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特種郵票
黨玉佔 宋朝吳惟信詩云:“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作為我國傳統節日的清明節,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將清明節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中國郵政於2010年4月5日發行《清明節》特種郵票(如上圖),全套3枚,圖案分別為“清明節·祭祖”、“清明節·踏青”和“清明節·插柳”。 這是中國郵政繼《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和《重陽節》之後發行的第五套以中國傳統節日為題材的特種郵票。
第一枚“祭祖”。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即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一種表現。 清明節掃墓,其實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 “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 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 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 這枚郵票圖案表現的是古人清明節祭掃的情景。
第二枚“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時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這個時候,大人小孩紛紛出去放風箏,有的還把風箏牽線剪斷,憑清風將其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這枚郵票圖案,生動描繪了古代小朋友們清明時節在郊外放風箏的情景。
第三枚“插柳”。 受佛教的影響,古人們認為柳可以辟邪。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裡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值此柳條發芽時節,古人們往往插柳戴柳以辟邪。 後來逐步演變成清明節前後植樹造林。 圖案表現的是人們植樹的情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