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三國兩晉南北朝銅鏡的鑑別(圖)


南朝鎏金神獸鏡 南朝鎏金神獸鏡 三國·魏 神獸鏡 三國·魏 神獸鏡
古玩辨偽之銅鏡6
  丁 孟
  現為故宮(微博)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組組長,碩士生導師,中國錢幣學會理事,中國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故宮博物院和國家博物館(微博)文物鑑定委員.
  形制特點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均為圓形,鏡正面明顯外凸,呈弧形,背面內凹.胎質較漢鏡要輕薄,鏡體也大為減小.南朝還出現了小型鏡,如湖南長沙梁、陳墓中發現的小銅鏡一般直徑5釐米左右.而江西贛縣南齊建武四年(479年)墓中發現的銅鏡直徑僅3.2釐米.
  此時的鏡鈕仍突出,在鏡背面佔有很大空間,最大特點是鈕矮扁,頂部近平.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的鈕座,非常單一,均為圓形.
  鏡緣的特點,是邊沿多呈斜坡形,幅度比漢鏡要大.
  紋飾風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紋飾主要沿用漢鏡的風格,但也有所創新.如北方曹魏和西晉時期流行的一種新的「位至三公鏡」,採用二分法變形龍紋,二 分間豎鑄四個銘文「位至三公」,別具一格.南方吳國流行的一種夔鳳紋鏡,紋飾纖細、複雜,鳳鳥的形象刻劃得特別生動.由於受佛教傳播的影響,此時銅鏡紋飾 中還流行一種佛像圖紋,佛像頭後一般均有背光.
  東晉以後,銅鏡紋飾變化較大.北方,漢鏡之風消逝.紋飾中增加了許多零碎草花和動物紋樣,顯得瑣碎.而南方,東漢時期開始流行的神獸鏡和畫像 鏡,這時紋飾已不遵守其原有的格式,變得簡陋、粗糙.神獸鏡中常見的「半圓方枚帶」有時簡化為一週聯珠紋或篦紋,內區的神人身軀瘦長,神獸形態較小,且往 往不甚清晰.最值得注意的是,從神獸鏡中演變出的「四乳四神鏡」、「五乳五神鏡」、「八乳八神鏡」的外區花紋和「半圓方枚帶」仍然保留,但內區的獸形消 失,而為圓形的乳狀突出所代替.畫像鏡到了東晉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東漢製作精良、圖紋繁縟的「人物畫像鏡」消失了,代之的是只有兩組神像和兩個獸形. 吳國流行的花紋纖細、複雜的夔鳳紋鏡已罕見,這時簡化為「四葉單鳳紋鏡」,「方格規矩紋鏡」變為「方格八鳳紋鏡」.
  銘文的習慣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銅鏡繼續流行紀年銘文,字體風格與漢代相近,但筆道較細.銘文常鑄在鏡背面圖案中的方格上,字數1~4字不等,往往幾個方格上的文字,可順讀成句.鏡緣上的銘文字淺,字多數磨礪不精.


來源:新浪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