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月琴
梁基永(廣東文獻學者) 廣州十香園裡面,現在有一處修復後的著名景觀,叫“嘯月琴館”。 據一般的介紹,都說這裡是居廉教授畫藝的地方,居廉能彈琴,“嘯月”是他所藏的一張古琴。 而這張古琴現在又在哪裡呢?
據廣東古琴研究會和其他一些文章上面,都提到這樣一段話:楊新倫(1898~1990)青年時代曾在振江中學、昆維女子高中等校任武術教師,後又輾轉廣東、上海、天津、瀋陽等地從事保險工作,直至1953年回到廣州,加入廣東文史研究和教學工作。 為了感謝國家感謝黨,他拿出二十張名貴的古琴獻給國家,其中有著名嶺南畫派創始人居廉收藏過的名琴“嘯月”(現存上海博物館)。
翻看《中國古琴珍萃》一書,即可見這張嘯月琴的照片,琴的形制為落霞式,朱漆,斷紋是很大很長的一種,背面有“嘯月”和“嶺南有琴齋珍藏”及“何氏仲子玉銘重修”兩方印。
何玉銘是小欖人,約生活於咸豐至光緒初年,其父何斌襄,是斫琴工匠,曾編有《琴學匯成》一書,何家雖然斫琴是家學,然而所斫諸琴,並沒有在歷史上有什麼過高的評價。 他們家族的製琴,近代琴人都很熟悉,漆面斷紋是偽造出來的,漆灰很厚,以致重量誇張,不適合真正的彈琴家所使用。 目前所見除了此嘯月外,還有高豐舊藏的“虎嘯”也是何家的製作,漆色斷紋相同,亦有何玉銘的印章,所謂“重修”其實就是何家所製。
居廉與居巢兄弟是真正懂琴和有眼光的鑑定家,現存有居廉銘文的古琴兩張,分別為重慶三峽博物館藏“雪聲”與廣州謝導秀所藏“谷響”。 前者有居巢所撰寫的銘文,由居廉親手刻字。 後者也有居廉的長篇銘文,兩張琴都是標準的明代製作。
古人以琴名其書齋,說明那是很珍視的尤物。 何氏生活的年代,與居廉甚為接近,他所製作的琴,聲音再好,也是新琴。 若是說上博藏嘯月有什麼奇妙之處,令居廉能以新琴名其書齋的話,那麼居廉自己能刻很好的銘文,為什麼不親自操刀來一段記錄? 或者讓他的一眾學生代勞,也是合理的。 現在上博藏琴上,並無居廉一字,因此並不能說明它與居廉有什麼聯繫。
嘯月是古代經常給古琴用的名字,因此我的推測,上博藏琴只是名字偶然相同,與居廉的“嘯月琴館”並沒直接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