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三川殿:
三川殿入口處稱為「前步口」,是寺廟的木雕與石雕最豐富集中的地方。新建的廟宇木雕與石雕已有逐漸被冠模尼做的水泥製作所取代。(圖二十八)
(一) 吊筒:
吊筒位在簷口下方,是懸在樑下的柱子,末端常被雕成蓮花或花籃狀,所以又稱為垂花或吊籃。(圖二十九、三十)
(二) 斗拱:
斗與拱是傳統建築的基本構建組。斗有方形、圓形、六角形、碗形等多種形狀。拱是承接斗的小枋材,因具有結構功能,所以通常採用素面或淺雕。(圖三十一)
(三) 托木:
又稱插角、雀替,位於樑與住的焦點,是三角形的構材,常見的題材有鳳凰、鰲魚、花鳥等。(圖三十二、三十三)
(四) 獅座、員光:
獅座位於步口通樑上的木雕獅子,常以木雕的方式呈現。員光是位在步口通樑下高度最低的雕塑作品,常以花鳥或人物為表現的體材。(圖三十四)
(五) 壁堵:
壁堵指牆壁上的裝飾品,舊有的作品常以石材製作,現今的壁堵有些已改成泥塑製作(圖三十五)。壁堵由上到下,依人體的概念分隔為頂堵、身堵、腰堵、裙堵、櫃臺腳。壁堵若位於左右相對處的兩側牆則稱為「對看堵」,常是左雕青龍右雕白虎故又稱「龍虎堵」(圖三十六、三十七)
(六) 柱礎:
右叫做柱珠,是柱子的基礎。有防潮及防碰撞保護柱子的功能。有方形、六腳形、鼓形等多種形式(圖三十八)
(七) 抱鼓石:
抱鼓石是穩定門柱及安裝門板的構件,位於入口中們的兩側,形狀如鼓狀,故稱「抱鼓石」。(圖三十九)
(八) 門枕石:
門枕石的功能和抱鼓石相同,因雕成枕頭狀故稱為「門枕石」。但現近代所見的門枕石已多改為石雕獅子,故稱「獅座石」(圖四十)
(九) 龍柱:
又稱為「蟠龍柱」,指的是未升天的龍,所以盤在柱子上。一般為石雕製作,但本學區的龍柱都為泥塑作品。為保護龍柱及防碰撞,故常以欄杆圈圍。(圖四十一)
(十) 廟名匾:
廟名匾裝置在三川殿,正門的上方清楚的書寫出廟名來。廟中的匾大都為橫式,廟名匾是廟中較特別的豎匾。(圖四十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