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關廟清水寺建寺沿革
本寺所供奉清水祖師之神像,及觀世音菩薩係三百六十餘年前,由林家先祖從福建漳州府長泰縣宗順裡大壇社,跟隨鄭成功及反清復明志士來臺。初定居於台 南州新豐郡龍崎莊牛埔石崙後,歷經四、五十年後,再遷往龍崎莊興化店,在此住了十餘載,才由林家後代林科迎請至本村八甲寮林科宅中,朝夕焚香膜拜,護佑社 稷。由於祖師威靈顯赫,恩澤廣被,香火日漸鼎盛,因而受本地村民肯定,紛紛參予膜拜。
民國五十九年(西元1970年),眾信徒為感謝祖師庇佑之恩澤,並得其指津,眾信徒出資於現址購地興建「清安堂」神壇,完成後經祖師旨意與原黃家先 祖;由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開元尊仁寺沈宅鄉門元社,隨鄭成功來台,後定居於龍崎鄉龍船村龍眼宅仔,再隨黃家後代遷居至關廟鄉八甲寮供奉在黃知史府中之池府 千歲、李乃夫人、高三元帥等諸神祇一同供奉於清安堂,同受本地及各方信士朝拜。
「清安堂」建堂已二十寒暑,民國七十九年(西元1990年)召開信徒大會,獲得共識,決議鳩工重建。經祖師鑾駕指示,全體信徒跪求玉皇大帝賜旨改名 「清水寺」。隨即成立重建委員會,全體委員一致推舉許慶昌先生,為本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共同挑起重擔;並聘請地方熱心人士為重建顧問,積極規劃重建工 作。於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94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九日,完成寺貌安坐同時,再雕塑福德正神、註生娘娘之神像,鎮守寺內供全體信徒膜拜。
自民國七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動土興工,至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止,境內善男信女、境外諸大德在祖師感應下,不分彼此,同心協力,歷經五載的辛勞,終於圓滿竣工,共耗資經費新台幣陸仟餘萬元。
如今廟貌巍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煥然一新。爾今爾後,暮鼓晨鐘,村民將因有共同信仰而更加團結。祖師、眾神祇定能威靈顯赫,護佑國泰民安。
資料提供:林家、黃家諸族長及其族親。
撰 稿:魏海水
泉水的故事
「關廟報導」關廟鄉布袋村清水寺有一口清澈見底,且香醇甘甜的古井。據地方耆老說:該口井水已有將近百年歷史。
日據時代居民為尋找水源飲用,乃在現址試挖一個半徑約半公尺,深約一點五公尺的小洞穴,沒想到泉水竟然一湧而出,一流就將近一個世紀,至今泉水仍源 源不絕。該口井水用來泡茶,不僅無茶垢,且茶水入口帶有一種似甘似甜又有一股濃濃的香味,凡飲用過的人均讚不絕口,堪稱人間「聖水」。數十年來除本地居民 外,鄰近民眾得知後也自備塑膠桶前往取水飲用。
世居本地前輩指出:清水寺後面山坡地原為一座龍穴,約三、四十年前重要地龍被當時台灣省建設廳長陳友欽利用特權徵地做為其父母之墓園,風水一度遭到 嚴重破壞,泉水因而斷流,怪病繼之侵襲村民,致村民惶惶不可終日,後來「祖師公」發揮悲天憫人之精神,由其乩子指示在現址籌建清水寺鎮壓。當地基開挖時, 泉水日夜不停自四面八方湧出,整座基礎猶如游泳池,看傻了參與建寺的工作人員,而乾涸的井水也再次重現,令人嘖嘖稱奇。
在福建安溪清水岩「清水祖師公」得道處,精舍門前也有一股石泉,取名「龍泉水」,泉水自石縫中流出,經年不斷;本寺「祖師公」選擇該口古井旁定居,與祖籍地「龍泉水」相互輝映,本地信徒均認為是「祖師公」神蹟顯現所致。
清水寺所供奉之「祖師公」,原為本地林姓祖先在四百年前隨鄭成功分靈來台,原係林家之祖佛。過去每當居民遇上災厄時,祖師公均能適時顯靈解危,前輩 們乃倡議籌建「清水寺」,將「祖師公」做為全體村民供奉之神祇。自「祖師公」在此建寺安座後,本地居民及往來經過之外地民眾商賈,受其庇佑均能平安。
因原古井出水量已不敷需求,信徒們為感念祖師仁慈佈施之精神,本屆委員會一再協商溝通,並經祖師鑾駕指示,在原老井上方重開一口比原井大上數倍且較 深的水井,並設計一套完整的過濾設備,提供信徒更清潔更衛生的泉水。本寺地處保安林源頭,上方是廣闊的山林,沒有污水滲入,是井水能保持清純的原因,也是 現代居住都市的人所無法想像的事。
本寺和關廟森林遊樂區已打成一片,為方便來往遊樂區運動遊客休憩需要,除了提供免費停車場外並在水井旁設置一座古色古香的「飲水思源」亭。清晨、黃昏涼風習習吹拂,加上茶香陣陣沁脾,所謂:「聽泉樹下酒無味,雨花台前茶更香」。更令人渾然忘我。
當您路過此處或是走完森林步道,倦了!不妨停下腳步,與您的家人或三、五好友,進來與「祖師公」結緣,讓「祖師公」庇佑您平安幸福;享受片刻寧靜,思考下一步人生的方向,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清水寺全體信徒熱切歡迎您!文:魏海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