、中央警衛局局長汪東興。 汪東興聽取匯報後非常重視,隨即委派吳連登從北京專程到湖南醴陵群力瓷廠親自監督燒造。 1971年9月2日,該廠為毛主席試制的釉下彩餐具和煙灰缸按時完成並送往北京中南海。
1972年,醴陵群力瓷廠為中南海定制生活用瓷1210件,其中有一部分專供毛主席使用。 1973年底,湖南省委又派專人到該廠,安排為主席試制帶蓋的魚盤和淺底三大碗​​的任務。 由於研究難度較大,該項任務至1974年5月才圓滿完成。 這批生產的毛主席生活用瓷共計140件,用全部用釉下梅花(圖4)和茶花(圖5)裝飾。 其中42厘米的大魚盤30件,38厘米的二號魚盤30件,淺底三大碗​​80件。
图4 毛主席用釉下彩梅花鱼盘 圖4毛主席用釉下彩梅花魚盤
图5 毛主席用釉下彩茶花鱼盘 圖5毛主席用釉下彩茶花魚盤
毛主席晚年由於健康問題,用手有點力不從心,有些瓷器不大適用。 1974年初,原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提議醴陵窯專門生產一批毛主席使用的瓷器,一來為主席82歲壽誕祝賀,二來表達家鄉人民對主席的良好祝福。 此次燒製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儘管沒有提到是為毛主席專門燒製,但是向群力瓷廠說明是一項“十分嚴肅的政治任務”。 為了讓毛主席就餐時心情愉快,有關部門對這批瓷器要求釉下彩雙面有花,這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辦到的。 群力瓷廠在承諾保證完成任務後,馬上成立了一個專題研究組,多次攻關闖難。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最終於當年11月燒製成功,這就是中國陶瓷史上跨時代的“毛瓷”工程。 尤其是以四季花卉為代表的一批高檔餐具,既體現了主席的個人喜好和湖南情結,又蘊涵了中國製瓷的深邃意境。
這批“毛主席用瓷”創下了多項可載入史冊的紀錄:一是製瓷泥土,它採用的是國家製專用瓷泥土的“洪江泥”。 這種泥土只湖南洪江僅有,現已被國家封存。 二是製瓷繪畫原料採用了氧化鈾顏料,並且大膽革新,打破了歷史上瓷器底足不施釉的製作工藝手法,將坯體經過1360℃的高溫燒成瓷器,再在成瓷後的碗口施上一層白色低溫釉,然後經過700℃的低溫窯燒製而成。 三是畫工細緻,瓷碗上每一朵花的花紋全部一致,可謂高貴素雅,嘆為觀止。 其中春、夏、秋、冬四季分別用紅月季、紅芙蓉、紅秋菊、紅臘梅四種紋飾代表,可謂寓意深刻高遠。 根據醴陵地方志記載,當時群力瓷廠燒造的“毛主席專用瓷”成品近2萬件,有關部門通過精挑細選,只是從中將40件上品帶走。 除了參與製作中的少數幾個人發一件次品作紀念外,餘下的瓷碗當時就全部銷毀了。
毛主席喜愛醴陵瓷器
晚年的毛主席常常思念自己的故鄉,家鄉的一花一草都能觸動他濃濃的鄉情。 用湖南家鄉的泥土燒造出來的醴陵瓷器,非常適合主席的那份情意。 醴陵群力瓷廠精心設計的“毛主席用瓷”,他最滿意的就是瓷碗上的花卉圖案,因為它們中不但有代表湖南的芙蓉花(圖6),而且有像徵高貴品格的紅梅花(圖7);既有又名“月月紅”、象徵全國山河一片紅的月季花,還有賦予了吉祥、長壽含義的秋菊。
图6 毛主席用瓷芙蓉花牙盒 圖6毛主席用瓷芙蓉花牙盒
图7 毛主席用瓷梅花菜碗 圖7毛主席用瓷梅花菜碗
1974年12月23日,周恩來總理乘專機抵達長沙。 此行目​​的,一是向毛主席匯報四屆人大的籌備工作,二是向主席提前祝賀82歲生日。 據史料記載,毛主席在12月26日生日那天,當起床後看到住處擺放的醴陵窯燒製的紅月季、芙蓉、菊花和梅花這一套四件瓷碗擺在他面前時,老人家欣賞後相當愉快,心情也顯得非常舒暢。 特別是當天主席和總理兩人用餐時,專門用的醴陵窯釉下五彩薄胎碗中的紅月季圖案碗(圖8)。 當兩人吃完飯後,碗內的紅月季似紅艷如霞般漸漸地顯露在碗的內側,含苞吐蕊地綻放在碗裡,使得主席和總理十分高興。 從此以後,這些醴陵窯“毛主席用瓷”就一直伴隨在他的身邊(圖9、10),主席走到哪裡就把它們帶到那裡。
图8 釉下五彩薄胎红月季碗 圖8釉下五彩薄胎紅月季碗
图9 毛主席用瓷梅竹汤盆 圖9毛主席用瓷梅竹湯盆
图10 毛主席用瓷梅竹调味壶 圖10毛主席用瓷梅竹調味壺
從1958年到1974年之間,湖南醴陵窯先後為毛主席研製燒造各種瓷器達數十次之多,總數也達到了1555件以上,其瓷器具有“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磬”的獨特境界。 毛主席去世後,這批用瓷與他晚年的生活遺物全部保存在北京丰澤園。 1990年,毛主席生前用過的這批醴陵窯“毛主席用瓷”,連同其它生活遺物被運回韶山毛澤東同志故居,被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永久珍藏。 另有部分現被作為歷史文物,由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南海豐澤園收藏。 流落民間的已不足200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