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壽山石
我手裡頭的這塊臘肉是壽山石天然形成的臘肉,因其惟妙惟肖的形狀讓看過的人無不嘖嘖稱奇——太像了。 關於這塊壽山石臘肉的來歷,我講一段和它的奇遇。
一次,和老友到一個玩石頭的藏友家玩,這位朋友所收藏的石頭五花八門,看得我眼花繚亂。 在櫃子的一角,我看見一塊臘肉盛在盤中,頓覺奇怪:這樣的食品怎麼不放在廚房或冰箱裡呢? 正在納悶之際,這位藏友對我們說:這是一塊壽山奇石,由於天然酷像一塊臘肉,經名家雕琢,就成為了一塊“臘肉”,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我小心翼翼地把這塊奇石捧在手心,細細揣摩。 石頭溫潤而細膩,看得我捨不得放下。
自從看了藏友的那塊奇石後,我睡不安席,食不甘味,滿腦子都是那塊臘肉壽山石。 老友知道我如此痴迷於那塊奇石,願意當回說客。 得知那位藏友喜歡喝茶,也喜歡收藏紫砂壺茶具,我就將一套心儀的紫砂壺做交換,換回了這塊臘肉壽山石。 換回家當晚,我就要試探這塊奇石的逼真程度。
我把這塊“臘肉”用盤子盛著,放在廚房裡。 傍晚,老婆下班回家,系上圍裙就進入廚房,我在背後暗自盯著。 只見老婆洗了手,就去拿盤中的“臘肉”,剛拿在手裡,估計感覺沉甸甸的,不對勁。 見她左看右看,滿臉疑惑,我上前一把奪回我的寶貝,生怕有所閃失。
再來看這塊臘肉壽山石,確實太逼真、形象了。 奇石下寬為15.6厘米,上寬為6.5厘米,厚為10.1厘米,高度為20.6厘米。 奇石最下面是一層薄薄的肉皮,皮里的脂肪肥厚,上面就是厚厚的一層鮮亮的瘦肉,肉質的紋理歷歷可見,瘦肉中間還夾著一橫條肥肉。 整塊奇石鮮亮光澤,溫潤圓滑,色澤瑩潤。
壽山石產自福州市北郊壽山鄉,以此而得名。 壽山石質地脂潤,色彩斑斕,溫潤如玉,晶瑩剔透,為歷代藏石家所珍愛。 清代詩人朱彝尊寫詩讚道“天遺瑰寶生閩中”。 壽山石由於有“溫潤光澤,易於奏刀”的特性,很早就被用於作雕刻的材料。
壽山石雕的最大特點是巧色的利用。 壽山石有十多種顏色,色彩非常綺麗,藝人們雕刻之前要經過一番相石的過程,看看是否充分利用石質、石形、石色、石紋來確定相應的題材與造型,而不是牽強附會。 講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據石料的形狀、色彩和紋理等特點進行構思,因勢造型,因材施藝,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奧妙神工渾然一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